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春捲皮  拼音:chūn juǎn pí
面粉调稀后,用手捞起,涂抹于烧烫的平底锅或铁板上形成圆形薄片,待其乾熟,揭起即成。
《国语辞典》:甜筒  拼音:tián tǒng
一种装盛在圆形薄饼里的冰淇淋。如:「这家冰品公司生产的甜筒,好吃极了!不分寒暑都畅销。」
《国语辞典》:撞球  拼音:zhuàng qiú
1.一种球类运动。起源于法国的一种草地木球游戏,经过多次的改良、演变,目前撞球的游戏方式为在长方形的球台上放置一或二颗白色母球以及数颗红色或其他颜色的子球,击球者以球杆直接撞击母球来碰撞其他子球,进入球台四周的袋子而得分。可一人或多人同玩。现在的比赛方法分为三球落袋(比例)、二十二彩球(司诺克)、和撞击式(四球开轮)三种。其中以司诺克较为流行。
2.撞球比赛所用的球。圆形,色纯,鲜艳有光泽。制球的材料包括高压纸浆成型、象牙磨制、石灰酸树脂铸造和特型化学新材料。重量依不同的种类分一四五至一四六公克、一五六至一六○公克、二四五至二四七公克三种;直径分别为五点二五公分、五点六公分、六点七公分。也称为「弹子」。
《国语辞典》:刈包  拼音:yì bāo
一种台湾小吃。将半圆形的包子割开,夹进猪肉、酸菜、花生粉等馅料而成的面食。习俗上是在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时吃。也称为「割包」、「虎咬猪」。
《国语辞典》:咬头(咬头)  拼音:yǎo tou
牙齿咬合面的圆形或锥状突起处。
《国语辞典》:闸阀(闸阀)  拼音:zhá fá
利用圆形闸门的滑动来调节或中断水流的制水阀。自来水管线中最为常用。
《国语辞典》:圆脸(圆脸)  拼音:yuán liǎn
1.圆形的脸。
2.弥补情面的欠缺,称为「圆脸」。如:「这席饭菜,是给大家圆脸的,希望这件纷争就从此结束。」
《国语辞典》:固氮菌  拼音:gù dàn jùn
真细菌目,多属固氮菌科或根瘤菌科的好气性圆形短杆菌。生存于土壤中,或与植物共生,能吸收空气中游离的氮气,使变成对植物有益的氮化合物,在农业上颇为重要。
《国语辞典》:杠子头(杠子头)  拼音:gàng zi tóu
1.比喻爱抬杠、爱争辩的人。如:「两方谈判时,可别把杠子头老李找去,免得坏事。」
2.一种以面粉加水揉制、烧烤而成的周围有捲摺花纹的扁圆形硬饼。也称为「扛子火烧」、「杠子火烧」、「火烧」。
《国语辞典》:花斑癣(花斑癣)  拼音:huā bān xiǎn
一种由霉菌引起的皮肤病。症状是皮肤上出现浅黄色或深褐色圆形的斑,多见于颈部、胸部和背部。
《国语辞典》:虎咬猪(虎咬猪)  拼音:hǔ yǎo zhū
一种将半圆形包子割开,夹进猪肉、酸菜、花生粉等做成的面食。习俗上在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时食用。也称为「割包」、「刈包」。
《国语辞典》:花药瓣(花药瓣)  拼音:huā yào bàn
花药通常纵裂为三瓣,称为「花药瓣」。瓣片多呈长圆形,每一花药瓣中再分为二室,囊内产生花粉粒。
《国语辞典》:分度规(分度规)  拼音:fēn dù guī
半圆形规,分成一百八十度,以量几何学上所绘的角。也称为「分度器」、「分角器」。
《国语辞典》:颚下腺(颚下腺)  拼音:è xià xiàn
分泌唾液的腺体之一。呈扁圆形,在颚下三角部,其排泄管开口于舌下的两侧。
《国语辞典》:耳朵帽  拼音:ěr duo mào
旧时用皮毛制成的二个扁圆形小套。冬天戴在耳上,可以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