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组曲(組曲)  拼音:zǔ qǔ
由几首短曲组合成套的乐曲。为英语suite的意译。可分为古代组曲和现代组曲两种。前者流行于十七、十八世纪间,由同一调性的各种舞曲串连而成。后者则无严格的组成规范,可从歌剧、舞剧、戏剧配乐等的音乐中选出若干段乐曲集合而成,例如《卡门组曲》、《胡桃钳组曲》;亦有根据特定的主题专门创作,如《天方夜谭》。
《漢語大詞典》:竹肉丝(竹肉絲)
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管乐;肉,声乐;丝,弦乐。 清 黄燮清 《吴江妪》诗:“清歌侑豪酌,韵以竹肉丝。”
《國語辭典》:摇篮曲(搖籃曲)  拼音:yáo lán qǔ
节奏和缓的幼儿催眠曲。有名的曲子很多,如「舒伯特的摇篮曲」。
《漢語大詞典》:闲奏曲(閒奏曲)
亦作“间奏曲”。 戏曲或歌剧中在两幕(或场)之间演奏的小型器乐曲。
《國語辭典》:小夜曲  拼音:xiǎo yè qǔ
1.为乐曲的一种形式,编制自由,可歌唱或多为小型编制器乐曲。是一种欢快、明朗、典雅、质朴的乐曲。为英语Nachtmusik的意译。常为上流社会宴会助兴之用。
2.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爱情恋歌,流行于西班牙、义大利等国,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为英语serenade的意译。
《國語辭典》:协奏曲(協奏曲)  拼音:xié zòu qǔ
泛指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和乐团协同演奏,通常为三个乐章。为英语concerto的意译。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团以平等地位联合演奏,既有竞争,亦有协奏的意思。如:「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
《国语辞典》:绝对音乐(绝对音乐)  拼音:jué duì yīn yuè
通常指器乐曲,相对于标题音乐的美学概念。为英语absolute music的意译。指创作者创作时没有明确标题,不受非音乐因素影响的音乐,只有乐曲的形式与体裁,其内容都由欣赏者自行去理解,如古典时期非标题交响曲、室内乐或奏鸣曲。
《国语辞典》:奏鸣曲(奏鸣曲)  拼音:zòu míng qǔ
器乐曲的一种类型。早期有单乐章,十八世纪发展成复合曲式,通常为三到四乐章。为英语sonata的意译。古典时期以后的奏鸣曲,第一个乐章多为奏鸣曲式,中间乐章为歌谣体的慢板、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终乐章通常为轮旋曲。由钢琴独奏或搭配一件管、弦乐器合奏,例如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长笛奏鸣曲。
《国语辞典》:浪漫曲  拼音:làng màn qǔ
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小曲(器乐曲)或歌曲。流行于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中期,曲调较为细致,情感亦较丰富。如贝多芬的〈F大调浪漫曲〉、〈G大调浪漫曲〉。
《国语辞典》:室内乐(室内乐)  拼音:shì nèi yuè
chamber music
1.广义的是指在小型厅堂中演奏的音乐,从独唱、独奏到十多人编制的乐曲。
2.狭义的是指十八世纪以来,多在欧洲贵族宫廷中演奏的小型器乐曲,一般是二到八人的编制,每样乐器担任一个声部,通常不含独奏,例如小提琴奏鸣曲、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
《國語辭典》:标题音乐(標題音樂)  拼音:biāo tí yīn yuè
因人、事、物引发作曲动机,并在作品前冠以适当标题的纯器乐作品。为英语program music的意译。常与文学作品、绘画艺术相结合。在中国,古代音乐创作大多以标题音乐为主;至于西方,标题音乐则流行于浪漫时期,如音乐会序曲、交响诗,皆属于此类型。著名的乐曲如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李斯特的交响诗等。
《漢語大詞典》:七字谱(七字譜)
器乐演奏用的一种曲谱,以 吴 语星、汤、蒲、大、各、句、同七字状乐器之声。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是乐不用小锣、金锣、鐃鈸、号筒,祇用笛、管、簫、絃、提琴、云锣、汤锣、木鱼、檀板、大鼓十种,故名十番鼓……后增星鈸,器輒不止十种,遂以星、汤、蒲、大、各、句、同七字为谱。七字乃吴语状器之声。”
《國語辭典》:狂想曲  拼音:kuáng xiǎng qǔ
源于十九世纪的一种史诗性器乐曲。为英语rhapsody的意译。常采用民间音乐为素材,具有叙事性,富于民族特色。乐曲自由奔放,不拘形式。如李斯特(Franz Liszt)的《匈牙利狂想曲》。
《國語辭典》:间奏曲(間奏曲)  拼音:jiān zòu qǔ
1.戏剧、歌剧中简短的过场音乐或幕间曲。
2.形式自由独立,篇幅较短的乐曲。如德人布拉姆斯的钢琴独奏间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