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47,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45 下一页
诸法因缘生
龙树出家因缘
饿鬼因
优婆离因缘品
谢因缘
罗睺罗六年在胎往因
罗睺罗出家因缘
释迦因陀罗
释迦提婆因提
释迦提桓因陀罗
释迦提婆因陀罗
释提桓因
触因
摄受因
佛类词典(续上)
诸法无因宗诸法因缘生
龙树出家因缘
饿鬼因
优婆离因缘品
谢因缘
罗睺罗六年在胎往因
罗睺罗出家因缘
释迦因陀罗
释迦提婆因提
释迦提桓因陀罗
释迦提婆因陀罗
释提桓因
触因
摄受因
诸法无因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主张我及世间无因而起之无因外道也。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主张我及世间无因而起之无因外道也。
诸法因缘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法身偈)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
(术语)(参见:法身偈)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
法身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偈。说四谛中苦集灭三谛之偈颂也。而常约于其说苦谛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为缘生偈,又曰缘起偈,智度论十八引勒论中所说曰:「佛于四谛中或说一谛或二或三,如马星比丘为舍利弗说偈:诸法从缘生,是法缘及尽。我师大圣主,是我如是说。此偈但说三谛,当知道谛已在中,不相离故。」即盖诸法从缘生一句,说诸法之为因缘生,苦空无常无我,苦谛之相也。此法缘二字,说其生苦法之因缘之法,即集谛也,尽之一字说灭苦集,即灭谛也。道谛可以苦集为例而知,不必说也。智度论十一曰:「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言。」其他诸经论所说之偈颂,总为生灭,即苦灭之二谛也。佛本行集经四十八马胜比丘对舍利弗说颂曰:「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浴佛功德经曰:「供养舍利有二种: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颂舍利。即说颂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又】此偈明说法身之不生不灭,故名法身偈。造像功德经曰:「尔时世尊说是偈言: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善男子!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何以故?一切因缘及所生法,性真寂故,是故我说名为法身。」大日经疏六曰:「法从缘生,即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本来不生。因缘和合时,亦无所起。因缘离散时,亦无有灭。是故如净虚空,常不变易。」
(术语)佛有生身法身二种,故舍利亦有二种,八石四斗之遗骨,生身之舍利也。所说之妙法,法身之舍利也。故谓之法身舍利偈,又云法颂舍利,略曰法身偈。说四谛中苦集灭三谛之偈颂也。而常约于其说苦谛之诸法从缘生一句,称为缘生偈,又曰缘起偈,智度论十八引勒论中所说曰:「佛于四谛中或说一谛或二或三,如马星比丘为舍利弗说偈:诸法从缘生,是法缘及尽。我师大圣主,是我如是说。此偈但说三谛,当知道谛已在中,不相离故。」即盖诸法从缘生一句,说诸法之为因缘生,苦空无常无我,苦谛之相也。此法缘二字,说其生苦法之因缘之法,即集谛也,尽之一字说灭苦集,即灭谛也。道谛可以苦集为例而知,不必说也。智度论十一曰:「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言。」其他诸经论所说之偈颂,总为生灭,即苦灭之二谛也。佛本行集经四十八马胜比丘对舍利弗说颂曰:「诸法从因生,诸法从因灭。如是灭与生,沙门说如是。」浴佛功德经曰:「供养舍利有二种:一者身骨舍利,二者法颂舍利。即说颂曰: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又】此偈明说法身之不生不灭,故名法身偈。造像功德经曰:「尔时世尊说是偈言: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善男子!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何以故?一切因缘及所生法,性真寂故,是故我说名为法身。」大日经疏六曰:「法从缘生,即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本来不生。因缘和合时,亦无所起。因缘离散时,亦无有灭。是故如净虚空,常不变易。」
