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10,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1  42  43  4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樟亭
践土
鹅城
南梁
阪泉
龙编
灌坛
胜母
石纽
沙海
矍相
柏人
五丈原
角里
发棠
《漢語大詞典》:樟亭
古地名。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为观潮胜地。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挥手 杭越 间, 樟亭 望潮还。”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 樟亭 风露不惯游,河桥车马当先后。”
《漢語大詞典》:践土(踐土)
(1).踩踏地面。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絶地,足不践土。”
(2).居住的地方。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山居之民多癭肿疾,由於饮泉之不流者。今 荆南 诸山郡东多此疾瘇。由践土之无卤者,今 江 外诸山县偏多此病也。”
(3).古地名。 春秋 属 郑 ,在今 河南 原阳 西南。公元前632年, 晋文公 会盟诸侯于此。春秋·僖公二十八年:“五月癸丑,公会 晋侯 、 齐侯 、 宋公 、 蔡侯 、 郑伯 、 卫子 、 莒子 ,盟于 践土 。” 唐 柳宗元 《晋问》:“齐盟 践土 ,低昂玉帛。”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 葵丘 践土 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
《漢語大詞典》:鹅城(鵝城)
地名。 广东 惠州 的别称。 宋 苏轼 《和陶还旧居》:“ 鹅城 亦何有,偶拾鹤毳遗。” 查慎行 注:“ 鹅城 ,即 惠州 也。……《名胜志》:相传初立州时,有木鹅浮至江上,因号 鹅城 。”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昙秀相别:“ 曇秀 来 惠州 见予,将去,予曰:‘山中见公还,必求一物,何以与之?’ 秀 曰:‘ 鹅城 清风, 鹤岭 明月,人人送与,只恐它无著处。’”
《漢語大詞典》:南梁
(1).古地名,在今 河南 临汝县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二年, 魏 伐 赵 。 赵 与 韩 亲,共击 魏 。 赵 不利,战於 南梁 。”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故 梁 在 汝州 西南二百步。’《晋太康地记》云:‘ 战国 时谓 南梁 者,别之於 大梁 少梁 也。’古 蛮子 邑也。”
(2).指梁书。因 梁 为南朝,故云。 清 宋琬 《寄姚六康》诗:“《南梁》《北齐》编更陋,譬如嘉穀纷糠粃。”
分類:地名河南
《國語辭典》:阪泉  拼音:bǎn quán
地名。位于今涿鹿县,相传黄帝与炎帝战于此处。
《漢語大詞典》:龙编(龍編)
(1).龙宫的经藏,佛教经典。 唐 王勃 《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彩帙瑶箱,龙编月久。” 蒋清翊 注:“经有出於龙宫者,故曰龙编,犹今言龙藏矣。”参见“ 龙藏 ”。
(2). 太公望 兵书有《六韬》,第三曰《龙韬》。借指兵书。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中权令峻,按虎节以风生;上将策奇,指龙编而天落。”
(3).古地名。晋书·卢循传:“﹝ 循 ﹞至 龙编 ,刺史 杜慧度 譎而败之。” 唐 陆龟蒙 《和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城连虎踞山图丽,路入 龙编 海舶遥。”
《國語辭典》:龙藏(龍藏)  拼音:lóng zàng
1.佛教传说龙树从龙宫中取得大乘经典流布人间,故称大乘经典为龙藏。唐。德宣 隋司徒陈公舍宅造寺碑:「济八苦于无明之河,秘密成伊;演龙藏于三千世界,童蒙求我。」
2.清雍正十三年(西元1735)至乾隆三年(西元1738),在北京刻印的敕版藏经。七百一十八函,七千一百六十八卷。以明北藏为底本,略有增减。也称为「清藏」。
《漢語大詞典》:灌坛(灌壇)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 太公 为 灌坛 令, 武王 梦妇人当道夜哭,问之,曰:‘吾是东海神女,嫁於西海神童。今 灌坛 令当道,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雨,而 太公 有德,吾不敢以暴风雨过,是毁君德。’ 武王 明日召 太公 ,三日三夜,果有疾风暴雨从 太公 邑外过。”原为地名。后用以代指有德行的地方官吏。 南朝 梁 庾肩吾 《从驾喜雨》诗:“赦詔还京兆,归神出 灌坛 。” 唐 杜甫 《题郪原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诗:“云散 灌坛 雨,春青 彭泽 田。” 唐 高适 《同房侍御山园新亭与邢判官同游》诗:“ 灌坛 有遗风, 单父 多鸣琴。”
