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喝洋水  拼音:hē yáng shuǐ
在国外留学、读书。如:「他是个喝洋水的人,新玩意儿比较多。」
《国语辞典》:侨领(侨领)  拼音:qiáo lǐng
旅居国外的侨胞领袖,称为「侨领」。
《国语辞典》:侨商(侨商)  拼音:qiáo shāng
侨居国外的商人。
《国语辞典》:拔萃书室(拔萃书室)  拼音:bá cuì shū shì
位于香港。国父十九岁时从国外回乡,为破除乡人的迷信观念,破坏神像,不见容于乡人,遂赴香港,入此校续读英文,隔年转学香港皇仁学院。
《国语辞典》:驰名中外(驰名中外)  拼音:chí míng zhōng wài
名声远播于国内和国外。如:「本公司的产品驰名中外,绝对品质保證。」
《国语辞典》:农耕队(农耕队)  拼音:nóng gēng duì
派驻国外协助改良农业生产技术的团体。如:「我国以前在非洲派有长驻的农耕队。」
《国语辞典》:外国货(外国货)  拼音:wài guó huò
来自国外的货品。如:「这类仪器的国产品精益求精,并不输给外国货。」
《国语辞典》:使节团(使节团)  拼音:shǐ jié tuán
由政府派往国外处理事务的代表团。
《國語辭典》:对外贸易(對外貿易)  拼音:duì wài mào yì
本国与他国之间商品的交换或买卖,可分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简称为「外贸」。
《漢語大詞典》: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间接投资”的对称。指在国外投入资金或技术,设立工厂,建立原料基地或销售渠道,以获取收益的活动。目前主要以跨国公司到国外独资经营或与东道国合资经营企业的方式进行。
《國語辭典》:护照(護照)  拼音:hù zhào
1.官员或国民出国时,政府所发给的證件。可證明其身分,并请外国官署保护,申请准予居留或通行。一般分为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和普通护照。
2.清朝时,政府发给外国人可在中国通行的證件。《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因想各国人民到处游历,既领有护照,地官就应当照章保护才是。」
《國語辭典》:舶来品(舶來品)  拼音:bó lái pǐn
由外国进口的货物。如:「委托行里卖的尽是舶来品。」清。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胡书农设席宴客》:「鬼子酒为舶来品,当为白兰地、惠司格、口里酥之类。当时识西文者少,呼西人为鬼子,因强名之曰鬼子酒也。」
《漢語大詞典》:八竿子打不着(八竿子打不著)
比喻远得不沾边
现在有些人,千方百计地寻找在国外八竿子打不着的亲友,想方设法要出去。——母国政《飘飞的大雪》
《漢語大詞典》:镑余(鎊餘)
与“镑亏”相对而言。旧 中国 以银或银元为货币时对国外支付因英镑汇价下跌所造成的赢利。参见“ 镑亏 ”。
《漢語大詞典》:镑亏(鎊虧)
旧 中国 以银或银元为货币时对国外支付因英镑汇价上涨所造成的亏损。因其他国家大都采用金本位,习惯上对外付款常以英镑汇价为标准。英镑汇价上涨,就要多付银两或银元,造成亏损。 梁启超 《中国国债史》:“新﹝外﹞债四百五十兆(注:即4.5亿两白银)即不堪命矣,而復益以增加无定之镑亏,於是国债问题之餘毒,竟不知所届。”
《漢語大詞典》:镑亏(鎊虧)
旧 中国 以银或银元为货币时对国外支付因英镑汇价上涨所造成的亏损。因其他国家大都采用金本位,习惯上对外付款常以英镑汇价为标准。英镑汇价上涨,就要多付银两或银元,造成亏损。 梁启超 《中国国债史》:“新﹝外﹞债四百五十兆(注:即4.5亿两白银)即不堪命矣,而復益以增加无定之镑亏,於是国债问题之餘毒,竟不知所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