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47,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页
异熟因
淫习因
得度因缘经
恶因
善因
华严经五周因果
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
无因外道
无因有果
无因无果
无因果外道
无漏因
捺女祇域因缘经
胜因
佛类词典(续上)
异因异熟因
淫习因
得度因缘经
恶因
善因
华严经五周因果
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
无因外道
无因有果
无因无果
无因果外道
无漏因
捺女祇域因缘经
胜因
异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异之原因。别途之原因。遗教经曰:「集实是因,更无异因。」
(术语)异之原因。别途之原因。遗教经曰:「集实是因,更无异因。」
异熟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因之一,谓善恶之二业也。善业感乐果,恶业感苦果,而苦乐之二果非善非恶而为无记法,是曰异熟。其异熟之因名异熟因。俱舍论六曰:「唯诸不善,及善有漏,是异熟因。异熟法故,何缘无记不招异熟?由力劣故,如朽败种。(中略)为异熟之因,名异熟因。」
【佛学常见辞汇】
六因之一。(参见:六因)
【三藏法数】
谓行善恶因,得善恶报,异世而熟,故名异熟因。
(术语)六因之一,谓善恶之二业也。善业感乐果,恶业感苦果,而苦乐之二果非善非恶而为无记法,是曰异熟。其异熟之因名异熟因。俱舍论六曰:「唯诸不善,及善有漏,是异熟因。异熟法故,何缘无记不招异熟?由力劣故,如朽败种。(中略)为异熟之因,名异熟因。」
【佛学常见辞汇】
六因之一。(参见:六因)
【三藏法数】
谓行善恶因,得善恶报,异世而熟,故名异熟因。
六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又】凡有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力不障二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为有力能作因。此有力能作因之因体,只限于有为法,不通于无为法。以无为法,为无作用,不向彼之生法而与力也。不障者,谓不妨他之生法,使他自在而生者也。如虚空之于万物,是为无力能作因,故此无力能作因,通于一切之无为法也。此因所得之果,名为增上果。二、俱有因,为俱有果之因,故名俱有因。谓是必二个已上之法相依而生,如束芦之相依,地等之四大种,生住等之四相是也。盖四大种之生,必互相依而生,缺一不可也。是为同时俱有之法,互为因互为果者,此谓之互为果俱有因。此因所得之果,名士用果。三、同类因,谓同类之法以同类之法为因也。如善法为善法之因,乃至无记法为无记法之因。此同类之名,就善恶之性而立,非就色心等之事相,善之色蕴与善之识蕴相望,犹同类因等流果故也。盖此因所得之果,乃等流果也。四、相应因,心与心所之法,必同时相应而生,故名相应法。就此一聚之心心所,以一望他,名为相应因,如彼之俱有因。盖于俱有因中,特别开心心所之法而立此因也。故所得之果,以俱有因为例,称为士用果。五、遍行因,是为由同类因,特开烦恼法而立者。盖在见惑,苦谛下之五见及疑与无明,集谛下之邪见见取二见及疑与无明。遍生一切之惑,故名遍行因。是不过为同类因之一种,故所得之果,即等类果也。六、异熟因,是以恶与有漏善之二法为体,如以五逆之恶法,感地狱之报,以十善之有漏善,招天上之果,彼天上与地狱之果,皆非善非恶,但为无记性(惟一苦一乐),如此以善因恶因,皆感无记之果,因果异类而熟(一因恶果无记,一因善果无记),故因为异熟因,果为异熟果,俱舍论六曰:「因有六种:一能作因,二俱有因,三同类因,四相应因,五遍行因,六异熟因。」旧译者,智度论三十二称为相应因(相应因),共生因(俱有因),自种因(同类因),遍因(遍行因),报因(异熟因),无障因(能体因)。梵1 Ka%ran!ahetu,2 Sahabhu%hetu,3 Vipa%kahetu,4 Sam%prayuktakahetu,5 Sarvatragahetu,6 Sabha%gahetu。
【佛学常见辞汇】
1。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等之因地六位。2。凡有为法的生起,必依因与缘的和合,论因体,有六种,即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
【佛学次第统编】
六因者,一能作因,二俱有因,三同类因,四相应因,五遍行因,六异熟因。
一、能作因 一切有为,唯除自体,以一切法为能作因,由彼生时,无障住故。
二、俱有因 谓心王与心所,更相佐助,如兄弟然。故名俱有因。
三、同类因 如过去善法与现在善法为因,现在善法与未来善法为因,恶法亦然。故名同类因。
四、相应因 谓心王与心所互相应也。以心王为因,则起心所。以心所为因,则起心王。彼此相应,名相应因。
五、遍行因 遍行因者,谓前已生遍行诸法。与后同地染污诸法,为遍行因。
六、异熟因 今世所行善恶之报,异世而熟,故名异熟因。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相应因〕,应,当也。谓心王与心所共相应,故如亲友知识和合成事,故名相应因。(心王,即第八识也。心所,即受想行也。)
〔二、俱有因〕,俱有因,亦名共因,谓心与心所更相佐助,如兄弟同生互相成济,故名俱有因。
