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谋财(謀財)
图谋夺取他人财物。 明 陆粲 《庚巳编·吴恂》:“ 周 忿,供城隍神,日祝云:‘令彼谋财者红蛆出,白蛆攒。’盖 吴 俗诅咒语也。”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二:“復有佯狂而直入禁庭,有谋财而杀伤人命,其他奸盗诈伪不可胜计。”
《国语辞典》:赖图(赖图)  拼音:lài tú
用耍赖的手段图谋他人的财物。《醒世姻缘传》第二二回:「其馀那八顷多地,这都是你大叔一半钱,一半赖图人家的,我都叫了原主儿来,叫他领了去。」
《漢語大詞典》:窥拟(窥擬)
1.暗中图谋。
分類:暗中图谋
《國語辭典》:知小谋大(知小謀大)  拼音:zhì xiǎo móu dà
智慧浅而欲图谋大业,必无法胜任。《易经。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汉书。卷一○○。叙传下》:「错之琐材,知小谋大,祸如发机,先寇受害。」
《国语辞典》:所图不轨(所图不轨)  拼音:suǒ tú bù guǐ
图谋做不合法的坏事。多指叛变活动。《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会董卓乘虚,所图不轨。臣父兄亲从,并当大位,不惮一室之祸,苟惟宁国之义,故遂解节出奔,创谋河外。」《三国志。卷七。魏书。臧洪传》:「袁氏无道,所图不轨,且不救洪郡将。」
《国语辞典》:卖公营私(卖公营私)  拼音:mài gōng yíng sī
出卖公众的利益以图谋私利。《魏书。卷九四。阉官传。赵黑传》:「高官厚禄,足以自给,卖公营私,本非情愿。」
《国语辞典》:舍身图报(舍身图报)  拼音:shě shēn tú bào
牺牲性命,图谋报恩。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五出:「剩此微躯,皆赖天恩庇;舍身图报,如何敢逡巡回避。」
《国语辞典》:贪小便宜(贪小便宜)  拼音:tān xiǎo pián yí
图谋小利。如:「贪小便宜的人常常吃大亏。」
分类:图谋小利
《国语辞典》:疏不谋亲(疏不谋亲)  拼音:shū bù móu qīn
关系疏远的人不能图谋干预关系亲近的人。汉。刘向《说苑。卷二。臣术》:「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
《国语辞典》:求益反损(求益反损)  拼音:qiú yì fǎn sǔn
图谋好处,反招损失。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二。僧悟玄》:「误入其中,害及性命,求益反损,深可戒也。」
《国语辞典》:云南起义(云南起义)  拼音:yún nán qǐ yì
民国四年袁世凯图谋称帝,蔡锷赴云南与唐继尧共举义,电袁取消帝制,并组护国军,出兵入川屡败袁军,西南各省相继响应,袁乃撤消帝制,忧恚而死,世称此役为「云南起义」。也称为「护国之役」。
《国语辞典》:耍心眼  拼音:shuǎ xīn yǎn
施展小聪明,以图谋个人的利益。如:「别看那人年纪小,其实很会耍心眼,得防著些。」
《漢語大詞典》:钩深图远(鉤深圖遠)
谓对僻远的异族图谋予以讨伐。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是时 孝武 因其餘财府帑之蓄,始有鉤深图远之意,探 冒顿 之罪,校 平城 之讎。”
《漢語大詞典》:窥儗
暗中图谋。 清 薛福成 《中兴叙略》上:“﹝羣盗﹞反於 粤西 ,恃桀骋狂,闚儗非常。”
分類:暗中图谋
《漢語大詞典》:狡焉思启(狡焉思啟)
左传·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啟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谓怀贪诈之心图谋侵人之国。后亦以“狡焉思肆”、“狡焉思逞”指怀贪诈之心妄图逞其阴谋。 晋 潘岳 《关中诗》:“蠢尔戎狄,狡焉思肆。”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诸夷以 中国 之易欺也, 法 人将问 滇 桂 , 英 人将问 藏 粤 , 俄 人将问 新疆 , 德 、 奥 、 意 、 日 、 葡 、 荷 皆狡焉思逞。”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迄於海禁既开,晳人踵至之顷, 中国 之在天下,见夫四夷之则效上国,革面来宾者有之;或野心怒发,狡焉思逞者有之。”
分類:图谋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