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47,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页
迷悟因果
起世因本经
俱有因
修因感果
修跋拿婆颇婆郁多摩因陀罗遮阅那修多罗
桓因
能作因
畜生因
习因习果
牵引因
密因
冤习因
宿世因缘周
宿因
佛类词典(续上)
真因迷悟因果
起世因本经
俱有因
修因感果
修跋拿婆颇婆郁多摩因陀罗遮阅那修多罗
桓因
能作因
畜生因
习因习果
牵引因
密因
冤习因
宿世因缘周
宿因
真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实之正因也。教行信證三本曰:「證大涅槃之真因。」
(术语)真实之正因也。教行信證三本曰:「證大涅槃之真因。」
迷悟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迷与悟之因果也。就四谛之法而言,迷妄之因为集谛,其果则苦谛也。證悟之因为道谛,其果则灭谛也。
【佛学常见辞汇】
迷与悟的因果。以四谛来说,迷妄的因是集谛,共果是苦谛;證悟的因是道谛,果是灭谛。
(术语)迷与悟之因果也。就四谛之法而言,迷妄之因为集谛,其果则苦谛也。證悟之因为道谛,其果则灭谛也。
【佛学常见辞汇】
迷与悟的因果。以四谛来说,迷妄的因是集谛,共果是苦谛;證悟的因是道谛,果是灭谛。
起世因本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十卷,隋达摩笈多等译。与长阿含经中起世经,佛说楼炭经,起世经同本。品次稍异。说世界之形状者。
(经名)十卷,隋达摩笈多等译。与长阿含经中起世经,佛说楼炭经,起世经同本。品次稍异。说世界之形状者。
俱有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因之一。俱时有之法,互为因,谓之俱有因。例如地水火风之四大。必四大相依而生者,彼为我之因,我为彼之因,恰如三叉之相依而立。是名俱有因。此法因果同时,故得相对而谓为俱有因。亦得相望而谓为互为果也。四大之中一大为因,则他三大为果,他三大为因,则此一大为果,以互为因者,必互为果故也。其果名称为士用果。即俱有因之法,互为士用果,互为士用果者,必为俱有因之法也。俱舍论六曰:「若法更互为士用果,彼法更互为俱有因,其相云何?如四大种更互相望为俱有因。」梵Sahabhu%hetu。
【三藏法数】
俱有因,亦名共因,谓心与心所更相佐助,如兄弟同生互相成济,故名俱有因。
(术语)六因之一。俱时有之法,互为因,谓之俱有因。例如地水火风之四大。必四大相依而生者,彼为我之因,我为彼之因,恰如三叉之相依而立。是名俱有因。此法因果同时,故得相对而谓为俱有因。亦得相望而谓为互为果也。四大之中一大为因,则他三大为果,他三大为因,则此一大为果,以互为因者,必互为果故也。其果名称为士用果。即俱有因之法,互为士用果,互为士用果者,必为俱有因之法也。俱舍论六曰:「若法更互为士用果,彼法更互为俱有因,其相云何?如四大种更互相望为俱有因。」梵Sahabhu%hetu。
【三藏法数】
俱有因,亦名共因,谓心与心所更相佐助,如兄弟同生互相成济,故名俱有因。
修因感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善恶之因而感苦乐之果也。嘉祥大经疏曰:「法藏修因感净土果。」灵芝小经疏上曰:「今经即以弥陀修因感果依正庄严不思议为所诠理。」
【佛学常见辞汇】
修怎么样的因就会招感怎么样的果。
(术语)修善恶之因而感苦乐之果也。嘉祥大经疏曰:「法藏修因感净土果。」灵芝小经疏上曰:「今经即以弥陀修因感果依正庄严不思议为所诠理。」
【佛学常见辞汇】
修怎么样的因就会招感怎么样的果。
修跋拿婆颇婆郁多摩因陀罗遮阅那修多罗
【佛学大辞典】
(经名)Suvarn!aprabha%o-ttamendrara%ja%sutra,译曰金光明帝王经。金光明玄义上曰:「真谛三藏云:修跋拿,此言金。婆颇婆,此言光。郁多摩,此言明。因陀罗,此言帝。遮阅那,此言王。修多罗,此言经。都云金光明帝王经。」
(经名)Suvarn!aprabha%o-ttamendrara%ja%sutra,译曰金光明帝王经。金光明玄义上曰:「真谛三藏云:修跋拿,此言金。婆颇婆,此言光。郁多摩,此言明。因陀罗,此言帝。遮阅那,此言王。修多罗,此言经。都云金光明帝王经。」
桓因
【佛学大辞典】
