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三因三果
【佛学大辞典】
(名种)三种之因与三种之果也。一、异熟因异熟果,言今世所作善恶之因,于来世生果也。二、福因福果,言以布施持戒忍辱为因,于现在及未来世得自在之果也。三、智因智果,言以修习一切之智慧为因,故得證三乘及佛果也。出于瑜伽师地论。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的业因与三种的果报,即异熟因异熟果、福因福果、智因智果。异熟因异熟果是说今世所作的善恶业因要到来世才生苦乐的果报;福因福果是说若有布施持戒忍辱等的业因,则于现在世或是未来世必得自在的果报;智因智果是说若有修习一切智慧的业因,则一定可以获得證悟三乘或是佛果。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异熟因异熟果〕,异世成熟,名为异熟。谓今世所作善恶之因,即感未来世善恶之果,是名异熟因异熟果。
〔二、福因福果〕,谓布施持戒忍辱为因,即感现在及未来世所作种种事业皆得自在之果,是名福因福果。
〔三、智因智果〕,谓修习一切智慧为因,能證三乘及以佛果,是名智因智果。(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因佛性
【佛学大辞典】
(名数)涅槃经所说:一、正因佛性,离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故名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照了真如之理之智慧也,依之成就般若之果德,故名了因佛性。三、缘因佛性,缘助了因,开发正因之一切善根功德也。依之成就解脱之德,故名缘因佛性,金光明玄义曰:「云何三佛性?佛名为觉,性名不改,不改即是非常非无常,如土内金藏,天魔外道不能坏,名正因佛性。了因佛性者,觉智非常非无常,智与理相应,如人能知金藏,此智不可破坏,名了因佛性。缘因佛性者,一切非常非无常功德善根资助觉智开显正性,如耘除草秽掘出金藏,名缘因佛性。」同记上曰:「正谓中正,了谓照了,缘谓助缘。缘资了,了显正,正起胜缘。亦是正发于了,了导于缘,缘严于正。正起胜缘,相由既然非横义也,一心顿具非纵义也,此妙因能剋妙果,俱名因者其义在玆。」此三佛性,又为空假中之三谛。因为空谛,缘因为假谛,正因为中谛也。辅行二曰:「三千即空性了因也,三千即假性缘因也,三千即中性正因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字部三因佛性)
【佛学常见辞汇】
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众生本来就有的真性;了因佛性是明白一切真正道理的意思;缘因佛性是修种种真实的功德的意思。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佛陀,华言觉。觉即三智圆明,遍一切处,无不照了,名大圆觉;性,即不改之义。以大觉性不增不减,非变非迁,一切众生,无不具此三因佛性,此因若显,即成三德妙果也。(三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一、正因佛性〕,正谓中正,谓中必双照三谛具足,名正因佛性。(中正者,离于边邪也。双照者,照空照假也。空谓荡一切相,即是真谛;假谓立一切法,即是俗谛。非空非假,即是中谛。故云三谛具足。)
〔二、了因佛性〕,了谓照了。谓由前正因发此照了之智,智与理相应,故名了因佛性。
〔三、缘因佛性〕,缘即缘助,谓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开发正因之性,故名缘因佛性。
三法展转因果同时
【佛学大辞典】
(术语)相宗谈万法之缘起,第八识之种子,待众缘和合而现行。是曰种子生现行。其种子与现行之因果,非前后异时,而全为同时。一方现行,正在现行,同时又直以种子薰于本识,是现行种子也。此现行薰习种子因果亦全同时。此种子为缘所扶,于同时生现行,现行又同时薰习种子,三者展转为因为果,故名。
千佛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说现劫千佛之因缘。
大自在天子因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对目连等说大自在天子之往因。
大光明王发心因缘
【佛学大辞典】
(本生)贤愚经大光明始发无上心缘品说,大光明王自外国得白象,付之象师,使其调养。不久象能调从。象师以白于王。王乃驾象出游。象气猛壮,见牝象,奔驰至深林,王因伤身垂死。以责象师。象师言我唯能调身。不能调心。唯有佛能调心。王闻之。踊跃发大菩提心。
大因陀罗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金刚轮座。方座也。大疏十七曰:「四方谓大因陀罗座也,金刚轮座也。」
大因陀罗坛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金刚轮之方坛也。大疏八曰:「方坛名大因陀罗坛,是心王之义。」同二十曰:「此中方坛梵名摩诃因陀罗,是帝释别名也,又则金刚轮别名也。」心王为诸法之所依。故以之名坛。
