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24,分55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鸾鸟
城濮
牛口
北角
南谯
休屠
灵丘
鹿柴
桑野
桃花坞
蟂矶
诃林
句无
博浪沙
笛步
《漢語大詞典》:鸾鸟(鸞鳥)
传说中的神鸟、瑞鸟。山海经·西山经:“﹝ 女牀之山 ﹞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鸟,见则天下安寧。”《楚辞·九章·涉江》:“鸞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王逸 注:“鸞、凤,俊鸟也。有圣君则来,无德则去,以兴贤臣难进易退也。” 清 褚继曾 《〈小螺庵病榻忆语〉后序》:“而乃鹊桥欲渡,银汉云遮,鸞鸟纔鸣, 女牀 雨泣。”
地名。 汉 代 武威郡 有 鸾鸟县 ,在今 甘肃省 武威县 南。汉书·地理志下:“﹝ 武威郡 ﹞ 鸞鸟 。” 王先谦 补注:“《旧唐志》 鸞鸟 读曰鸛雀。”后汉书·段熲传:“ 熲 復追击於 鸞鸟 。” 李贤 注:“鸟音爵,县名,属 武威郡 ,故城在今 凉州 昌松县 北也。”
《国语辞典》:城濮  拼音:chéng pú
地名。春秋卫地,在今河南省陈留县,一说在今山东省濮县。晋文公率诸国之兵与楚人战于此,楚师败绩,文公遂为春秋五霸之一。
《漢語大詞典》:牛口
(1).见“ 牛口之下 ”。
(2).地名。在 河南省 荥阳县 西北。 唐 窦建德 被 李世民 所俘处。 宋 苏轼 《夜泊牛口》诗:“日落江雾生,繫舟宿 牛口 。”
《漢語大詞典》:牛口之下
史记·商君列传:“夫 五羖大夫 , 荆 之鄙人也。闻 秦繆公 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 秦 客,被褐食牛。期年, 繆公 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 秦国 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 宁戚 饭牛得到 齐桓公 赏识的事。后以“牛口之下”、“牛口”借指卑下的地位。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故明君勤於招贤……或举於牛口之下,而加之於羣僚之上;或拔於桎梏之中,而任以社稷之重。” 明 何景明 《蹇赋》:“ 寧戚 贱牧兮, 桓公 乃勃焉举於牛口。”参见“ 牛角之歌 ”。
《国语辞典》:北角  拼音:běi jiǎo
North Cape
地名。欧洲最北的岬角,位于挪威北部,临北极海。
《漢語大詞典》:南谯(南譙)
地名。在今 安徽 滁县 西南。 南朝 梁 在 汉 全椒县 地侨置 南谯州 , 北齐 移治 新昌郡 , 隋 改为 滁州 。见《旧唐书·地理志三》。 唐 韦应物 《寄大梁诸友》诗:“分竹守 南譙 ,弭节过 梁 池。” 宋 朱熹 《偶读谩记》:“其一以 韦 有‘分竹守 南譙 ’之句,遂谓 韦 尝守 亳 ,不知 南譙 乃 滁州 也。” 明 朱有炖 《风月牡丹仙》第二折:“盛游西 洛 方年少,晚落南 譙 号 醉翁 。”
《国语辞典》:休屠  拼音:xiū tú
汉代一位匈奴王的王号。《汉书。卷五五。卫青霍去病传。霍去病》:「收休屠祭天金人。」
《漢語大詞典》:灵丘(靈丘)
(1).神仙所居之山。《楚辞·王褒〈九怀·蓄英〉》:“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 王逸 注:“悲鸣神山,奋羽翼也。”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六:“乘风高逝,远登灵丘。结好 松 乔 ,携手俱游。”云笈七籤卷九八:“四旌耀明空,朱轩飞灵丘。”
(2).对家乡的美称。丘,出生之地。 宋 朱熹 《秀野》诗:“出处知公有餘裕,未应辛苦谢灵丘。”参见“ 狐死首丘 ”。
(3).敬称祖墓。丘,丘墓。 三国 魏 曹植 《感节赋》:“岂吾乡之足顾,恋祖宗之灵丘。” 晋 陆机 《挽歌诗》之三:“振策指灵丘,驾言从此逝。”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世业之頽,自予小子。仰愧灵丘,衔忧没齿。”
(4).地名。古代 齐国 边境邑名。孟子·公孙丑下:“子之辞 灵丘 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 赵岐 注:“ 灵丘 , 齐 下邑。”
(5).地名。 汉 置县名。属 代郡 ,即今 山西省 灵丘县 。汉书·周勃传:“﹝ 周勃 ﹞因復击 豨灵丘 破之。” 南朝 梁 吴均 《赠任黄门诗》之二:“射鵰 灵丘 下,驱马 鴈门 北。”
《國語辭典》:狐死首丘  拼音:hú sǐ shǒu qiū
语本《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传说狐狸死时,头必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对故乡的思念。《晋书。卷八六。张轨传》:「狐死首丘,心不忘本;钟仪在晋,楚弁南音。」《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但闻越鸟南栖,狐死首丘,万里亲戚坟墓,俱在南朝,早暮思想,食不甘味。」
《國語辭典》:鹿柴  拼音:lù zhài
