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田躺
在烂泥地上滑行的一种乘坐工具。相传为 明 代抗 倭 名将 戚继光 所制。 清 施鸿保 《闽杂记·田躺》:“田躺亦名‘泥搭’,海滨人家皆有之。形如木杌,三足向上,泥行如飞。潮过时,乘以掇拾螺蚌之类者。相传 明 时 倭 寇 闽 中,每乘潮长,入掠村堡,潮退即去,近岸数十里皆泥污,不能追击。 戚南塘 製此器,俟潮将退,令兵勇各乘其一,出不意歼之。”
《國語辭典》:仰八叉  拼音:yǎng bā chā
四脚朝天的仰倒在地上。《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两个差人,慌忙搬了行李,赶著扯他,被他一个四门斗里打了一个仰八叉。」
《國語辭典》:雪盲  拼音:xuě máng
病名。因阳光经雪地表面强烈的反射,长时间刺激眼晴所引起的视力障碍。病状有双眼红痛、流泪、视力模糊,严重时会导致失明。故在雪地活动,应戴有色眼镜加以预防。
《國語辭典》:雪泥鸿爪(雪泥鴻爪)  拼音:xuě ní hóng zhǎo
鸿雁踏过雪泥遗留的爪痕。语本宋。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比喻往事所遗留的痕迹。清。黄宗羲〈王九公邀集湖舫同毛会侯许霜岩王献廷祝儿〉诗:「雪泥鸿爪知无定,相对那能不黯然。」也作「飞鸿踏雪」、「飞鸿雪爪」、「飞鸿印雪」。
《漢語大詞典》:一熟制
一年在一块土地上只种植一季作物的种植制度。一般适用于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在气候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也可因人少地多、资金技术投入不足或土地肥力较差等原因而采用一熟制。
《國語辭典》:席地而坐  拼音:xí dì ér zuò
古人铺席于地以为坐卧。后指就地坐下。《旧五代史。卷一三二。周书。世袭传一。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则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文明小史》第三五回:「有上,带来的白兰地酒,慕政取出两瓶开了,大家席地而坐,一气饮尽。」
《国语辞典》:爬上爬下  拼音:pá shàng pá xià
忽而上去,忽而下来。形容不停地上下走动。如:「休息一下吧!瞧你这样爬上爬下把书上架,不累才怪!」
《国语辞典》:陆相沉积(陆相沉积)  拼音:lù xiàng chén jī
成分复杂、颗粒大小不一的物质在陆地上沉积,称为「陆相沉积」。
《国语辞典》:轮式溜冰(轮式溜冰)  拼音:lún shì liū bīng
一种滑冰运动。使用轮式冰鞋,在非冰面的其他平滑场地上滑行运动。在应用上和冰上溜冰一样,可分为速度竞赛、花式溜冰、曲棍溜冰等比赛项目。
《国语辞典》:埋锅造饭(埋锅造饭)  拼音:mái guō zào fàn
在地上挖好通风的土穴,再放上铁锅来炊饭。是军队野炊的一种方式。《三国演义》第六回:「方才聚集残兵,正欲埋锅造饭,只听得四围喊声,徐荣伏兵尽出。」
《国语辞典》:迈锡尼城(迈锡尼城)  拼音:mài xí ní chéng
Mycenae
城市名。位在爱琴海西面陆地上,和克里特岛、特洛城先后为爱琴文化中心。以迈锡尼城为主的文明发展于西元前十二至十六世纪中,遗址古物颇多,且自从德人谢里曼于西元一八七六年发掘出来以后,迈锡尼就一直被认为是希腊地区青铜晚期时代的主要遗址。
《国语辞典》:三角测量(三角测量)  拼音:sān jiǎo cè liáng
先在地上设一基线,在端点测得基线与目标点之夹角,依三角形边角关系即可推算目标点之距离、高度等。
《国语辞典》:伞兵部队(伞兵部队)  拼音:sǎn bīng bù duì
经过特别组织与训练,并用运输机载往战地上空而以降落伞投下之部队。也称为「降落伞部队」。
《国语辞典》:海滩排球(海滩排球)  拼音:hǎi tān pái qiú
在沙滩或沙地上举行的排球运动。球赛场地不划中线、攻击线及发球区,但仍有球网、网柱。比赛用球以多瓣皮革制成,多则十八块,少则十二块;圆周需二十六到二十八吋,重量定为二百八十公克。因著重其娱乐性,所以比赛规则较一般排球赛宽松,但仍有一定的规则。如不得触网、比赛中不得替补,以二人为一组等。因场地无中线,所以没有中线犯规规定,发球时可在球场端线外及两边延长线间的任何一点发球。攻击球时可用双手手指作任何手势的攻球。
《国语辞典》:防空飞弹(防空飞弹)  拼音:fáng kōng fēi dàn
一种导引飞弹,由地上发射,以攻击空中来袭的目标物。如胜利女神、苍鹰等飞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