(天名)释提桓因之略。帝释天也。(参见:释提桓因)
【佛学常见辞汇】
释提桓因的简称,即帝释天。
(天名)释提桓因之略。帝释天也。(参见:释提桓因)
【佛学常见辞汇】
释提桓因的简称,即帝释天。
能作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因之一。
【三藏法数】
谓眼与色为缘,能生眼识;乃至意与法为缘,能生意识等,皆名能作因。
(术语)六因之一。
【三藏法数】
谓眼与色为缘,能生眼识;乃至意与法为缘,能生意识等,皆名能作因。
畜生因
【佛学大辞典】
(杂语)生于畜生趣之业因也。法华文句四曰:「普曜曰:抵突堕畜生。」释氏要览中曰:「辩意经云:有五事作畜生:一犯戒私窃。二负债不还。三杀生。四不喜听受经法。五常以因缘艰难斋会。止观十曰:「无惭无愧,即畜生界。」
【佛学常见辞汇】
投生于畜生道的原因,即犯戒私窃、负债不还、杀生、不喜听受经法、常以因缘艰难斋会等。
(杂语)生于畜生趣之业因也。法华文句四曰:「普曜曰:抵突堕畜生。」释氏要览中曰:「辩意经云:有五事作畜生:一犯戒私窃。二负债不还。三杀生。四不喜听受经法。五常以因缘艰难斋会。止观十曰:「无惭无愧,即畜生界。」
【佛学常见辞汇】
投生于畜生道的原因,即犯戒私窃、负债不还、杀生、不喜听受经法、常以因缘艰难斋会等。
习因习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译之同类因,旧译云习因。新译之等流果,旧译曰习果。智度论谓之习因习果。习者习续之义。习续前念之善而起后念之善,乃至习续前念之无记而起后念之无记,前为习因,后为习果。通于一切之色心,通于善恶无记之三性。止观八曰:「何名习因习果?答:阿毗昙人云:习因是自分因,习果是依果。又习名习续。自分种子相生,后念心起,习续于前,前念为因,后念为果。此义通三性。」
(术语)新译之同类因,旧译云习因。新译之等流果,旧译曰习果。智度论谓之习因习果。习者习续之义。习续前念之善而起后念之善,乃至习续前念之无记而起后念之无记,前为习因,后为习果。通于一切之色心,通于善恶无记之三性。止观八曰:「何名习因习果?答:阿毗昙人云:习因是自分因,习果是依果。又习名习续。自分种子相生,后念心起,习续于前,前念为因,后念为果。此义通三性。」
牵引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因之一。(参见:因)
【佛学常见辞汇】
十因之一。
【三藏法数】
谓由无明之惑,于先世时造作善恶一切业行,由此业行为因,则能招引现生果报,如是展转牵连不断,故名牵引因。
【三藏法数】
谓由净不净业,熏习三界善恶诸行,于可爱不可爱趣中,牵引可爱不可爱之自体,是名牵引因。(趣即六趣。言可爱不可爱者,谓于六趣之中,天、人二趣可爱,脩罗、饿鬼、畜生、地狱四趣不可爱也。自体即行业之自体也。)
(术语)十因之一。(参见:因)
【佛学常见辞汇】
十因之一。
【三藏法数】
谓由无明之惑,于先世时造作善恶一切业行,由此业行为因,则能招引现生果报,如是展转牵连不断,故名牵引因。
【三藏法数】
谓由净不净业,熏习三界善恶诸行,于可爱不可爱趣中,牵引可爱不可爱之自体,是名牵引因。(趣即六趣。言可爱不可爱者,谓于六趣之中,天、人二趣可爱,脩罗、饿鬼、畜生、地狱四趣不可爱也。自体即行业之自体也。)
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三支作法之一。谓推断未决之宗义之理由也。例如某为中国人(宗),为南京人故(因),之论式中,某为中国人者,未决之宗义也。然依为南京人之理由,推断此未决之宗义,于是生断定某为中国人之结果矣。【又】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论百二十七曰:「造是因义。」大乘义章二曰:「亲生义,目之为因。」二因,三因,五因,六因,各(参见:本)
(术语)因明三支作法之一。谓推断未决之宗义之理由也。例如某为中国人(宗),为南京人故(因),之论式中,某为中国人者,未决之宗义也。然依为南京人之理由,推断此未决之宗义,于是生断定某为中国人之结果矣。【又】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论百二十七曰:「造是因义。」大乘义章二曰:「亲生义,目之为因。」二因,三因,五因,六因,各(参见:本)
