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64,分13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国手
富国
齐国
国学
佛国
国土
乐国
香国
享国
异国
观国
国太
邻国
靖国
国破
《國語辭典》:国手(國手)  拼音:guó shǒu
1.具有某种才能技艺为全国第一流的人。《聊斋志异。卷二。莲香》:「如有医国手,使妾得无负郎君。」
2.由国家选派参加某些国际比赛的选手。如篮球国手。
《國語辭典》:富国(富國)  拼音:fù guó
使国家富强。《管子。制分》:「是故治国有器,富国有事,强国有数,胜国有理,制天下有分。」
《国语辞典》:齐国(齐国)  拼音:qí guó
1.国名。位于今山东省一带。周武王封姜太公于此,传至战国时,君位被权臣田氏篡夺。后为秦国所灭。
2.齐,中央。齐国指中州、中国、中华。《列子。黄帝》:「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
《國語辭典》:国学(國學)  拼音:guó xué
1.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如:「一般中文系所说的国学,包括经学、史学、子学、文学等。」
2.国家为全国设立的学校。《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成均辟雍,皆国学之号。」
《國語辭典》:国子监(國子監)  拼音:guó zǐ jiàn
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隋、唐、宋、元、明、清称国子监。晋称国子学,北齐称国子寺。清末改革学制,自光绪三十二年起设学部,国子监并入学部。
《國語辭典》:国故(國故)  拼音:guó gù
1.国家所遭受的变故。《礼记。文王世子》:「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
2.本国固有的文化与学术。如:「整理国故」、「他一心想保存国故,振兴文化。」
《國語辭典》:佛国(佛國)  拼音:fó guó
1.佛度化的世界。《大宝积经》卷一九:「复次,舍利弗,彼佛世界功德庄严,无量佛国悉无与等。」
2.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
《國語辭典》:国土(國土)  拼音:guó tǔ
国家的领土。《西游记》第三七回:「现今占了我的江山,暗侵了我的国土。」
《國語辭典》:乐国(樂國)  拼音:lè guó
快乐的地方。《诗经。魏风。硕鼠》:「乐国乐国,爰得我直。」《文选。马融。长笛赋》:「屈平适乐国,介推还受禄。」也作「乐郊」、「乐乡」。
分類:乐土
《漢語大詞典》:香国(香國)
(1).《维摩诘经·香积佛品》曰:上方界佛土有国名 众香 ,佛号 香积 ,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因以“香国”指佛国。 南朝 梁 沈约 《舍身愿疏》:“虽果谢菴园,飰非香国,而野粒山蔬,可同属饜。”
(2).犹花国。 宋 许月卿 《木犀》诗:“分封在香国,筮仕得黄裳。” 金 元好问 《紫牡丹》诗之三:“已从香国偏薰染,更惜花神巧剪裁。”
《國語辭典》:享国(享國)  拼音:xiǎng guó
1.君主在位的时间。《文选。贾谊。过秦论》:「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文选。韦孟。讽谏》:「享国渐世,垂烈于后。」
2.王朝统有天下的时间。《秦并六国平话。卷上》:「夏禹王得舜帝禅位,立国为夏,传一十七代,享国得四百三十一年。」
《國語辭典》:异国(異國)  拼音:yì guó
外国、他国。《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唐。韦庄 遣兴诗:「异国清明节,空江寂寞春。」
《漢語大詞典》:观国(觀國)
指观察国情。引申为从政。《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宋书·孝武帝纪》:“内难甫康,政训未洽,衣食有仍耗之弊,选造无观国之美。”《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郑德基 《赠隐者》诗:“读书岂必皆观国,学佛何须定出家。”
《國語辭典》:国太(國太)  拼音:guó tài
国君的母亲。《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但我国太吴夫人甚爱幼女,不肯远嫁,必求皇叔到东吴就婚。」也称为「国母」。
《國語辭典》:邻国(鄰國)  拼音:lín guó
邻近的国家。《孟子。梁惠王上》:「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也作「邻邦」。
《国语辞典》:靖国(靖国)  拼音:jìng guó
使国家安定。唐。孙逖〈授牛仙客殿中监制〉:「出则靖国,方资五利之功;入则训驺,宜修六尚之职。」
《国语辞典》:国破(国破)  拼音:guó pò
国家沦亡。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