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地梨
(1).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在湿地里,地下茎象荸荠,可以吃。
(2).这种植物的地下球茎。
(3).方言。荸荠。 孙犁 《白洋淀记事·织席记》:“还要在冰凌里,用两只手去挖地梨。”
《漢語大詞典》:饷饭(餉飯)
(1).给饭。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役夫餉饭曰‘打饭’,兵士给衣粮曰‘打衣粮’。”
(2).往田地里送饭。 宋 陆游 《村女》诗:“采桑餉饭无百步,至老何曾识别村。”
《國語辭典》:庄稼(莊稼)  拼音:zhuāng jia
农作物的总称。《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您到庄稼地里,看见他们种地的做活了么?」也作「庄家」。
《國語辭典》:直播  拼音:zhí bò
不经过剪辑或配音的过程,把现场画面直接传送至萤光幕上。
《國語辭典》:旱稻  拼音:hàn dào
陆稻的别名。参见「陆稻」条。
《漢語大詞典》:洪涝(洪澇)
因雨水过多而大量积在田地里的水。 清 顾圤 《有夏》诗:“淫雨积洪涝,八十有八日。”
《國語辭典》:打桩(打樁)  拼音:dǎ zhuāng
将木桩、石桩等钉进地里,使建筑物基础坚固。引申为作基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多亏他的几万本钱打桩,才做的开,成得这个大气概。」
《漢語大詞典》:雨卧风餐(雨卧風餐)
杜甫 《舟中》:“风餐江柳下,雨卧驛楼边。”意谓风口处吃饭,雨地里住宿。后以“雨卧风餐”形容生活飘泊无定。 宋 杨万里 《早炊童家店》诗:“不辞雨卧风餐里,可惜橙黄橘緑时。”亦作“ 雨宿风餐 ”。 宋 范成大 《四明人董峄久居岳市乞诗》:“ 祝融 峯下两逢春,雨宿风餐老病身。莫笑五湖萍梗客,海边亦有未归人。”
《漢語大詞典》:魆律律
犹忽地里。 明 《杀狗记·夫妇叩窑》:“仰观疎疎剌剌半天星,魆律律地冷风刮起灰尘。”
分類:地里
《国语辞典》:连根拔起(连根拔起)  拼音:lián gēn bá qǐ
将根从地里拔出。如:「强台过境,有些路树遭连根拔起。」宋。洪迈《夷坚支志癸。卷九。东塔寺庄风灾》:「近处桑木,连根拔起,投于数丈之外。」《三国演义》第一一三回:「是夜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将老树连根拔起。」亦用以比喻澈底铲除。
《国语辞典》:上穷碧落下黄泉(上穷碧落下黄泉)  拼音:shàng qióng bì luò xià huáng quán
碧落,天上。黄泉,地里。上穷碧落下黄泉比喻到处寻找。唐。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宋。罗烨《醉翁谈录。卷二。王魁负心桂英死报》:「乃见桂英披发仗剑,指骂:王魁负义汉,我上穷碧落下黄泉,寻汝不见,汝却在此。」
《漢語大詞典》:浮肥
谓播种、移栽之后施在地里的肥料。与基肥相对而言。 王汶石 《风雪之夜》:“接着他问 振家 道:‘就谈肥料吧, 振家 ,你先说说,今冬明春你们给麦田能上多少浮肥?’”
《國語辭典》:埂子  拼音:gěng zi
田间高起作为分界的土质小路。如:「他走在埂子上,享受置身稻浪的乐趣。」《红楼梦》第三九回:「那原是我们庄北沿地埂子上有一个小祠堂里供的,不是神佛,当先有个什么老爷。」
《漢語大詞典》:放瘀
把泥水引到地里,使泥土淤积,增加土地的肥力,扩大可耕面积。
《漢語大詞典》:标桩
通常为了某一具体目的(如作植物的支撑、框架的构件或系牛马用的桩杆,作为标记边界、地基或土地所有权范围的界桩)插入或打算插入土地的尖端木桩或其它材料的桩
插入地里的通常是锥形的木料或金属块(如为了标出地界或限界或立桩标出一项地产要求)
被置于某一重要测量点供使用(如在三角测量中)的永久性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