密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首楞严经之经题曰:「密事密因修證了义。」如来之果德名秘密藏,入此秘密藏之因行云密因。又密者经所说之陀罗尼,是非凡小之所能知,故名密,密即因也。楞严经八曰:「亦名如来密因修證了义。」同义疏八中曰:「三世果人入秘密藏,以此为因,密之因也。又此大定行一切行,而非凡圣之所知,故名为密,密即因也。」【又】佛菩萨之本地也。佛菩萨之本地,秘而人不能明,故云密印。楞严经六曰:「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主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同义疏六下曰:「真圣利物终不可测,以承佛制不妄漏泄,此圣真因唯圣自證,故云密因。未学之前不可轻说,阴有遗付者不显称也。此开临终密有表示,遗嘱弟子,如求那屈指事。」
(术语)首楞严经之经题曰:「密事密因修證了义。」如来之果德名秘密藏,入此秘密藏之因行云密因。又密者经所说之陀罗尼,是非凡小之所能知,故名密,密即因也。楞严经八曰:「亦名如来密因修證了义。」同义疏八中曰:「三世果人入秘密藏,以此为因,密之因也。又此大定行一切行,而非凡圣之所知,故名为密,密即因也。」【又】佛菩萨之本地也。佛菩萨之本地,秘而人不能明,故云密印。楞严经六曰:「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主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同义疏六下曰:「真圣利物终不可测,以承佛制不妄漏泄,此圣真因唯圣自證,故云密因。未学之前不可轻说,阴有遗付者不显称也。此开临终密有表示,遗嘱弟子,如求那屈指事。」
冤习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因)附录十因十果项。
【三藏法数】
冤习因者,谓冤习交嫌,发于衔恨,如阴毒人,心怀毒恶,此业所感,故有投掷击射等报也。
(术语)(参见:因)附录十因十果项。
【三藏法数】
冤习因者,谓冤习交嫌,发于衔恨,如阴毒人,心怀毒恶,此业所感,故有投掷击射等报也。
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三支作法之一。谓推断未决之宗义之理由也。例如某为中国人(宗),为南京人故(因),之论式中,某为中国人者,未决之宗义也。然依为南京人之理由,推断此未决之宗义,于是生断定某为中国人之结果矣。【又】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论百二十七曰:「造是因义。」大乘义章二曰:「亲生义,目之为因。」二因,三因,五因,六因,各(参见:本)
(术语)因明三支作法之一。谓推断未决之宗义之理由也。例如某为中国人(宗),为南京人故(因),之论式中,某为中国人者,未决之宗义也。然依为南京人之理由,推断此未决之宗义,于是生断定某为中国人之结果矣。【又】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论百二十七曰:「造是因义。」大乘义章二曰:「亲生义,目之为因。」二因,三因,五因,六因,各(参见:本)
宿世因缘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三周之一,对下类者说宿世因缘,诱證悟之说法也,即化城喻品之说法是。
【三藏法数】
宿世因缘周者,佛为下根之人,于上法、譬二周之中,不能解了,遂说宿世,曾于大通智胜佛时,同下一乘之种,令其得悟。即化城喻品中所谈是也。
(术语)法华三周之一,对下类者说宿世因缘,诱證悟之说法也,即化城喻品之说法是。
【三藏法数】
宿世因缘周者,佛为下根之人,于上法、譬二周之中,不能解了,遂说宿世,曾于大通智胜佛时,同下一乘之种,令其得悟。即化城喻品中所谈是也。
宿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植于宿世之业因也,通于善恶。华严经七十五曰:「宿因无失坏。」求法高僧传下曰:「宿因感会,今果现前。」
【佛学常见辞汇】
过去世所种下的善恶业因。
(术语)植于宿世之业因也,通于善恶。华严经七十五曰:「宿因无失坏。」求法高僧传下曰:「宿因感会,今果现前。」
【佛学常见辞汇】
过去世所种下的善恶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