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培养皿(培养皿)  拼音:péi yǎng mǐn
玻璃或塑胶制的实验器具,用以培养细胞。
《国语辞典》:培养液(培养液)  拼音:péi yǎng yè
以人工方法配制含有各种基本养分、或某些特殊成分的液体培养材料。
《国语辞典》:女童军(女童军)  拼音:nǚ tóng jūn
为培养女孩优良的品德,并从事野外活动的技能训练,于西元一九一○年所成立的组织。如:「她从小加入女童军,参与各种公众服务。」
《漢語大詞典》:干部四化
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培养、选拔干部的标准。革命化就是要求干部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年轻化就是要求干部队伍年富力强,保持不断开拓创新的旺盛活力;知识化就是要求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担负领导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专业化就是要求干部掌握本行业的专门知识,具备业务管理和组织领导能力。在“四化”中,革命化是基本前提。
《漢語大詞典》:干部学校
培养、训练干部的学校。简称干校。
《漢語大詞典》:工农速成中学(工農速成中學)
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在一定时期内为培养工农及工农干部,使他们迅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设立的学校。我国于1950年创立。修业期限三年。毕业后,经考试可升入各种高等学校。自1955年秋季起停止招生。
《國語辭典》:高等教育  拼音:gāo děng jiào yù
继续中等教育后所实施的高深教育。目的在培养研究高深学术和从事专业的人才。
《漢語大詞典》:法国国立行政学校
法国培养高级文官的学校。1945年创建于巴黎。招收对象主要为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在行政部门服务五年以上的文官。学制为三年。教学方式分实习和课堂教育两种。毕业生根据成绩分别进入政府上层或中层领导机构,充当行政官员或经济管理官员。
《漢語大詞典》:繁养(繁養)
繁育培养。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举工业之械具资材,植物之滋殖繁养,动物之畜牧改良,无不蒙科学之泽。”
分類:繁育培养
《漢語大詞典》:技工学校
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实行半工半读,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简称“技校”例如:本市技工学校学生的升、留级及毕业制度从今年开始将有重大改革。
在英国或美国过去很普遍的一种工人成人学校
《漢語大詞典》: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在广州合作创办的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从1924年7月至1926年10月,先后创办了六期,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毕业学员共七百九十六人。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毛泽东等先后任主任或所长。学习内容有中国农民问题、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等。
《漢語大詞典》:果行育德
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宋 叶适 《送戴许蔡仍王汶序》:“得其所当行,决而不疑,故谓之‘果行’……信其所自有,养而不丧,故谓之‘育德’。学而至于能‘果行育德’,则不可胜用矣。” 清 冯桂芬 《上海果育堂记》:“何善不可为,何福不可致,果行育德,孰大於是!”
《國語辭典》:刮垢磨光  拼音:guā gòu mó guāng
1.比喻将人的缺失除去,使其光芒显现。唐。韩愈 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2.于诗文和学业多所琢磨、锤鍊,精益求精。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
《國語辭典》:不堪造就  拼音:bù kān zào jiù
比喻素质不佳,无法成器的人。如:「他是一个不堪造就的人,如何能交付他这重要的工作?」
《漢語大詞典》: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法国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的高等学校。1795年创建于巴黎。原名巴黎师范学校,1845年改现名。1903年起成为巴黎大学的附属机构。分文理两科。学校免收学费并向学生发放助学金。毕业后须到指定岗位为国家服务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