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九十
(1).泛指多数。《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縭,九十其仪。” 郑玄 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诗·小雅·无羊》:“九十其犉。” 郑玄 笺:“今乃犉者九十头,言其多矣。”
(2).指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九十行带索,飢寒况当年。”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花翁之什见招因次韵酬之》:“九十携锄傴僂翁,小园幽事尽能通。”
(3).谓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陈陶 《春归去》诗:“九十春光在何处,古人今人留不住。”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九十春光一梦醒,江南无数乱峯青。”
《漢語大詞典》:浃时(浹時)
一季。形容为时不长。列子·黄帝:“今女居先生之门,曾未浹时,而懟憾者再三。”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或未环岁,或未浹时,而五命自天。”
分類:一季为时
《漢語大詞典》:时制(時制)
(1).指时节和制度。诗·鄘风·定之方中序:“ 文公 徙居 楚丘 ,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説之,国家殷富焉。” 孔颖达 疏:“既得其时节,又得其制度。”
(2).指当时的制度。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一节:“他若 郑 人游於乡校,以詆毁时政,时制毫不禁之。”
(3).时令;季节。孙子·计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俞樾 《俞楼杂纂·著书馀料·〈孙子·计篇〉》:“时制,当读为时节。‘节’与‘制’一声之转。国语·晋语:‘夫祀,国之大节也。’ 韦 注:‘节,制也。’是其义亦相通。”
(4).谓送终之物需每一季度都有所添置。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 孙希旦 集解:“岁制者,谓送死之具,於每岁有所制也;时制,於每时有所制也;月制,於每月有所制也。六十已衰,始制为送死之具;至七十、八十,而所制弥备;至九十,又於所制者曰脩也。”后以“时制”借指七十岁。周书·儒林传·沈重:“ 建德 末, 重 自以入朝既久,且年过时制,表请还 梁 。”
(5).当代流行的文章体例。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古文公式:“但 汪氏 不知文用古法,而公式必遵时制。”
《漢語大詞典》:季考
(1). 宋 代太学中每一季度末举行的考试。 宋 陈亮 《变文法策》:“经术造士之意非不美,而新学《字説》何为者哉!学校课试之法非不善,而月书季考何为者哉!”宋史·选举志三:“视庠序如传舍,目师儒如路人;季考月书,尽成文具。”
(2).现代学校学期中、末举行的考试。 冰心 《离家的一年》:“季考近了,他又忙又乐,便写信回家报告放学的日期。”
《國語辭典》:春季  拼音:chūn jì
一年中介于冬、夏之间的季节,此时气候逐渐温和。北半球定为从春分到夏至的时期。我国的春季从立春到立夏凡三个月,相当于国历的二、三、四月。
《漢語大詞典》:暮月
一季的末月。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宋 傅亮 《九月九日登陵嚣馆赋》:“岁九旻之暮月,肃晨驾而北逝。” 唐 韩鄂 《岁华纪丽·重阳》:“重阳佳辰,九旻暮月。”
分類:一季
《漢語大詞典》:善时(善時)
(1).谓善于把握时机。老子:“动善时。” 河上公 注:“动不失天时。”
(2).谓珍惜一季的时间。荀子·强国:“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 杨倞 注:“善,谓爱惜不怠弃也。”
(3).吉时。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國語辭典》:季度  拼音:jì dù
以一季为单位。如:「季度预算」。
分類:一季季度
《漢語大詞典》:匝时(匝時)
(1).犹言及时。艺文类聚卷十引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凯风迴迴,甘露匝时;农夫咏於田壠,织妇吟而综丝。”
(2).满一季。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况国无兼岁之储,家鲜匝时之蓄,一旬不雨,犹可深忧;忽加水旱,人何以济?”
分類:一季及时
《漢語大詞典》:一熟制
一年在一块土地上只种植一季作物的种植制度。一般适用于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在气候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也可因人少地多、资金技术投入不足或土地肥力较差等原因而采用一熟制。
《国语辞典》:单季田(单季田)  拼音:dān jì tián
每年仅可以种植一季水稻的农地。如:「虽然这是块单季田,但土壤肥沃,产量颇丰。」
《國語辭典》:换茬(換茬)  拼音:huàn chá
在同一田地上,不同年度的同一季节,换种不同的农作物。或前作收穫后,换种另一类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