《漢語大詞典》:胜母
古地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伤行,故县名 胜母 而 曾子 不入,邑号 朝歌 而 墨子 回车。” 司马贞 索隐:“《淮南子》盐铁论并云里名 胜母 , 曾子 不入,盖以名不顺故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昔者,邑号 朝歌 , 颜渊 不舍;里名 胜母 , 曾子 敛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请斩赵忠定:“故 胜母 之里不可入,迫人之驛不可居。”
《漢語大詞典》:石纽(石紐)
古地名。相传为 夏禹 出生地。在今 四川省 汶川县 境。史记·夏本纪“ 夏禹 ,名曰 文命 ” 张守节 正义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禹 本 汶山郡 广柔县 人也,生於 石纽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禹 生 石纽 ,今之 汶山郡 是也。”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蛟电凝阴,发皇明於 石纽 。”
《漢語大詞典》:沙海
(1).指大沙漠。《魏书·萧衍传》:“沙海荒忽之外,瀚漠羈縻之表,方志所不传,荒经所不缀。” 清 高述明 《人日塞外马上口占》:“綵花剪细风光旧,沙海云开气象新。”《人民日报》1974.12.4:“一九四九年, 长城 脚下的 榆林城 解放了。可是,这座塞上名城已经成为陷在沙海中的‘孤岛’,海浪似的沙丘从四面八方一直涌到城下。”
(2).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境内。战国策·东周策“夫 梁 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 暉臺 之下、 少海 之上” 元 吴师道 补注:“‘少’当作‘沙’。《九域图》, 开封 有 沙海 ,引此。” 唐 孟浩然 《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风吹 沙海 雪,渐作 柳园 春。”参阅 明 杨慎 升庵诗话·沙海
《漢語大詞典》:矍相
(1).古地名。在 山东省 曲阜市 城内 阙里 西。后借指学宫中习射的场所。礼记·射义:“ 孔子 射於 矍相 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郑玄 注:“ 矍相 ,地名。”北史·张普惠传:“乞至九月,备饰尽行,然后奏《狸首》之章,宣 矍相 之命。” 宋 王禹偁 《射宫选士赋》:“焕乎得 矍相 之义,洋然有 闕里 之仪。”
(2).复姓。见通志·氏族三
《漢語大詞典》:柏人
(1).古地名。在今 河北省 唐山市 西。 春秋 晋 地, 战国 属 赵 , 汉 置县。左传·哀公五年:“五年春, 晋 围 柏人 , 荀寅 、 士吉射 奔 齐 。”
(2).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汉 八年,上从 东垣 还,过 赵 , 贯高 等乃壁人 柏人 ,要之置厕。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 柏人 。’‘柏人者,迫於人也!’不宿而去。”后遂用为皇帝行止戒备的典故。 唐 李白 《枯鱼过河泣》诗:“万乘慎出入, 柏人 以为诫。”
《漢語大詞典》:五丈原
古地名。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南, 斜谷口 西侧, 渭水 南岸。相传 蜀汉 诸葛亮 六出 祁山 曾在此驻军。公元234年 诸葛亮 伐 魏 ,出 斜谷 ,驻军屯田,相持百馀日后,病卒于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建兴 ﹞十二年春, 亮 悉大众由 斜谷 出,以流马运,据 武功 五丈原 。” 唐 王维 《送崔五太守》诗:“ 黄花县 西 九折坂 , 玉树宫 南 五丈原 。” 古直 《弔赵伯先先生》:“出师未捷身先死,一例声吞 五丈原 。”亦省作“ 五丈 ”。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吕温题阳人城:“ 孔明 屯 五丈 , 魏 人畏之如虎。”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秋风 五丈 ,悲 蜀 相之陨星。”
《國語辭典》:甪里  拼音:lù lǐ
1.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也作「角里」。
2.复姓。也作「角里」。
《國語辭典》:发棠(發棠)  拼音:fā táng
棠,齐邑。发棠指发散粮仓,以赈济贫民。语出《孟子。尽心下》:「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