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21,分142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责善
善听
善祥
善法
十善
真善
主善
善果
善下
行善
旌善
善策
善舞
善端
翊善
《國語辭典》:责善(責善)  拼音:zé shàn
互相切磋督责,希望对方品格能止于至善。《孟子。离娄下》:「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分類:劝勉从善
《漢語大詞典》:善听(善聽)
(1).善于听察。 汉 刘向 说苑·权谋:“若使 中山 之与 齐 也,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也。其患在不闻也,虽闻又不信也。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 宋 秦观 《李泌论》:“臣闻有善听无良谋,有善谋无利势。天下之势,善谋之则无不利;天下之谋,善听之则无不良。”
(2).指听力好。 明 蒋鐄 《沆瀣子》:“雉善听,狼善视。”
《漢語大詞典》:善祥
吉祥的征兆。汉书·礼乐志:“至 成帝 时, 犍为郡 於水滨得古磬十六枚,议者以为譱祥。”
分類:吉祥征兆
《漢語大詞典》:善法
(1).好的法令。管子·任法:“今天下则不然,皆有善法而不能守也。”
(2).佛教指修善果之法。后汉书·西域传论:“至於佛道神化,兴自 身毒 ,而二 汉 方志,莫有称焉…… 班勇 虽列其奉浮图,不杀伐,而精文善法导达之功靡所传述。”《师子经》:“即於现世断诸不善,得众善法,修习作证。”
(3).好的方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你还没有看见满街上贴的招纸,还有出卖妇科絶孕丹的呢,那更是弭患於无形的善法了。” 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现在的译诗,真是出力不讨好,尚无善法。”
《國語辭典》:十善  拼音:shí shàn
佛教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十项道德行为。《大智度论》卷四六:「复次,有二种戒,有佛时或有或无;十善有佛无佛常有。」
《國語辭典》:十恶(十惡)  拼音:shí è
古代最严重的十大罪行。《隋书。卷二五。刑法志》:「又置十恶之条……,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你药杀亲夫,这是十恶大罪哩!」
《漢語大詞典》:真善
尽善,完美。 明 归有光 《制论·史称安隗素行何如》:“愚读 汉 史,未尝不叹 安 隗 所处之真善,而又以嘉 范曄 之知言也。”
分類:尽善完美
《分类字锦》:主善
书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分类:
《國語辭典》:善果  拼音:shàn guǒ
佛教用语。谓由过去的善行所得的好结果。《西游记》第八回:「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
《分类字锦》:善下
老子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分类:
《國語辭典》:行善  拼音:xíng shàn
从事慈善救济等义举。《列子。说符》:「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也作「行好」。
分類:行善善事
《漢語大詞典》:旌善
表彰美善。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臣闻崇贤旌善,王教所先。”《旧唐书·高祖纪》:“朕受命君临,志存刷荡,申冤旌善,无忘寤寐。”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五:“国家加恩宇内,养老恤孤,如指所属,以旌善优贤为本。”
分類:表彰美善
《漢語大詞典》:善策
好办法。东观汉记·吴良传:“ 东平王 苍 辟为西曹掾,数諫 苍 ,多善策。” 清 林则徐 《札发编查保甲告示条款转发衿耆查照办理》:“须知章程一定,即当永远奉行,与其貽悔将来,不如先筹善策。”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朝廷如果派使官去慰问 金城公主 (七○九年嫁到 吐蕃 ),和 赞普 当面结和约,使他称臣息兵,不是对待邻国的善策么。”
《韵府拾遗 麌韵》:善舞
韩非子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分类:善舞
《漢語大詞典》:善端
善言善行的端始。 明 徐渭 《〈诗说〉序》:“而其所以寓劝戒,使人感善端而惩逸志者,自蔼然溢於言外。”
分類:善言善行
《漢語大詞典》:翊善
(1).辅翼人之善行。 前蜀 杜光庭 《慰册庙号表》:“考 唐尧 翊善之名,遵 虞舜 盛明之号。”
(2).官名。 唐 太子官属有赞善大夫, 宋 改为翊善,于亲王府置之,掌侍从讲授。 明 太子官仍称赞善,王府官有纪善。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持宪储闱·翊善:“ 宋 朝王府之官,多省不置,别置翊善,曰某王府翊善,盖古王傅之任,而轻其名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