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77,分112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负国
公吏
合众
国耻
死难
东夷
社稷臣
辅国
本国
邻邦
佐时
英烈
强国
国脉
公法
《國語辭典》:负国(負國)  拼音:fù guó
对不起国家。《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朝廷化了千万金钱,设立海军,甲午一役,未及交绥,遽尔一败涂地,推原祸始,不能不追咎合肥之负国太甚。」
《国语辞典》:公吏  拼音:gōng lì
从事国家事务或自治行政事务的人员。《三国演义》第五七回:「随即唤公吏,将百馀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
《漢語大詞典》:合众(合衆)
(1).聚合众人。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封之礼,合众也。” 郑玄 注:“正封疆沟涂之固,所以合聚其民。” 汉 班固 《西都赋》:“连交合众,骋騖乎其中。” 宋 曾巩 《叙盗》:“其创作兵仗,合众以转刼数百里之间,至於贼杀良民。”
(2).拒众,抵御强敌。孙子·地形:“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3).犹示众。《宣和遗事》前集:“圣旨:‘胡僧疎放, 道坚 乃中国人,送 开封府 刺面决配,於 开寳寺 前合众。’”
(4).指合众国。具有相对独立的几个邦或州联合组成一中央政府的国家。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 李自成 之世,则賑飢、济困为不可已;在今之世,则合众、共和为不可已。”
《國語辭典》:国耻(國恥)  拼音:guó chǐ
国家所蒙受的耻辱。《后汉书。卷七三。刘虞传》:「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
《國語辭典》:死难(死難)  拼音:sǐ nàn
殉难,遭遇灾难而死。《新唐书。卷一七九。李训传》:「欲夷绝其类,顾在位臣持禄取安,无伏节死难者。」
《國語辭典》:东夷(東夷)  拼音:dōng yí
商周时代对山东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或邦国的通称。《文选。扬雄。长杨赋》:「其后熏鬻作虐,东夷横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
《漢語大詞典》:社稷臣
谓关系国家安危之重臣。《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絳侯 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唐 杜审言 《泛舟送郑卿入京》诗:“帝坐 蓬莱 殿,恩追社稷臣。” 清 李渔 《玉搔头·擒王》:“朝野争夸社稷臣。”
《國語辭典》:辅国(輔國)  拼音:fǔ guó
辅助国家。《红楼梦》第四二回:「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
《國語辭典》:本国(本國)  拼音:běn guó
称自己所属的国家。如:「本国人民勤俭淳朴,富有浓厚的人情味。」《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横竖你们中国的地方是大家公共的,现在山东地方就是我们本国势力圈所到的去处。」
《國語辭典》:邻邦(鄰邦)  拼音:lín bāng
邻近的国家。《三国演义》第九四回:「吾国与尔乃邻邦,永结盟好。」也作「邻国」。
《漢語大詞典》:佐时(佐時)
谓辅佐当世之君治理国家。 汉 张衡 《归田赋》:“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李善 注:“言久淹滞於京都,而无知略以匡佐其时君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欲少留,则且止而佐时;欲昇腾,则凌霄而轻举者,上士也。”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启》:“君侯蕴明略以佐时,虚灵臺以照物。” 宋 王安石 《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文武佐时惭 吉甫 , 宣王 征伐自肤公。”
《國語辭典》:英烈  拼音:yīng liè
1.英雄伟烈。如:「英烈千秋」、「满门英烈」。《英烈传》第六三回:「如今徐达智勇无双,常遇春英烈盖世,还有一个叫做朱亮祖。」
2.指丰伟的功业。唐。李白赠张相镐〉诗二首之二:「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清。赵翼 古诗二○首之四:「惟有古贤杰,身去留其神。或文采映发,或英烈炳麟。」
《漢語大詞典》:强国(强國)
亦作“彊国”。
(1).强大的国家。管子·幼官:“强国为国,弱国为属。” 汉 贾谊 《过秦论》:“彊国请服,弱国入朝。”《文中子·问易》:“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如:我们要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2).使国家强大。荀子·议兵:“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 杨倞 注:“强国谓强其国也。”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四:“大贤强国,罔图惟旧。”
《國語辭典》:国脉(國脈)  拼音:guó mài
国家的命脉。如:「黄巢之乱是促使唐朝断送国脉的主要关键。」《宋史。卷四二五。列传。危昭德》:「民者,邦之命脉,欲寿国脉,必厚民生,欲厚民生,必宽民力。」
分類:国家
《國語辭典》:公法  拼音:gōng fǎ
1.国家或朝廷制订的法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登时翻过脸来,那个管你公法不公法?」
2.直接关于国家的法律。如《宪法》、《国际公法》、《刑法》、《行政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