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耶稣教(耶穌教)  拼音:yē sū jiào
专指基督教的新派,十六世纪时马丁路德反抗罗马教皇公行贿赂,发卖赎罪券,后各地响应,于西元一五三○年建立新教,即为耶稣教。清朝中叶传入中国。
《國語辭典》:基督教  拼音:jī dū jiào
西元一世纪由巴勒斯坦境内拿撒勒人耶稣所创立的宗教,初期流行于亚细亚西部,现遍及世界。十一世纪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又从天主教分裂出许多新教派,如长老会、圣公会、浸信会、卫理会等。台湾地区统称新教。
《國語辭典》:安息日  拼音:ān xí rì
犹太人以一周的第七日为安息日,除礼拜外,强调休息,与亲友共享家庭生活,不做任何生产性的劳动工作。安息日时间为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天黑。
《漢語大詞典》:造化主
基督教等宗教称创造万物的上帝。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中国 古代思想,敬天畏天,其第一著也。其言天也,与今日西教言造化主者颇近。”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他很相信循环报应的道理,服从那个冥冥之中的造物主。”《花城》1981年第6期:“假若造物主能再给我一次生命,也许,情况会有所不同吧!”
《國語辭典》:赞美诗(讚美詩)  拼音:zàn měi shī
基督教徒赞美上帝及耶稣的诗歌。也称为「赞美歌」。
《漢語大詞典》:杂教九流(雜教九流)
太平天囯 对基督教以外的宗教派别之称呼。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诸如杂教九流,将无作有;凡属妖头鬼卒,喉舌模糊。到处尽成荆棘,无往不是陷坑。”
《漢語大詞典》:瞻礼日(瞻禮日)
星期日的别称。天主教、基督教徒称星期日为主日,又称礼拜日或瞻礼日。
《漢語大詞典》:天兄
洪秀全 模仿基督教形式创立拜上帝会,称上帝为天父,自谓与 耶稣 同为上帝之子,因称 耶稣 为天兄。
《國語辭典》:一神教  拼音:yī shén jiào
相信世界由一个神所创造,并且亦由祂统治,祂是全能的神。相对于多神教而言。如基督教、犹太教、回教等即为一神教。
《國語辭典》:伊甸园(伊甸園)  拼音:yī diàn yuán
旧约创世纪中所记载的乐园。园中长著各种好看好吃的果树,中央则种著生命树和知善恶树。有一条河由伊甸流出灌溉乐园。上帝所造的第一对男女亚当与夏娃即居住于园内。在亚当与夏娃尚未偷尝禁果之前,园内生活没有任何的忧愁与痛苦,后来借为人间乐园的代称。如:「你这山居生活简直就像伊甸园一样嘛!」
《漢語大詞典》:也里可温
蒙古语的音译。 元 代称传入我国的基督教。当时景教派( 元 以前已传入)与天主教皆有教士来 中国 传教,其教统称“十字教”,教士俱称“也里可温”。元史·武宗纪二:“宣政院奏免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租税。”参阅 陈垣 《元也里可温教考》
《國語辭典》:洗礼(洗禮)  拼音:xǐ lǐ
1.基督教及天主教的入教礼。各教派的洗礼仪式和礼仪不尽相同,有的将受洗者的全身或半身浸入水中,有的在受洗者的额上洒水或滴水。行礼时,施洗礼者必须口诵规定的礼文,并奉三位一体真神之名宣告:「我奉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为你施洗。」
2.比喻重大的锻鍊或考验。如:「经过炮火的洗礼,她变得更成熟、更能勇敢的面对各种逆境与挑战。」
《国语辞典》:路德教派  拼音:lù dé jiào pài
西元十六世纪初,由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日耳曼北部创立的基督教新教派。他是新教中最大的一派,地区以今德国北部和北欧各国为主。也称为「路德会」、「路德教会」。
《国语辞典》:路加福音  拼音:lù jiā fú yīn
书名。基督教典籍,《新约圣经四福音》书中的第三部,相传为路加所作,共二十四章。成书时间约在西元六三至七○年间。内容是将基督的一生和教训,从社会的侧面作详细记述,并追溯基督的家谱到人类的始祖亚当。《路加福音》与《使徒行传》为后世提供了最早的基督教历史,与《马可福音》、《马太福音》并称为「同观福音」。
《国语辞典》:罗马正教(罗马正教)  拼音:luó mǎ zhèng jiào
西元一○五四年,基督教会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保为中心,自称为「罗马正教」。
《国语辞典》:马可福音(马可福音)  拼音:mǎ kě fú yīn
书名。基督教典籍,新约圣经中最早写成的福音书,四福音书中的第二部,相传为约翰马可所著。福音内容透露出马可对当时耶路撒冷教会封闭的不满。与《马太福音》、《路加福音》并称为「同观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