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少师(少師)  拼音:shào shī
1.职官名。三孤中地位最尊的人。参见「少保」条。
2.古代乐官的副佐。《论语。微子》:「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3.古时年长退休的士。《仪礼。乡饮酒礼》汉。郑玄。注:「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名曰『父师』,士曰『少师』。」
4.复姓。如殷商时有少师阳。
《國語辭典》:少保  拼音:shào bǎo
职官名。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少师最尊,少傅次之,少保为末,职位次于三公。至明、清两代列为从一品,但仅为荣衔,无职位、员额。
《國語辭典》:少保  拼音:shào bǎo
职官名。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少师最尊,少傅次之,少保为末,职位次于三公。至明、清两代列为从一品,但仅为荣衔,无职位、员额。
《國語辭典》:少傅  拼音:shào fù
职官名。三孤之一,位次于少师。参见「少保」条。
《漢語大詞典》:国相(國相)
(1).古时辅政的大臣。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鬭,况国相乎!”
(2).比喻具有辅国之才的人。史记·晋世家:“ 晋公子 贤,而其从者皆国相。”
(3).指王国或封国辅政之臣。 宋 陆游 《蜡弹省札》:“大者为王……其国并置国相一员,委本国选择保奏,当降真命。”
(4).指侯国的长官。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五·宋州郡国相:“ 扬州 南徐州 诸州但有令长,自 南豫州 以下始有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