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胝挛(胝攣)
皮肉生茧,手足拳曲。形容艰辛困苦的境遇。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及夫为计不良,困於沟瀆者十年矣。苟有舒其胝挛,置之趋走者,又安敢爱气力,吝心髓於 和 扁 耶?”一本作“ 胼挛 ”。
《漢語大詞典》:胡揪
方言。困苦地胡乱对付。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五:“ 黑妮 五岁上死了父亲,娘跟着她胡揪过了两年,地土少,呕气,又没个儿子,守不住,只好嫁人。”
《漢語大詞典》:顿厄
困苦艰难。
《漢語大詞典》:凋匮(凋匱)
困苦匮乏。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百姓凋匱而役务方殷。”
分類:困苦匮乏
《漢語大詞典》:凋窭(凋窶)
困苦贫穷。新唐书·崔植传:“ 汉 承 秦 侈纵之餘,海内凋窶。”
《漢語大詞典》:畏天悯人(畏天憫人)
敬畏天命,悯惜世人的困苦。 隋 王通 中说·周公:“易之忧患,业业焉,孜孜焉,其畏天悯人,思及时而动乎?”
《国语辞典》:破家鬻子  拼音:pò jiā yù zǐ
破败的家庭,出卖其子女。形容生活极为困苦。宋。杨万里〈民政上〉:「上赋其民以十,则吏因以赋其百。朝廷喜其办而不知有破家鬻子之民。」
《国语辞典》:民生凋敝  拼音:mín shēng diāo bì
人民的生活困苦。如:「这座城市在几经战乱后,民生凋敝,百废待举。」《明史。卷一。太祖本纪一》:「东南久罹兵革,民生凋敝,吾甚悯之。」
《国语辞典》:国困民艰(国困民艰)  拼音:guó kùn mín jiān
国家困苦,民生艰难。如:「为了争一小块土地,两国交战不断,搞得国困民艰。」
《国语辞典》:国穷民困(国穷民困)  拼音:guó qióng mín kùn
国家财力不足,民生困苦。《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把中国的土地银钱,白白都送到外国人手里,弄到今日国穷民困,贻害无穷。」
《国语辞典》:孤贫颠连(孤贫颠连)  拼音:gū pín diān lián
孤独贫困,颠沛流离。意谓生活孤单困苦,居无定所。如:「就算孤贫颠连,他也不愿寄人篱下。」
《国语辞典》:雇妻鬻子  拼音:gù qī yù zǐ
荒年生活困苦,以致需妻子为人雇工或贩卖儿女,才能度日。《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虽撤屋伐木、雇妻鬻子,仅可供给催租吏卒酒食之费。」
《国语辞典》:分忧解劳(分忧解劳)  拼音:fēn yōu jiě láo
分担别人的忧虑,帮助别人解决困苦。《红楼梦》第四回:「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国语辞典》:历尽艰辛(历尽艰辛)  拼音:lì jìn jiān xīn
经历种种艰难、困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怀胎十月,历尽艰辛,生下一子,眉清目秀。」
《国语辞典》:困处泥涂(困处泥涂)  拼音:kùn chǔ ní tú
处在泥泞难行的道路中。比喻陷入困苦环境,或处在卑下的地位。如:「以他的长才,虽然目前困处泥涂,有朝一日必能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