龙树出家因缘
【佛学大辞典】
(故事)龙树传云:龙树生于婆罗门种,一切经书道术,无所不通。有契友三人,相共至术家,学隐身法,于王宫中为淫乐。王悟之,闭诸宫门,使数百力士以刀斩空。三人者即死,唯龙树依王头侧得免,是时始知欲为众祸本。入山诣一佛塔,出家受戒(付法传亦同)。
(故事)龙树传云:龙树生于婆罗门种,一切经书道术,无所不通。有契友三人,相共至术家,学隐身法,于王宫中为淫乐。王悟之,闭诸宫门,使数百力士以刀斩空。三人者即死,唯龙树依王头侧得免,是时始知欲为众祸本。入山诣一佛塔,出家受戒(付法传亦同)。
饿鬼因
【佛学大辞典】
(语杂)可为饿鬼之因缘也。楞严经八曰:「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馀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止观一下曰:「若其心念念,欲得名闻。四远八方,称扬钦咏。内无实德,虚比贤圣。起下品十恶,如摩犍提者。此发鬼心,行刀途道。」此通因也。若别别之因,则饿鬼报应经,佛说杂藏经,佛说鬼问目连经之三经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成为饿鬼的业因,即悭贪不舍。
(语杂)可为饿鬼之因缘也。楞严经八曰:「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馀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止观一下曰:「若其心念念,欲得名闻。四远八方,称扬钦咏。内无实德,虚比贤圣。起下品十恶,如摩犍提者。此发鬼心,行刀途道。」此通因也。若别别之因,则饿鬼报应经,佛说杂藏经,佛说鬼问目连经之三经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成为饿鬼的业因,即悭贪不舍。
优婆离因缘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忧婆离之史传。摄于佛本行集经五十三。
(经名)忧婆离之史传。摄于佛本行集经五十三。
谢因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宗住持之诲示,谓之因缘。开示后,对之大展三拜或九拜,谓之。谢因缘。见象器笺十二。
(术语)禅宗住持之诲示,谓之因缘。开示后,对之大展三拜或九拜,谓之。谢因缘。见象器笺十二。
罗睺罗六年在胎往因
【佛学大辞典】
(传说)玄应师之说如上所引。佛本行集经五十五曰:「罗睺罗,昔为国王时,有仙人犯盗戒,欲就王忏悔。诣王宫,王耽五欲,六日不见外人,以此因缘,今生六年在母胎也。」法华文句二曰:「往昔塞鼠穴,又不看婆罗门六日,由是缘故言覆障。」维摩经嘉祥疏二曰:「所以六年在胎者,从来言,过去墐塞鼠孔,故六年在胎。大论云:有仙人,入王国,辙饮王水取王杨枝。犯不与取,就王忏悔,治罪。王见即便入内,六日,五欲自娱乐,忘外仙人。仙人云:不应以此治我,以六日在内不出见仙人,故今生六年在胎也。」
(传说)玄应师之说如上所引。佛本行集经五十五曰:「罗睺罗,昔为国王时,有仙人犯盗戒,欲就王忏悔。诣王宫,王耽五欲,六日不见外人,以此因缘,今生六年在母胎也。」法华文句二曰:「往昔塞鼠穴,又不看婆罗门六日,由是缘故言覆障。」维摩经嘉祥疏二曰:「所以六年在胎者,从来言,过去墐塞鼠孔,故六年在胎。大论云:有仙人,入王国,辙饮王水取王杨枝。犯不与取,就王忏悔,治罪。王见即便入内,六日,五欲自娱乐,忘外仙人。仙人云:不应以此治我,以六日在内不出见仙人,故今生六年在胎也。」
罗睺罗出家因缘
【佛学大辞典】
(故事)未曾有因缘经曰:「佛在祇园精舍,遣目连至迦毗罗城,请罗睺罗于耶输,舍利弗为和上,目连为教授师,度彼为沙弥。时年十五岁,净饭王怜之。令童子五十人从之出家。」
(故事)未曾有因缘经曰:「佛在祇园精舍,遣目连至迦毗罗城,请罗睺罗于耶输,舍利弗为和上,目连为教授师,度彼为沙弥。时年十五岁,净饭王怜之。令童子五十人从之出家。」
释迦因陀罗
【佛学大辞典】
(天名)旧云释提桓因。(参见:释提桓因)
(天名)旧云释提桓因。(参见:释提桓因)
释迦提婆因提
【佛学大辞典】
(天名)(参见:释提桓因)
(天名)(参见:释提桓因)
释迦提桓因陀罗
【佛学大辞典】
(天名)(参见:释提桓因)
(天名)(参见:释提桓因)
释迦提婆因陀罗
【佛学大辞典】
(天名)(参见:释提桓因)
(天名)(参见:释提桓因)
释提桓因
【佛学大辞典】
