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反霸
(1).指反对霸权主义。《世界知识》1982年第1期:“从世界全局来看,联合反霸是大势所趋。”
(2).指土改运动中清算恶霸地主的罪行。
《漢語大詞典》:伴种(伴種)
抗战中的解放区,由地主出土地和全部农本或一部分农本,农民只出劳力或兼出一部分农本,双方依照合约进行耕种,称“伴种”,又叫伙种。 毛泽东 《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首先在农业为主的方针下,解决了土地问题。他们共有九种办法……第九,利用自己活动的村庄,到处伴种。”
《國語辭典》:民团(民團)  拼音:mín tuán
由地方人民自行训练、组织而成的防卫团体,主要工作为防禦盗贼的入侵。《新名词训纂。政属》引戚继光《南塘集》:「练民团万五千人。」
《國語辭典》:师爷(師爺)  拼音:shī yé
称谓。称太老师或老师的父亲。
《國語辭典》:师爷(師爺)  拼音:shī ye
旧称官署中掌文书工作的人。《老残游记》第五回:「听说府里大人不见,他父亲已到衙门里头求师爷去了。」
《漢語大詞典》:转质(轉質)
把自己向地主租种的土地抵押给他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释怨结姻:“ 扬州 泰兴县 马驼沙 农夫 司大 者,其里中富人 陈 氏佃家也。家贫,不能出租以输主,乃将以所佃田转质於他姓。”
《漢語大詞典》:退押
退还押金。特指土地改革时期,地主退出农民承租时的押金。 刘澍德 《归家》一:“老年正月,大人们在寺里开会,讨论减租退押。”
《漢語大詞典》:租限
旧时地主规定佃户交租的期限。旧 中国 苏州 地区一般分为三限。每限十天左右,愈后则限期愈短。规定限期内交纳,可有折让,逾期交纳,就要加罚。但限期常在农作物尚未收获之前。逾限则催头、差役常拘押佃户,拷打逼租。 清 陶煦 《租核》:“田禾至十月方登场,而租限已自九月中始,及其脱粟而糶,则限早满,无毫髮让矣!”
《漢語大詞典》:樱桃园
剧本。俄国契诃夫作于1903年。女地主朗涅夫斯卡娅因债务不得不拍卖庄园。商人罗伯辛拟毁掉樱桃园改建别墅来谋取暴利。朗涅夫斯卡娅认为樱桃园是贵族生活的象征,但又无力保存它。最后只得听任罗伯辛将樱桃树砍光。
《漢語大詞典》:程荫(程蔭)
法定的荫户。 中国 封建社会里贵族、官僚、地主依法占有的人户。陈书·宣帝纪:“﹝ 太建 二年﹞又詔曰……其籍有巧隐,并王公百司輒受民为程荫,解还本属,开恩听首。”
《國語辭典》:二地主  拼音:èr dì zhǔ
向大地主租入大量土地,自己不耕种,转租给别人,以收取地租为主要收入的人。
《國語辭典》:抽地  拼音:chōu dì
指地主将原先租给佃农的土地收回。
《國語辭典》:佃契  拼音:diàn qì
佃农租耕土地时,与地主所订的书面或口头契约。
《國語辭典》:佃农(佃農)  拼音:diàn nóng
租用他人田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如:「政府多项的农业土地政策,使佃农不再受剥削之苦。」
《國語辭典》:永佃权(永佃權)  拼音:yǒng diàn quán
一种利用土地的物权。指一方支付租金,而于他人土地上为永久耕作或牧畜的权利。
《漢語大詞典》:永佃
旧时佃农依约向地主交纳地租,永久使用其土地以进行生产的一种租佃形式。《新华日报》1942.9.14:“租佃的期间既非永佃也非定期,完全是操纵在地主手中的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