〔三、同类因〕,同类因,亦名自种因,谓过去善法与现在善法为因,现在善法与未来善法为因,故名同类因。恶、无记法,亦复如是。(恶、无记法者,恶即恶法,无记即不善不恶之法也。)
〔四、遍行因〕,谓苦集二谛下惑也。此惑遍于二谛,故名遍行因。(苦谛下惑十使具足,即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贪、嗔、痴、慢、疑也。集谛下惑但有七使,除身见、边见、戒取也。)
〔五、异熟因〕,谓行善恶因,得善恶报,异世而熟,故名异熟因。
〔六、能作因〕,谓眼与色为缘,能生眼识;乃至意与法为缘,能生意识等,皆名能作因。
(名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又】凡有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力不障二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为有力能作因。此有力能作因之因体,只限于有为法,不通于无为法。以无为法,为无作用,不向彼之生法而与力也。不障者,谓不妨他之生法,使他自在而生者也。如虚空之于万物,是为无力能作因,故此无力能作因,通于一切之无为法也。此因所得之果,名为增上果。二、俱有因,为俱有果之因,故名俱有因。谓是必二个已上之法相依而生,如束芦之相依,地等之四大种,生住等之四相是也。盖四大种之生,必互相依而生,缺一不可也。是为同时俱有之法,互为因互为果者,此谓之互为果俱有因。此因所得之果,名士用果。三、同类因,谓同类之法以同类之法为因也。如善法为善法之因,乃至无记法为无记法之因。此同类之名,就善恶之性而立,非就色心等之事相,善之色蕴与善之识蕴相望,犹同类因等流果故也。盖此因所得之果,乃等流果也。四、相应因,心与心所之法,必同时相应而生,故名相应法。就此一聚之心心所,以一望他,名为相应因,如彼之俱有因。盖于俱有因中,特别开心心所之法而立此因也。故所得之果,以俱有因为例,称为士用果。五、遍行因,是为由同类因,特开烦恼法而立者。盖在见惑,苦谛下之五见及疑与无明,集谛下之邪见见取二见及疑与无明。遍生一切之惑,故名遍行因。是不过为同类因之一种,故所得之果,即等类果也。六、异熟因,是以恶与有漏善之二法为体,如以五逆之恶法,感地狱之报,以十善之有漏善,招天上之果,彼天上与地狱之果,皆非善非恶,但为无记性(惟一苦一乐),如此以善因恶因,皆感无记之果,因果异类而熟(一因恶果无记,一因善果无记),故因为异熟因,果为异熟果,俱舍论六曰:「因有六种:一能作因,二俱有因,三同类因,四相应因,五遍行因,六异熟因。」旧译者,智度论三十二称为相应因(相应因),共生因(俱有因),自种因(同类因),遍因(遍行因),报因(异熟因),无障因(能体因)。梵1 Ka%ran!ahetu,2 Sahabhu%hetu,3 Vipa%kahetu,4 Sam%prayuktakahetu,5 Sarvatragahetu,6 Sabha%gahetu。
【佛学常见辞汇】
1。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等之因地六位。2。凡有为法的生起,必依因与缘的和合,论因体,有六种,即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
【佛学次第统编】
六因者,一能作因,二俱有因,三同类因,四相应因,五遍行因,六异熟因。
一、能作因 一切有为,唯除自体,以一切法为能作因,由彼生时,无障住故。
二、俱有因 谓心王与心所,更相佐助,如兄弟然。故名俱有因。
三、同类因 如过去善法与现在善法为因,现在善法与未来善法为因,恶法亦然。故名同类因。
四、相应因 谓心王与心所互相应也。以心王为因,则起心所。以心所为因,则起心王。彼此相应,名相应因。
五、遍行因 遍行因者,谓前已生遍行诸法。与后同地染污诸法,为遍行因。
六、异熟因 今世所行善恶之报,异世而熟,故名异熟因。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相应因〕,应,当也。谓心王与心所共相应,故如亲友知识和合成事,故名相应因。(心王,即第八识也。心所,即受想行也。)
〔二、俱有因〕,俱有因,亦名共因,谓心与心所更相佐助,如兄弟同生互相成济,故名俱有因。
〔三、同类因〕,同类因,亦名自种因,谓过去善法与现在善法为因,现在善法与未来善法为因,故名同类因。恶、无记法,亦复如是。(恶、无记法者,恶即恶法,无记即不善不恶之法也。)
〔四、遍行因〕,谓苦集二谛下惑也。此惑遍于二谛,故名遍行因。(苦谛下惑十使具足,即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贪、嗔、痴、慢、疑也。集谛下惑但有七使,除身见、边见、戒取也。)
〔五、异熟因〕,谓行善恶因,得善恶报,异世而熟,故名异熟因。
〔六、能作因〕,谓眼与色为缘,能生眼识;乃至意与法为缘,能生意识等,皆名能作因。
淫习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因之一。(参见:因部十因六果)
(术语)十因之一。(参见:因部十因六果)
得度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给孤独长者女得度因缘经之略名。
(经名)给孤独长者女得度因缘经之略名。
恶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可招恶果之恶事种也。璎珞本业经下曰:「是故善果从善因生,是故恶果从恶因生。」
【佛学常见辞汇】
招感恶果的业因。
