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赤膊上阵(赤膊上陣)
(1).不穿盔甲,裸露上身出阵交战。比喻不顾一切,勇猛战斗。 梁斌 《漫谈〈红旗谱〉的创作》:“ 朱老巩 是赤膊上阵,拿起铡刀拼命。”
(2).比喻坏人撕去伪装,公然做坏事。 克非 《春潮急》四五:“现刻他们在一系列失败后,狗急跳墙,赤膊上阵,公开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参见“ 赤体上阵 ”。
《漢語大詞典》:赤体上阵(赤體上陣)
不穿盔甲,裸露上身出阵交战。事本《三国演义》第五九回:“ 许褚 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来与 马超 决战。”后比喻不顾一切、猛打猛冲的作风。 鲁迅 《华盖集续编·空谈》:“ 许褚 赤体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
《漢語大詞典》:纳污含垢(納污含垢)
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清 冯桂芬 《上制洋器议》:“ 日本 蕞尔小国耳,尚知发愤为雄。独我大国,将纳污含垢以终古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粤民谋抵制日货事》:“朝廷惧两国之失欢,不忍吾民之重罹兵祸,乃不惜纳污含垢,曲徇友邦之请,冀相安於无事。”
《國語辭典》:朋比为奸(朋比為奸)  拼音:péng bì wéi jiān
彼此勾结做坏事。《三国演义》第一回:「后张让、赵忠、封谞、段圭、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敦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恃』。」《荡寇志》第九回:「蔡京班师回朝,不日到了东京,面圣谢恩,同童贯朋比为奸,官家竟被他们瞒过。」也作「朋比作奸」、「朋比作仇」。
《國語辭典》:始作俑者  拼音:shǐ zuò yǒng zhě
最初制作人俑来殉葬的人。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认为用像人的俑陪葬,在意念上实与用真人陪葬无异,所以指责最初发明俑的人,一定会得到报应,绝子绝孙。后世用以比喻首创恶例的人。《镜花缘》第七九回:「当日不知那个始作俑者,忽然用个『托』字,初学不知,往往弄成大病,实实可恨!」
《國語辭典》:束身自修  拼音:shù shēn zì xiū
约束自己、自我修养。《后汉书。卷二五。卓茂传》:「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也作「束身自好」。
《國語辭典》:塞翁失马(塞翁失馬)  拼音:sài wēng shī mǎ
古时候边塞上有个老翁,丢了一匹马。别人去安慰他,他却说:「怎么知道不是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这匹马果然带著一匹好马回来了。典出《淮南子。人间》。比喻祸福时常互转,不能以一时论定。宋。陆游 贺蒋尚书出知婺州启:「鲁人获麟以为不祥,虽爱憎之叵测;塞翁失马未必非福,抑倚伏之何常。」《儒林外史》第四○回:「萧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却自己叹息道:『人说塞翁失马,未知是福是祸。』」也作「北叟失马」。
《國語辭典》:上梁不正下梁歪  拼音: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xià liáng wāi
比喻在上位的人或长辈行为不正,在下位的人或晚辈受其影响,也跟著行为不正。如:「不用奇怪那小孩有不礼貌的行为,这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结果。」《金瓶梅》第二六回:「正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你既要干这营生,誓做了泥鳅怕污了眼睛,不如一狠二狠,把奴才结果了!」
《國語辭典》:拉下水  拼音:lā xià shuǐ
比喻牵累别人或引诱别人一起做坏事。如:「我根本没做坏事,完全是被人拉下水的。」「你要逃学自己去,别把同学拉下水。」
分類:坏事
《漢語大詞典》:拉人下水
比喻拉别人干坏事。例如:用小恩小惠拉人下水。
分類:坏事
《國語辭典》:狼狈为奸(狼狽為奸)  拼音:láng bèi wéi jiān
狼与狈相互合作,伤害牲畜。比喻彼此勾结做坏事。如:「为了赚钱,他竟与不法商人狼狈为奸,走私毒品。」《隋唐演义》第八五回:「安禄山同李林甫狼狈为奸,今林甫死后,罪状昭著,安禄山心不自安,目前必有异谋。」
分類:勾结坏事
《漢語大詞典》:瞒官不瞒私(瞞官不瞞私)
瞒着官府,私下勾结干坏事。丝弦剧《空印盒》第二场:“既然按院大人尚未到来,你来个瞒上不瞒下,瞒官不瞒私,打发敝人过江,不过银两多赠。”
《國語辭典》:瞒心昧己(瞞心昧己)  拼音:mán xīn mèi jǐ
昧著良心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往常我瞒心昧己,信口胡开。把神佛毁谤,将僧道抢白。」也作「昧己瞒心」。
《國語辭典》:明火执仗(明火執仗)  拼音:míng huǒ zhí zhàng
明火,点著明亮的火把。执仗,拿著武器。明火执仗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的做坏事。明。无名氏《临潼斗宝。楔子》:「我是首将来皮豹,善晓六韬知三略,明火持杖打劫人,随著展雄做强盗。」《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营官著急道:『并非明火执杖,怎算是盗?』」也作「明火持杖」。
《國語辭典》:昧己瞒心(昧己瞞心)  拼音:mèi jǐ mán xīn
违背良心,做不该做的事。元。戴善甫《风光好》第四折:「我则道你是铺眉苫眼真君子,你最是昧己瞒心泼小儿。」也作「瞒心昧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