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袂耸(袂耸)  拼音:mèi sǒng
举臂、高举衣袖。表示喜悦。《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
《漢語大詞典》:郁摇(鬱摇)
(1).喜悦貌。艺文类聚卷十二引《乐稽耀嘉》:“ 武王 承命,兴师诛 商 ……民乃大安,家给人足,酌酒鬱摇。”注:“鬱摇,喜皃。”
(2).忧思貌。 金 元好问 《望云谣》:“美人亭亭在云霄,鬱摇行歌不可招。”
《漢語大詞典》:酣悦
畅快喜悦。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 文叔 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
分類:畅快喜悦
《漢語大詞典》:忭幸
喜悦荣幸。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恩遇》:“小臣得承圣教,忭幸何已!”
分類:喜悦荣幸
《漢語大詞典》:喜滋滋
形容内心喜悦的样子。 端木蕻良 《红夜》:“英挺挺的小伙子,都喜滋滋地去作伴郎。” 康濯 《水滴石穿》第八章五:“她心里忍不住一阵喜滋滋的,感到村里和支部的斗争终于已有了胜利的希望。” 杨沫 《深埋在心底的思念》:“仿佛我也见到了 茅公 ,心里喜滋滋的。”
分類:内心喜悦
《漢語大詞典》:夷说(夷説)
安乐,喜悦。《孔子家语·五帝德》:“流四凶而天下服。其言不忒,其德不回,四海之内,舟舆所及,莫不夷説。” 王肃 注:“夷,平心。説,古通以为‘悦’字。”
《國語辭典》:邴邴  拼音:bǐng bǐng
愉悦的样子。《庄子。大宗师》:「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
《漢語大詞典》:欢悚(歡悚)
既喜悦又恐惧。 唐 李峤 《为何舍人贺御书杂文表》:“铭厚渥而欢悚,竭深诚而奉戴。”
分類:喜悦恐惧
《漢語大詞典》:腹咏(腹詠)
内心歌咏,表示喜悦。《三国志·吴志·胡综传》:“英雄俊杰,上达之士,莫不心歌腹咏,乐在归附者也。”
《漢語大詞典》:歌悦
谓因喜悦而歌颂。后汉书·刘虞传:“ 虞 初举孝廉,稍迁 幽州 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 鲜卑 、 乌桓 、 夫餘 、 秽貊 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
分類:喜悦歌颂
《國語辭典》:乐滋滋(樂滋滋)  拼音:lè zī zī
十分高兴的样子。如:「电视上正演出逗趣的短剧,老奶奶看得乐滋滋。」
分類:喜悦
《漢語大詞典》:希盱
喜悦貌。 汉 贾谊 新书·匈奴:“一国闻之者,见之者,希盱相告,人人忣忣,唯恐其后来至也。”
《漢語大詞典》:一嚬一笑
谓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韩非子·内储说上:“吾闻明主之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而笑有为笑。” 南朝 梁 萧统 《龙笛曲》:“金门玉堂临水居,一嚬一笑千万餘。” 唐 权德舆 《杂兴》诗之一:“一嚬一笑千金重,肯似 成都 夜失身。”亦作“ 一顰一笑 ”。 茅盾 《动摇》四:“这晚上直到睡为止, 方罗兰 从新估定价值似的留心瞧着 方太太 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从维熙 《北国草》第一章五:“她一颦一笑,没有一点矫揉造作。”
《國語辭典》:怡然自得  拼音:yí rán zì dé
欣悦自得的样子。《旧唐书。卷七二。李百药传》:「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穿池筑山,文酒谈赏,以舒平生之志。」《红楼梦》第三四回:「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也作「怡然自乐」、「怡然自足」、「怡然自娱」、「怡然自悦」。
《漢語大詞典》:怡然自若
喜悦而无拘束貌。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小欢颜悦,至乐而笑,乐之理也。何以言之?夫至亲安豫,则怡然自若,所猖狂也。”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时他的心意的活动比较简单,又比较松弱,故事后还怡然自若;我却不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