1.诗名。唐朝王维所作。五言绝句。全诗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是王维辋川别业的一景。
2.篱笆、栅栏。
《漢語大詞典》:桑野
(1).植桑的田野。《诗·豳风·东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晋 王嘉 拾遗记·殷汤:“ 商 之始也,有神女 简狄 ,游於桑野。” 唐 孟浩然 《田家元日》诗:“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2).八紘之一。古代指东方极远之地。《淮南子·墬形训》:“八殥之外,而有八紘,亦方千里。自东北方曰和邱,曰荒土;东方曰棘林,曰桑野。”参见“ 八紘 ”。
(3).地名。即 桑林 。 殷汤 祷雨处。 明 何景明 《忧旱赋》:“昔 殷 祷於 桑野 兮,霖一夕而滂沛。”参见“ 桑林 ”。
《國語辭典》:八纮(八紘)  拼音:bā hóng
纮,维也。古代以为八纮即为天下。《淮南子。地形》:「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纮。」《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遍览八纮而观四荒兮,朅渡九江而越五河。」
《漢語大詞典》:桑林
(1).桑树林。 唐 王昌龄 《塞下曲》之一:“蝉鸣空桑林,八月 萧关 道。” 宋 梅尧臣 《送吴季野太博移蜀灵泉先至辇》诗:“苇箔蚕齐老,桑林叶更生。” 元 赵孟俯 《右耕》诗之十二:“寒风吹桑林,日夕声颼颼。”
(2).古乐曲名。相传为 殷 天子之乐。左传·襄公十年:“ 宋公 享 晋侯 於 楚丘 ,请以《桑林》。” 杜预 注:“《桑林》, 殷 天子之乐名。”庄子·养生主:“ 庖丁 为 文惠君 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3).传说中的神名。《淮南子·说林训》:“ 上駢 生耳目, 桑林 生臂手,此 女媧 所以七十化也。” 高诱 注:“ 上駢 、 桑林 皆神名。”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序》:“ 荀罃 不从 桑林 之祟,而 晋侯 之疾间。”
(4).古地名。相传为 殷汤 祈雨的地方。墨子·明鬼下:“ 燕 之有 祖 ,当 齐 之社稷,宋之有 桑林 , 楚 之有 云梦 也。”《淮南子·主术训》:“ 汤 之时,七年旱,以身祷於 桑林 之际,而四海之云凑,千里之雨至。”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 桑林 请六事,河水问九畴。”
《漢語大詞典》:桃花坞(桃花塢)
(1).地名。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以盛产木版年画而著名。
(2).地名。在 安徽省 和县 西四、五里。传为 唐 张籍 读书处。 明 冯惟敏 《粉蝶儿·五岳游囊杂咏》套曲:“ 罗汉岩 天长地久, 桃花坞 緑肥红瘦。”
《漢語大詞典》:蟂矶(蟂磯)
地名。在 安徽 芜湖 西 江 中,高十丈,周九亩有奇。矶上旧有 灵泽夫人 (俗传即 三国 时 刘备 妻、 孙权 妹)祠。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蟂矶:“ 芜湖 江 心有磯,磯上有祠,祠 孙夫人 ,曰 蟂磯 。” 清 吴殳 《蜀汉》诗:“西国无烟生火井,东邻有女落 蟂磯 。”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蟂矶
《漢語大詞典》:诃林(訶林)
地名。 清 王士禛 《广州游览小志》:“ 光孝寺 ,又名 法性寺 ,在 粤城 西北, 越王 建德 故宅也。 孙吴 、 虞翻 居此,手植訶子,因名 虞苑 ,又名 訶林 。” 陶牧 《广州光孝寺为虞仲翔谪居时旧宅有诃子树一株丙午十月重至广州此树犹存怅然有作》诗:“迢递 訶林 百尺枝,簸钱此下忆儿时。”
分類:地名
《國語辭典》:句无(句無)  拼音:gōu wú
地名。春秋时越地,位于今浙江省诸暨县南五十里与义乌县交界处。《国语。越语上》:「句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禦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
分類:地名浙江
《國語辭典》:博浪沙  拼音:bó làng shā
地名。秦阳武故城之南,在今河南省阳武县东南。张良令力士操铁椎狙击秦始皇于此。
《漢語大詞典》:笛步
地名。又名 邀笛步 。在 南京市 青溪桥 右,为教坊所在地。相传 晋 王徽之 曾在此邀 桓伊 吹笛,故名。亦泛指歌妓的处所。 清 吴伟业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诗序:“夫 笛步 丽人,出卖珠之女弟;雉皋公子,类侧帽之参军。” 靳荣藩 注:“《一统志》: 邀笛步 在 上元县 青溪桥 右, 晋 王徽之 邀 桓伊 吹笛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 力士 签名搜 笛步 , 龟年 协律奉椒房。” 王季思 等注:“ 笛步 是 南京 的地名,教坊所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