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瓮听(甕聽)
穿井用薄皮蒙瓮口置于井中,可听地下远处音响,以防敌人挖掘地道,谓之“瓮听”。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器式·瓮听图说:“瓮听,用七石瓮覆於地道内,择耳聪人坐听於瓮下,以防城中凿地道近我。”参见“ 地听 ”。
《漢語大詞典》:地听(地聽)
古代军事上侦察敌方动态的一种方法。多用于守城,以防突然袭击。 唐 李靖 《卫公兵法·部伍营阵》:“兼令人枕空胡禄卧,有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见於胡禄中,名曰地听。”通典·守拒法:“地听,於城内八方穿井各深二丈,以新甖用薄皮裹口如鼓,使聪耳者於井中托甖而听,则去城五百步内悉知之。”
《國語辭典》:薯莨  拼音:shǔ liáng
植物名。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草本。全体平滑,茎下部叶互生,上部叶对生,叶片长椭圆状卵形。雄花无梗,穗状或圆柱花序。产于闽广、台湾北部。其块茎汁液可染棉麻织品。
《漢語大詞典》:守瘗(守瘞)
古代祭祀地神时,将祭品埋于地下,设人守护,谓之“守瘞”。周礼·春官·司巫:“司巫掌群巫之政令……凡祭事守瘞,凡丧事掌巫降之礼。” 郑玄 注:“瘞谓若祭地祇有埋牲玉者也,守之者以祭礼未毕若有事然,祭礼毕则去之。”
《漢語大詞典》:韬树(韜樹)
深藏地下的树。谓千年老树。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望石门》诗:“埋冰或百年,韜树必千祀。” 钱仲联 集注引 黄节 曰:“广韵:‘韜,藏也。’按:埋冰、韜树,言其深。”
《漢語大詞典》:柊叶(柊葉)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块状根状茎。叶基生,长达50厘米,有长柄。花紫色。生于山谷、密林下湿地。根、叶供药用,叶片可包粽。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柊叶》:“有柊叶者,状如芭蕉叶。溼时以裹角黍,乾以包苴物,封缸口。盖南方地性热,物易腐败,惟柊叶藏之,可持久,即入土千年不坏。柱础上以柊叶垫之,能隔溼润。亦能理象牙使光泽。”
《国语辞典》:潜灌(潜灌)  拼音:qián guàn
水由埋设在地下的钻孔水管或特种之器具涌出,利用毛细管作用补给作物所需水量的灌溉方法。
《漢語大詞典》:蛰剑(蟄劍)
埋藏在地下的宝剑。典出晋书·张华传:“初, 吴 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及 吴 平之后,紫气愈明。 华 闻 豫章 人 雷焕 妙达纬象,乃要 焕 宿,因登楼仰观, 焕 曰:‘僕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 华 曰:‘是何祥也?’ 焕 曰:‘宝剑之精,上彻於天耳。’ 华 曰:‘在何郡?’ 焕 曰:‘在 豫章 丰城 。’即补 焕 为 丰城 令。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復见焉。” 唐 黄滔 《卢员外》:“且杰如 韩信 ,未归 汉祖 以谁知;美若 西施 ,不入 吴 宫而孰验。所以蛰剑而凌虚吐耀,焦桐而骇耳飞声。”
《漢語大詞典》:传世古(傳世古)
指未曾埋入地下而流传人间的古铜器。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传世古则不曾入水土,惟流传人间,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者,其斑凸起,如上等辰砂,入釜以沸汤煮之良久,斑愈见。伪者以漆调朱为之,易辨也。”
《國語辭典》:煤层(煤層)  拼音:méi céng
藏于地下作层状分布的煤矿。
《國語辭典》:埋设(埋設)  拼音:mái shè
挖地铺设。如:「工程人员在烈日下为住户埋设管线。」
《漢語大詞典》:龙爪花(龍爪花)
石蒜。多年生草本,地下有球形鳞茎,外包暗褐色膜质鳞被。秋季先叶开花。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 蜀 道有花名龙爪花,色殷红,秋日开林薄间,甚艷。”
《國語辭典》:蓐蚁(蓐蟻)  拼音:rù yǐ
战国时楚王的近臣安陵君,自言愿在楚王死后,捐躯为席蓐,以防止蝼蚁侵害王尸。典出《战国策。楚策一》。后比喻以身殉主。《隋书。卷五七。薛道衡传》:「空有攀龙之心,徒怀蓐蚁之意。」
《漢語大詞典》:平巷
在矿床或岩层里挖成的水平的地下巷道,有的稍有坡度,主要用于运输,也用来通风和排水。
《国语辞典》:气田(气田)  拼音:qì tián
地下藏有富于经济价值的连续天然气层区域。
《漢語大詞典》:潜逵(潛逵)
地下通道。文选·郭璞〈江赋〉:“爰有 包山洞庭 , 巴陵 地道,潜逵旁通,幽岫窈窕。” 李善 注:“逵,水中穴道交通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