(天名)又云释迦提婆因提,释迦因陀罗,释迦罗因陀罗,赊羯罗因陀罗,释迦提桓因陀罗,新云释迦提婆因陀罗,释迦提婆因达罗。梵音Sakra Keva%na%mlndra,释罗为名,译曰能,提婆译曰天,因陀罗译曰主,又曰帝,即能天主。住于须弥山顶上,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主也。略称释帝与帝释。旧音之释提桓因者,释之一字写释罗,提桓之二字,写提婆,因之一字写因陀罗。智度论五十四曰:「释迦秦言能,提婆秦言天,因提秦言主。」慧苑音义上曰:「释迦者能也,因陀罗主也,言其能为天主。」慧琳音义二十五曰:「释提桓因,具云释迦提婆因陀罗,此云能仁天主。」观音经义疏下曰:「帝释是地居天主也,具云释迦提桓因陀罗。释迦言能,提桓只是提婆,提婆即是天,因陀罗名主,能作天主。」法华玄赞二曰:「梵云释迦提婆因达罗,释迦姓也,此翻为能,提婆天也,因达罗帝也,正云能天帝。释提桓因云天帝释俱讹例也,此在妙高山顶住,三十三天之帝王,过去字憍尸迦,此云玺儿,名阿摩揭陀,此云无害毒。即摩揭陀国过去帝释修因之处,用为国名,彼国古名致甘露处。」
【佛学常见辞汇】
仞利天(三十三天)之主,简称释帝,或帝释。
(天名)又云释迦提婆因提,释迦因陀罗,释迦罗因陀罗,赊羯罗因陀罗,释迦提桓因陀罗,新云释迦提婆因陀罗,释迦提婆因达罗。梵音Sakra Keva%na%mlndra,释罗为名,译曰能,提婆译曰天,因陀罗译曰主,又曰帝,即能天主。住于须弥山顶上,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主也。略称释帝与帝释。旧音之释提桓因者,释之一字写释罗,提桓之二字,写提婆,因之一字写因陀罗。智度论五十四曰:「释迦秦言能,提婆秦言天,因提秦言主。」慧苑音义上曰:「释迦者能也,因陀罗主也,言其能为天主。」慧琳音义二十五曰:「释提桓因,具云释迦提婆因陀罗,此云能仁天主。」观音经义疏下曰:「帝释是地居天主也,具云释迦提桓因陀罗。释迦言能,提桓只是提婆,提婆即是天,因陀罗名主,能作天主。」法华玄赞二曰:「梵云释迦提婆因达罗,释迦姓也,此翻为能,提婆天也,因达罗帝也,正云能天帝。释提桓因云天帝释俱讹例也,此在妙高山顶住,三十三天之帝王,过去字憍尸迦,此云玺儿,名阿摩揭陀,此云无害毒。即摩揭陀国过去帝释修因之处,用为国名,彼国古名致甘露处。」
【佛学常见辞汇】
仞利天(三十三天)之主,简称释帝,或帝释。
触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二十五圆通)
【三藏法数】
触因即触尘也。谓跋陀婆罗先于威音王佛所,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妙触清净,本来无染,于是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證,触因为上。(梵语跋陀婆罗,华言贤守。)
(术语)(参见:二十五圆通)
【三藏法数】
触因即触尘也。谓跋陀婆罗先于威音王佛所,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妙触清净,本来无染,于是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證,触因为上。(梵语跋陀婆罗,华言贤守。)
摄受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因之一。(参见:因)附录。
【三藏法数】
谓三界惑业系缚之法及不系缚之法,悉依真实之见之所摄受,是名摄受因。
(术语)十因之一。(参见:因)附录。
【三藏法数】
谓三界惑业系缚之法及不系缚之法,悉依真实之见之所摄受,是名摄受因。
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三支作法之一。谓推断未决之宗义之理由也。例如某为中国人(宗),为南京人故(因),之论式中,某为中国人者,未决之宗义也。然依为南京人之理由,推断此未决之宗义,于是生断定某为中国人之结果矣。【又】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论百二十七曰:「造是因义。」大乘义章二曰:「亲生义,目之为因。」二因,三因,五因,六因,各(参见:本)
(术语)因明三支作法之一。谓推断未决之宗义之理由也。例如某为中国人(宗),为南京人故(因),之论式中,某为中国人者,未决之宗义也。然依为南京人之理由,推断此未决之宗义,于是生断定某为中国人之结果矣。【又】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论百二十七曰:「造是因义。」大乘义章二曰:「亲生义,目之为因。」二因,三因,五因,六因,各(参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