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圭植
无名氏测景台赋圭植于台日生于海当呈象以委照必澄霞而赋彩
《漢語大詞典》:吉圭
见“ 吉蠲 ”。
《漢語大詞典》:吉蠲
亦作“ 吉圭 ”。
(1).谓祭祀前选择吉日,斋戒沐浴。《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 毛 传:“吉,善。蠲,絜也。” 郑玄 笺:“谓将祭祀也。” 朱熹 集传:“吉,言諏日择士之善;蠲,言斋戒涤濯之洁。” 陆德明 释文:“蠲,古玄反,旧音圭。”仪礼·士虞礼“圭为而哀荐之饗” 汉 郑玄 注:“圭,絜也。曰:‘吉圭为饎。’” 清 龚自珍 《〈说文段注〉札记》:“肙,一曰空也。 段 注:甑下孔谓之窐,窐亦作瓹,是其义也。吉蠲即吉圭。”
(2).祭祀,祀典。 唐 李舒 《让皇帝庙乐章·奠币》:“子孙拜后,承兹吉蠲。” 宋 沈遘 《七言致斋》诗:“君王无意学神仙,独为苍生致吉蠲。”《金史·乐志下》:“降升有节,荐是吉蠲。” 清 顾炎武 《十庙》诗:“追惟定鼎初,遣祀明纶将。二百七十年,吉蠲存太常。”
《漢語大詞典》:楚圭
古 楚国 执圭的爵位。后泛指高爵。 唐 罗隐 《裴庶子除太仆卿因贺》诗:“ 楚 珪班序未为轻,莫惜良途副圣明。”参见“ 执圭 ”。
《漢語大詞典》:执圭(執圭)
亦作“ 执珪 ”。
(1).以手持圭。《论语·乡党》:“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战国策·韩策三:“ 申不害 与 昭釐侯 执珪而见 梁 君。”古代大夫始得执圭,因以指称仕宦。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至夫栖迟泉石,乐其天真,较世之执圭膺组而俯仰趦趄者,世必有能辨之,又奚俟予言。”
(2). 先秦 楚国 爵位名。圭以区分爵位等级,使执圭而朝,故名。吕氏春秋·知分:“ 荆王 闻之,仕之执圭。”《战国策·楚策一》:“ 楚 尝与 秦 构难,战於 汉中 , 楚 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餘人,遂亡 汉中 。”
(3).泛指封爵。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与吴熙载书:“执珪之赏,是足下材力自致,非聚族而谋者,所敢与其巧也。”
《漢語大詞典》:楚执圭(楚執珪)
战国 楚 执珪的爵位。指 庄舄 。 唐 杜甫 《卜居》诗:“归羡 辽东 鹤,吟同 楚 执珪。” 仇兆鰲 注:“《选》注: 越 人 庄舃 ,起家寒微,为 楚 执珪,有病,犹为 越 吟。”参见“ 楚珪 ”。
分類:执圭爵位
《漢語大詞典》:楚圭
古 楚国 执圭的爵位。后泛指高爵。 唐 罗隐 《裴庶子除太仆卿因贺》诗:“ 楚 珪班序未为轻,莫惜良途副圣明。”参见“ 执圭 ”。
《漢語大詞典》:组圭(組珪)
亦作“ 组圭 ”。 组带及玉制符信。古代贵官的服饰器物。 唐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职美纶将綍,荣深组及珪。” 清 曹寅 《谒孟庙》诗:“组圭羣弟子,衮冕古先生。” 清 金农 《玉湖阻风》诗:“组圭澹相忘,林壑期不乖。”
《漢語大詞典》:簪圭
比喻仕宦。 唐 孟郊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客来暂游践,意欲忘簪珪。”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旧五代史杨凝式传注证》:“﹝ 杨凝式 ﹞屡託心疾,谅亦有所趋避而然,而又不能絶意簪珪。”
分類:仕宦
《漢語大詞典》:封圭
诸侯始受封时天子所赐之圭。《穀梁传·定公八年》:“寳玉者,封圭也。” 范宁 注:“始封之圭。”《亢仓子·政道》:“ 郑 有 胡 之封圭、戎弓,异时失同於 荆 , 荆 曰:‘必得封圭、戎弓,不然临兵於汝。’”
《漢語大詞典》:圭珇
喻仕宦。 明 屠隆 《綵毫记·知几引退》:“夙无珪珇之缘,终是山林之骨。”
分類:仕宦
《骈字类编》:圭阴(圭阴)
骆宾王秋夜送阎五还润州序见璧采下
《骈字类编》:圭宝(圭宝)
公羊传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注此皆助天宣气布功故祭天及之秩者随其大小尊卑高下所宜礼祭天牲角茧栗社稷宗庙角握六宗五岳四渎角尺其馀山川视卿大夫天燎地瘗日月星辰布山县水沈风磔雨升燎者取俎上七体与其圭宝在辨中置于柴上烧之
《骈字类编》:圭白
李程 破镜飞上天赋 比孤光于圭白,喻片影之铜青。
《骈字类编》:圭马(圭马)
书康王之诰一二臣卫敢执壤奠疏诸侯享天子其物甚众非徒圭马而已皆是土物所有故云敢执壤地所出而奠贽也
《漢語大詞典》:瑞圭
(1).古代天子赐给诸侯作为凭信的圭玉。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诸侯薨,使臣归瑞珪于天子何?诸侯以瑞珪为信,今死矣,嗣子谅闇三年之后,当乃更爵命,故归之。”
(2).珪之美称。后汉书·蔡邕传:“或画一策而綰万金,或谈崇朝而锡瑞珪。”《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蜡百神乐章之一》:“綺币霞舒,瑞珪虹起。” 唐 张余庆 《祀后土赋》:“玄酒式降以尚本,瑞珪不琢而贵质。”
《高级汉语词典》:瑞圭
天子赐的作为凭信的圭玉
《骈字类编》:上圭
春秋隐公元年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疏按觐礼为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朝诸侯于坛讫乃加方明于坛而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