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38,分116页显示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国贼
乱法
国患
岁出
牛宫
东洋
邦教
霸主
干国
国马
边界
他国
国瑞
得国
宣言
《國語辭典》:国贼(國賊)  拼音:guó zéi
危害或出卖国家的奸人。《后汉书。卷五一。桥玄传》:「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三国演义》第六九回:「二人感愤流泪,怨气冲天,誓杀国贼。」
《漢語大詞典》:乱法(亂法)
(1).引起国家动乱的法令。荀子·王霸:“无国而不有治法,无国而不有乱法。”《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世有乱人而无乱法。”
(2).违法;犯法。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史记·平準书:“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西游记》第七一回:“败俗伤风,坏伦乱法。”
《漢語大詞典》:国患(國患)
国家的灾难、祸患。战国策·赵策三:“一解国患,欲求益地,是亲戚受封,而国人计功也。”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遂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人臣同国患为忠,不同为逆。”
《國語辭典》:岁出(歲出)  拼音:suì chū
一年的总支出。《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上六》:「昔日雇役,中户岁出几何。」
《漢語大詞典》:牛宫
(1).古代国家饲养禽畜的处所。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桑里 东,今舍西者,故 吴 所蓄牛羊豕鸡也,名为牛宫。”
(2).专指牛栏。 宋 范成大 《秋日田园杂兴》诗之五:“乾高寅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帝社稷:“先是工部盖农舍,筑牛宫,造仓厫。”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八十:“左列牛宫右豕圈,冬烘开学闹残年。”
《國語辭典》:东洋(東洋)  拼音:dōng yáng
1.亚洲东部的海洋。
2.自清代以来至抗战时期,常称日本为东洋。如:「东洋货」、「东洋人」。《文明小史》第二六回:「我已替你想出一条路,莫如逃到东洋,那里有我几个熟人,你去投奔他,自然妥当的。」也称为「东瀛」。
3.泛指大海。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只疑是银河落九天,渊泉云外悬,入东洋不离此径穿。」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虽然大海号东洋,休谦让,他则待招选你做东床。」
《國語辭典》:邦教  拼音:bāng jiào
国家的教化。《书经。周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唐。韩愈 除崔群户部侍郎制:「地官之职,邦教是先,必选国华,以从人望。」
《國語辭典》:霸主  拼音:bà zhǔ
1.春秋时代势力最大,取得统治地位的诸侯。《管子。枢言》:「王主积于民,霸主积于将战士。」《淮南子。人间》:「臣闻王主富民,霸主富武。」
2.在某一方面称霸的人或集团。如:「他是文坛上新近崛起的霸主。」
《漢語大詞典》:干国(幹國,榦國)
治理国家。后汉书·史弼传:“议郎 何休 又讼 弼 有干国之器,宜登台相。”后汉书·苏章传:“时天下日敝,民多悲苦,论者举 章 有干国才,朝廷不能復用,卒於家。”
榦國:犹治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若 许子政 者,有榦国之器,正色忠謇,则 陈仲举 之匹。”
《漢語大詞典》:国马(國馬)
(1).国家所饲养的马。周礼·考工记·輈人:“国马之輈,深四尺有七寸。” 郑玄 注:“国马,谓种马、戎马、齐马、道马。” 唐 杜甫 《壮游》诗:“国马竭粟豆,官鷄输稻粱。”新唐书·姜晦传:“时国马乏, 晦 请以詔书市马 六胡州 。”
(2).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调用的马。国语·楚语下:“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 韦昭 注:“国马,民马也。”
(3).一国中上品之马。庄子·徐无鬼:“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 成玄英 疏:“合上之相,是谓诸侯之国上品马也。”
《國語辭典》:边界(邊界)  拼音:biān jiè
1.国家领土的疆界,国与国间相邻区别的界线。《晋书。卷八四。殷仲堪传》:「必使边界无贪小利,强弱不得相陵。」《西游记》第一三回:「却又惊动寺僧,整治茶汤斋供。斋罢,出离边界。」也作「边届」。
2.球赛范围的边线界限。如:「球被打出边界,是个界外球!」
《国语辞典》:他国(他国)  拼音:tā guó
别国、其他的国家。如:「由于他国的大力救助,使饱受饥荒的非洲国家度过了危机。」
《國語辭典》:国瑞(國瑞)  拼音:guó ruì
国家的喜庆吉兆。《新唐书。卷一四九。刘晏传》:「玄宗封泰山,晏始八岁,献颂行在,帝奇其幼,命宰相张说试之,说曰:『国瑞也。』」
《漢語大詞典》:得国(得國)
(1).谓获得国家政权。礼记·檀弓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史记·郑世家:“自 郢 至此,士大夫亦久劳矣。今得国舍之,何如?” 范文澜 蔡美彪 《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他是完全依附 隋 朝得国的,不得不对 隋 表示忠诚。”
(2).指执政。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内阁称大人:“时 江陵公 新得国,以位业自矜重。”
《國語辭典》:宣言  拼音:xuān yán
1.逢人公开声明。《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2.发表意见。《国语。周语上》:「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3.政府、政党或其他团体把对某事件的主张,用文书对外的宣示。如:「独立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