(术语)可招恶果之恶事种也。璎珞本业经下曰:「是故善果从善因生,是故恶果从恶因生。」
【佛学常见辞汇】
招感恶果的业因。
善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善根招善果之因者。本业经下曰:「善果从善因生。」
【佛学常见辞汇】
招感善果的业因。
(术语)为善根招善果之因者。本业经下曰:「善果从善因生。」
【佛学常见辞汇】
招感善果的业因。
华严经五周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有三周说法,而华严经有五周因果:一所信因果,于第一会之二品(就六十经而云),明舍那之果德及其佛过去因人普庄严童子之因行。是明舍那佛之因果者,故谓之所信因果。以佛之因果为行者所信也。二差别因果,由第二会名号品至第六会小相光明品间有二十八品,此中前二十五品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差别之因,次三品明三德差别之果。因之云差别因果。三平等因果,第六会之馀普贤行品性起品之二品也。普贤行品圆融以上十信等之五十位说平等之因,性起品会以上三品,差别之果令归于一法界之性起。因之因与果皆平等,故云平等因果。四成行因果,第七会离世间品之说也。此一品初明信住行向地之五行,后说八相成道。以此因行成此果行,故云成行因果。五證入因果,第八会之入法界品也。此一品有本末二会,于本会明佛自在现證入之果,于末会明善财童子證入法界之因。因之而曰證入因果。华严一经,仅五周因果之说而已。见探玄记一。
(术语)法华经有三周说法,而华严经有五周因果:一所信因果,于第一会之二品(就六十经而云),明舍那之果德及其佛过去因人普庄严童子之因行。是明舍那佛之因果者,故谓之所信因果。以佛之因果为行者所信也。二差别因果,由第二会名号品至第六会小相光明品间有二十八品,此中前二十五品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差别之因,次三品明三德差别之果。因之云差别因果。三平等因果,第六会之馀普贤行品性起品之二品也。普贤行品圆融以上十信等之五十位说平等之因,性起品会以上三品,差别之果令归于一法界之性起。因之因与果皆平等,故云平等因果。四成行因果,第七会离世间品之说也。此一品初明信住行向地之五行,后说八相成道。以此因行成此果行,故云成行因果。五證入因果,第八会之入法界品也。此一品有本末二会,于本会明佛自在现證入之果,于末会明善财童子證入法界之因。因之而曰證入因果。华严一经,仅五周因果之说而已。见探玄记一。
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北凉法盛译。与金光明经舍身品之事相同。
(经名)一卷,北凉法盛译。与金光明经舍身品之事相同。
无因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同于无因论师。
(流派)同于无因论师。
无因有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论玄义所明外道四执之一。(参见:四执)
(术语)三论玄义所明外道四执之一。(参见:四执)
无因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论玄义所明外道四执之一。(参见:四执)
(术语)三论玄义所明外道四执之一。(参见:四执)
无因果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十种外道之一。计草木自生自死,人亦同之者也。见行事钞下四之二。
(流派)十种外道之一。计草木自生自死,人亦同之者也。见行事钞下四之二。
无漏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无漏清净之戒定慧證涅槃果,谓之无漏因。四谛中之道谛也。
【佛学常见辞汇】
无漏果的业因,如四谛中的道谛是。
【三藏法数】
谓二乘之人,由修戒定慧之因,能断三界生死之苦果,则戒定慧名无漏因,即道谛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术语)以无漏清净之戒定慧證涅槃果,谓之无漏因。四谛中之道谛也。
【佛学常见辞汇】
无漏果的业因,如四谛中的道谛是。
【三藏法数】
谓二乘之人,由修戒定慧之因,能断三界生死之苦果,则戒定慧名无漏因,即道谛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捺女祇域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柰女生于柰树上,后通萍沙王而生耆域(又曰耆婆),耆域为世之名医,能治种种之奇病,并出往昔之因缘。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柰女生于柰树上,后通萍沙王而生耆域(又曰耆婆),耆域为世之名医,能治种种之奇病,并出往昔之因缘。
胜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殊胜之善因也。佛说无常经曰:「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
【佛学常见辞汇】
殊胜的善因。
(术语)殊胜之善因也。佛说无常经曰:「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
【佛学常见辞汇】
殊胜的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