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90,分286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国公
忧国
开国
之国
国士
京国
国史
国朝
国事
国子
相国
郡国
上国
国有
乡国
《國語辭典》:国公(國公)  拼音:guó gōng
一种爵位。隋朝设置,位次于王而高于郡公,后世沿用至明朝;清朝则仅有宗室及藩部封镇国公、辅国公。《隋书。卷二八。百官志下》:「开皇中,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为九等者。」
《國語辭典》:忧国(憂國)  拼音:yōu guó
忧虑国事。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七出:「班随郎署沐恩波,诛佞曾将宝剑磨,忧国鬓萧疏,何日朝廷清妥。」
《國語辭典》:开国(開國)  拼音:kāi guó
创建国家。如:「开国纪念」、「开国元勋」。
《漢語大詞典》:开国承家(開國承家)
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 孔颖达 疏:“若其功大,使之开国为诸侯;若其功小,使之承家为卿大夫。”《后汉书·刘瑜传》:“今中官邪孽,比肩裂土,皆竞立胤嗣,继体传爵,或乞子疎属,或买儿市道,殆乖开国承家之义。” 唐 刘知几 史通·世家:“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
《漢語大詞典》:之国(之國)
前往封地。史记·孝景本纪:“ 广川 、 长沙王 皆之国。” 司马贞 索隐:“遣就国也。”后汉书·第五伦传:“举孝廉,补 淮阳国 医工长,随王之国。”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五章:“如今 潞王 是第二代,他的父亲是 万历 皇帝的同母弟,在之国之前,住在 北京 的 潞王邸 。”
《國語辭典》:国士(國士)  拼音:guó shì
全国所推崇景仰的人。《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漢語大詞典》:京国(京國)
京城;国都。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我公实嘉,表扬京国。” 唐 牟融 《赠韩翃》诗:“京国久知名,江河近识荆。” 明 高明 《琵琶记·听女迎亲》:“若是到京国,相逢处,做箇好筵席。”
分類:京城国都
《國語辭典》:国史(國史)  拼音:guó shǐ
1.一国或一朝代的历史。《隋书。卷三三。经籍志二》:「命司徒崔浩,博采旧闻,缀述国史。」
2.掌记国史的史官。《诗经。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國語辭典》:国朝(國朝)  拼音:guó cháo
旧时称本朝为「国朝」。《红楼梦》第五回:「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
《國語辭典》:国事(國事)  拼音:guó shì
国家的大事。《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后来陈后主也宠张丽华、孔贵嫔之色,沉湎淫逸,不理国事。」
《國語辭典》:国子(國子)  拼音:guó zǐ
1.古代公卿大夫的子弟。《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2.代指国家设置的最高学府。《魏书。卷六六。列传。李崇》:「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國語辭典》:相国(相國)  拼音:xiàng guó
职官名。秦汉等朝所置的宰相职位。后沿为宰相的通称。也称为「相君」、「相室」。
《漢語大詞典》:郡国(郡國)
郡和国的并称。 汉 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 南北朝 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 隋 始废国存郡。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史记·酷吏列传:“上乃拜 成 为关都尉。岁餘, 关东 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号曰‘寧见乳虎,无值 寧成 之怒。’”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当 乾元 、 广德 之间,郡国多事。” 清 刘逢源 《郭泰》诗:“博带雍容七尺身,遨游郡国擅人伦。”
《國語辭典》:上国(上國)  拼音:shàng guó
1.旧时,南方吴、楚诸国对中原诸侯国的称呼。《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其抗衡上国,与晋争长。」
2.外藩对朝廷或附庸国对宗主国的称呼。三国魏。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元史。卷二○九。外夷列传二。安南》:「乞念臣自降附上国,十有馀年,虽奉三年一贡,然迭遣使臣,疲于往来,未尝一日休息。」
3.京师。《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唐纪四二。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红楼梦》第四回:「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4.国都的西边。因位上游而得名。《左传。昭公十四年》:「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抚其民。」晋。杜预。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國語辭典》:国有(國有)  拼音:guó yǒu
属于国家所有的。如:「国有铁路」、「国有财产」。
《國語辭典》:乡国(鄉國)  拼音:xiāng guó
1.家乡、故乡。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诗:「眼中了了见乡国,知有归日眉方开。」清。陈洵 南乡子。不用问田园词:「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也作「乡关」、「乡井」。
2.故国。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吾已绝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复乡国!」
分類:家乡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