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大苏打(大苏打)  拼音:dà sū dǎ
一种无机化合物。呈白色固体状,质脆易碎。多用于医药、制造业及洗涤,也可作为照相用的定影剂。水产养殖上,用于除去自来水中的氯气。学名为「硫代硫酸钠」。也称为「海波」。
《国语辞典》:废弃物(废弃物)  拼音:fèi qì wù
易污染环境的固体、液体。如垃圾、粪尿、动物尸体等,或事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污。
《国语辞典》:擦剂(擦剂)  拼音:cā jì
一种外用的液体或半固体制剂,通常用来缓解肌肉或关节疼痛或僵硬,施药后须用力搓揉。如擦劳灭。
《国语辞典》:乳果  拼音:rǔ guǒ
一种半固体发酵的乳品,为东南欧、中东、印度的传统食物之一。略带酸味,可加香料、调味品,或与水果、蔬菜相拌食用。
《国语辞典》:乾馏(乾馏)  拼音:gān liù
将固体放在密闭容器内,加热而分解其成分,称为「乾馏」。
《国语辞典》:胶羽(胶羽)  拼音:jiāo yǔ
水中看不见的悬浮固体物,经物理碰撞或凝聚作用,所结合成肉眼可见的颗粒。如泥浆下层的糊状沉淀物。
《国语辞典》:玻璃状态(玻璃状态)  拼音:bō li zhuàng tài
外观为固体,但其实没有任何结晶的现象。许多物质会随温度下降而逐渐变硬,但是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因为玻璃是此类物质的代表,故称这种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特殊状态为「玻璃状态」。
《国语辞典》:凝固剂(凝固剂)  拼音:níng gù jì
能使液体凝固成固体的物剂。如制造豆腐时,即以石膏或盐卤作凝固剂。
《国语辞典》:苛性盐(苛性盐)  拼音:kē xìng yán
电解食盐溶液后,蒸发所得的白色潮解性固体。如苛性钠、苛性钾等。也称为「苛性苏打」。
《国语辞典》:氧化钙(氧化钙)  拼音:yǎng huà gài
化学式CaO。为白色粉状固体,可用作乾燥剂,并有消毒作用,加水即剧烈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俗称「生石灰」。
《国语辞典》:研磨机(研磨机)  拼音:yán mó jī
将固体粒子研磨成较细粉体的器具。
《国语辞典》:悬浊液(悬浊液)  拼音:xuán zhuó yè
含有不会溶解的微小固体颗粒的液体。在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中的固体颗粒就会沉淀在底部,如石灰水。
《国语辞典》:溴化镁(溴化镁)  拼音:xiù huà měi
无色结晶性固体,有无水物和六水合物两种。除了用作有机合成方面、乾电池的制造之外,并可用于医药品。
《国语辞典》:融解热(融解热)  拼音:róng jiě rè
一单位质量的纯物质在熔点时,由固体转变为同温度液体所需吸收的热量。为旧名,现已不使用,应称为「熔化热」。
《国语辞典》:镕解热(镕解热)  拼音:róng jiě rè
一单位质量的纯物质在熔点时由固体转变为同温度液体所需吸收的热量。现已不使用,应称为「熔化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