大因陀罗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黄色方形之金刚轮,即地轮,谓之大因陀罗轮。于此中观阿字,谓之大因陀罗观。大日经疏十一曰:「言大因陀罗观者,谓于金轮中观故也。」
大事因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大事之因缘也。言佛出现于世而说法者,为因一大事之因缘也。云何为一大事?总言之。则转迷开悟也。别论之。则法华为佛知见。涅槃为佛性。乃至无量寿经为往生极乐。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仁王经上曰:「大事因缘故即散百亿种色华。」称赞净土经曰:「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天台仁王经疏上曰:「大事因缘为玆出世,显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法华以佛知见为大事,涅槃以佛性为大事,维摩思益以不思议为大事,华严以法界为大事。今此般若以成佛因果为大事,名字虽别其义一。」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一大事因缘)
大乘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或指菩提心,或示诸法实相。大疏九曰:「所谓大乘因者,即是菩提心。」南岳止观曰:「大乘因者,诸法实相。」
元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本行论曰:「佛闵世人,慎勿造因。因缘生相,是为元因。远因结远果,近因结近果,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无量因结无量果,历劫消受。」按元因今作原因。
五百身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五百比丘各说自身所由生之原因也。依涅槃经三十五,五百比丘,对舍利弗各说身因,有比丘言我未获得正解脱时,思惟无明即是身因,作是观时,得阿罗汉果。某比丘言爱与无明为身因,得阿罗汉果。有比丘言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等为身因。次诣佛前,问其说正不正。佛答一一无非正说,且言欲界众生,以父母为身因。又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西晋竺法护译),前二十九品诸弟子各明其本尔之因缘,第三十品佛自说示过去之本因。
五因
【佛学大辞典】
(名数)以四大种为能造之因,以诸色法为所造之果,是有五因:一、生因,生四大种所生之色,名为生因。二、依因,造色生已,而随逐于大种如弟子之依于师,故名依因。三、立因,任持四大种所造之色,如持壁画,名为立因。四、持因,使所造之色,相续而不断绝,名为持因。五、养因,增长四大种所造之色,名为养因。此五因于六因中,为能作因之摄,于四缘中为因缘之摄。见俱舍论七。【又】一、生因,即惑业也。众生依惑业而生此身,名为生因。二、和合因,与善法善心和合,与不善法不善心和合,与无记法无记心和合,故名和合因。三、住因,一切众生依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之四大烦恼而得住,如家屋之依柱而得住,故名住因。四、增长因,众生依衣服饮食等而长养其身,故名长养因。五、远因,依父母之精血而生其身,如依凭国王而免盗贼之难,依咒力而脱伤害,是名远因。见涅槃经二十一。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生因〕,生因者,即业惑也。谓诸众生因业惑而生此身,如诸草木种子,依地而生也。
〔二、和合因〕,和合因者,如善法与善心和合,不善法与不善心和合,无记法与无记心和合也。(无记法,即不善不恶之法也。)
〔三、住因〕,住因者,谓如屋有柱则不倾堕,山河树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盖谓一切众生,皆依四大烦恼而住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四、增长因〕,增长因者,谓众生因衣服饮食等,能令身根增长。如外草木种子,火所不烧,鸟所不食,则得增长。又如因父母故,子得增长也。
〔五、远因〕,远因者,谓如人因咒力,鬼不能伤,毒不能中。依凭国王,无有盗贼。如水、钻、人为酥远因,如名色等为识远因,父母精血为众生远因也。(水钻人者,谓取酥时,以水和乳,而人用钻搅之,三事备具,然后成酥也。)
五周因果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综括华严经所诠之义理,有五周之因果也。一所信因果,二差别因果。三平等因果,四成行因果,五證入因果。说见华严经疏钞玄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