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甲头(甲頭)  拼音:jiǎ tóu
1.甲长。《宋史。卷一七七。食货志上五》:「排比成甲,迭为甲头。」明。汤显祖《邯郸记》第一一出:「诸馀作手都可,到是甲头老贼,推呆卖老不来。」
2.管领役夫的头目。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六。米铺》:「且叉袋自有赁户,肩驼脚夫亦有甲头管领,船只各有受载舟户。」
《國語辭典》:丰足(豐足)  拼音:fēng zú
富足、充足。《三国演义》第九七回:「时孔明兵强马壮,粮草丰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备。」《红楼梦》第六五回:「当下十来个人倒也过起日子来,十分丰足。」也作「丰实」。
《漢語大詞典》:殷繁
(1).繁多;众多。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皇居徙 鄴 ,民讼殷繁。”《旧唐书·崔胤传》:“君人之道,委之宰衡,庶务殷繁,岂能亲理?” 清 刘大櫆 《赠大夫方君传》:“君少以家事殷繁,不暇攻举子业,用例入国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户口殷繁,自然力充足,可以创造巨大的财富和灿烂的文化。”
(2).富裕,繁盛。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货殖殷繁,井閭瑱咽。” 明 夏完淳 《自浦城入越》诗:“何乃殷繁地,有此伤心迹。” 清 恽敬 《宁都州学正闻君墓志铭》:“先是海内殷繁,朝廷至行省臺,皆法令具备。”
《漢語大詞典》:胜致
1.高雅的情趣。晋书·文苑传·袁宏:“ 宏 有逸才,文章絶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 尚 ( 谢尚 )倾率有胜致,即迎升舟,与之谭论,申旦不寐,自此名誉日茂。”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余追至通会送之,把余臂曰:‘子有胜致,他日能访我 罗浮 之巔乎?’”
2.优美的景致。 唐 虚中 《赠秀才》诗:“ 筠阳 多胜致,夫子纵游遨。” 宋 王曾 《矮松赋》:“惟中 齐 之旧国,乃东夏之奥区,有囿游之胜致,直廛閈之坤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京城南有一所别墅,林泉胜致,举世无比。”
《漢語大詞典》:杂役(雜役)
(1).指正役之外的繁多徭役。宋书·蔡兴宗传:“又陈原诸逋负,解遣杂役,并见从。” 清 黄卬 《锡金识小录·民役》:“自一条鞭之法行,一切民间杂役,俱改折编入正供。”参见“ 杂泛差役 ”。
(2).各种差使。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一日,杂役兵士於公署壁题之曰:‘无了期,无了期,营基纔了又仓基!’”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魁星为学徒换心:“ 吴 俗凡初入廛者,一切洒埽传餐杂役皆任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四节:“在奴隶主的监督下,戴着手镣、枷锁的奴隶从事着各种繁重的生产劳动或杂役。”
(3).指从事各种差使的人。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骗子:“细揣其故,係骗子先冒杂役,放水菜时入内。” 鲁迅 《彷徨·孤独者》:“听得有人叩门;不一会,一个人走进来,但是听熟的客寓杂役的脚步。” 巴金 《〈神·鬼·人〉·人》:“整个宿舍里没有一点声音,似乎连杂役也睡熟了。”
《漢語大詞典》:杂泛差役(雜泛差役)
元 明 时指各种不定的零碎的徭役、差使,如斫柴、修仓、运料、接递等等。《元典章·圣政一·兴学校》:“应係籍儒户,杂泛差役,依例蠲免。” 明 李东阳 《应诏陈言奏》:“惟杂泛差役及额外科派,请下有司,痛令裁省。”亦作“ 杂泛差徭 ”。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养老:“天下富民年八十以上赐爵里士,九十以上赐爵社士,咸许冠带,与县官平礼,免杂泛差徭。”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身充里正实难当,杂泛差徭日夜忙。”
《國語辭典》:缣帛(縑帛)  拼音:jiān bó
质地细薄的丝织品。《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一切税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缣帛皆输长安。」《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耗费缣帛,空竭府藏。」
《漢語大詞典》:继立(繼立)
继位。 宋 曾巩 《为人后议》:“故前世人主有以支子继立,而崇其本亲,加以号位,立庙奉祀者,皆见非於古今。”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四节:“一八六一年八月, 咸丰 在 热河 病死,子 载淳 继立,改年号为 同治 。”
分類:继位四节
《漢語大詞典》:田器
农具。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农计耦耕事,脩耒耜,具田器。”汉书·循吏传·龚遂:“诸持鉏鉤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上》:“季冬讲武,习射御;出五穀种,计耦耕,具田器。”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四节:“ 吕后 时,下令禁止把铜、铁、田器、母畜卖给 南越 ,引起 南越 的不满。”
分類:农具四节
《漢語大詞典》:降责(降責)
降职问罪。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邪类五百馀人,都加降责。”
《漢語大詞典》:宽乡(寬鄉)
人少田多的地区。隋书·食货志:“ 天保 八年,议徙 冀 、 定 、 瀛 无田之人,谓之乐迁,於 幽州 范阳 宽乡以处之。”新唐书·食货志一:“田多可以足其人者为宽乡,少者为狭乡。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使宽乡虽闲得六年以上而法不禁。”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民只受三十亩或更少的田,一开始就有逃往宽乡的趋势。”
分類:地区四节
《漢語大詞典》:坚利(堅利)
(1).坚固而锐利。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问战》:“士卒之熟练者众寡?器械之坚利者何若?”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火器兵仗,坚利絶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不过 羌 人刀不坚利,四万 汉 兵一个月便可击败三万 羌 兵。”
(2).代指兵器。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木孩童:“各执坚利,与 诸 以械,蜂拥鱼贯行。”
《漢語大詞典》:甲首
(1).甲士的首级。左传·桓公六年:“六月,大败 戎 师,获其二帅 大良 、 少良 ,甲首三百,以献于 齐 。” 杜预 注:“甲首,被甲者首。”荀子·议兵:“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彊长久,多地以正。” 王先谦 集解:“获得五甲首,则役隶乡里之五家也。”宋书·垣护之传:“ 护之 依险拒战,斩其都军长史,甲首数十,贼乃退。”
(2).伍长。尉缭子·兵教上:“左行者,左行教之;右行者,右行教之。教举五人,其甲首有赏。”
(3).特指战车上的甲士。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四节:“ 春秋 时期一般是用车战,据司马法的说法,兵车一乘,马四匹,甲士十人,步兵十五人。甲士是穿戴盔甲的,三人立车上,立左的用弓箭,立右的用矛,中立的驭马,这三人通称甲首。”
(4).甲长。亦泛指小头目。 宋 胡太初 昼帘绪论·催科:“今既行 绍兴 甲首之法,可免税长与催头之责。”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折:“我偌大年纪,也无些名分,甲首也不曾做一个。”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宜令薙髮易服,尽献兵器,分设里长甲首,而迁土目於内地。”
《漢語大詞典》:乐苑(樂苑)
音乐的园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十章第四节:“ 新罗 的伽邪琴等乐器传入我国,充实了我国的乐苑。”
《漢語大詞典》:勤廉
勤勉廉洁。明史·邝埜传:“ 埜 为人勤廉端谨,性至孝。”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他在诸道置巡院,选择勤廉干练的士人作知院官。”
《國語辭典》:变造(變造)  拼音:biàn zào
将已存在的物品添削增减,改造而变为他物,称为「变造」。如:「变造公文」、「变造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