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21,分14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性善
善状
善本
善不
善后
善事
片善
善道
善地
劝善
万善
从善
善学
善书
善谋
《漢語大詞典》:性善
战国 时 孟子 的观点之一。认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 道性善,言必称 尧 舜 。”参见“ 性恶 ”。
《漢語大詞典》:性恶(性惡)
战国 时 荀子 的观点之一。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必须以礼义刑罚治之,才能使之改恶从善。与 孟子 的性善论相对立,也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参见“ 性善 ”。
《漢語大詞典》:善状(善狀)
(1).好的事迹。 宋 苏洵 《史论上》:“所襃莫见其善状,所贬弗闻其恶实。”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六:“ 三变 释褐到官始踰月,善状安在,而遽荐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叛贼·武定四叛:“ 陈 抚 滇 十六年,实少善状。”
(2).指行状。 唐 柳宗元 《柳州司马孟公墓志铭》:“ 孟氏 之孤曰 遵庆 ,奉其父命书九篇,为善状一篇。”
(3). 唐 时吏部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见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旧唐书·职官志二
《國語辭典》:善本  拼音:shàn běn
版本学称最理想的本子。一般包括:一、时代最早或较早的本子。二、精印本。三、精钞本。四、手稿、写卷。五、名家精校的本子。六、海内外孤本。
《漢語大詞典》:善不
同“ 善否 ”。 不,通“ 否2 ”。国语·晋语一:“若 紂 有良子而先丧 紂 ,无章其恶而厚其败。钧之死也,无必假手於 武王 ,而其世不废祀至于今,吾岂知 紂 之善不哉?”不,一本作“ 否 ”。
《國語辭典》:善后(善後)  拼音:shàn hòu
事故发生后妥善处理遗留下的问题。宋。苏轼〈送范中济经略侍郎〉诗:「谋初要百虑,善后乃万全。」《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善后事宜,少保便交与萧云仙办理。」
《國語辭典》:善事  拼音:shàn shì
1.慈善的事。《红楼梦》第二五回:「只是替他多做些因果善事,也就罢了。」
2.善于任事,善于侍奉。《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刘公当世人杰,汝当善事之。」
《國語辭典》:片善  拼音:piàn shàn
1.小善。南朝梁。刘孝绰〈三日侍安成王曲水宴〉诗:「一言白璧轻,片善黄金贱。」《宋史。卷三四三。列传。温益》:「益仕宦从微至著,无片善可纪,至其狡谲傅合,盖天禀然。」
2.微小的优点。《元史。卷一五三。列传。杨奂》:「人有片善,则委曲称奖,唯恐其名不闻;或小过失,必尽言劝止。」
分類:微小优点
《漢語大詞典》:善道
善加诱导。论语·颜渊:“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陆德明 释文:“道,导也。”
(1).犹正道。 汉 陆贾 新语·明诫:“ 周公 以比德於五帝,斯乃口出善言,身行善道之所致也。”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諏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詔。”北齐书·后主幼主纪论:“﹝ 高纬 ﹞始自襁褓,至於传位,隔以正人,闭其善道。” 明 李贽 《复周柳塘》:“窃前贤之善道,卑善柔之贱态,附直谅之后列,直欲以完名全节付二老。”
(2).好的途径,好的方法。 明 刘基 《槐阴读书图序》:“观听动息,凡有所接,必使可以有所警者,进脩之善道也。”
(3).古地名。今 安徽 盱眙县 北。左传·襄公五年:“ 晋 将为之合诸侯,使 鲁 卫 先会 吴 ,且告会期。故 孟献子 、 孙文子 会 吴 于 善道 。”
《漢語大詞典》:善地
好地方。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 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 宋 王禹偁 《建谿处士柳府君墓碣铭》:“于时宦游之士,率以东南为善地,每刺一郡,殿一邦,必留其宗属子孙占籍于治所,盖以江山泉石之秀异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廷杖:“我宦 粤 ,知 神电 善地,且 沉 令 番禺 ,有惠爱,多门生,与彼相近,可藉以自给。”
《國語辭典》:劝善(勸善)  拼音:quàn shàn
劝导人向善。《管子。内业》:「赏不足以劝善,刑不足以惩过。」《三国演义》第二回:「今海内统一,惟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
《骈字类编》:万善(万善)
元 薛汉 送柳汤佐 七贤旧竹风流在,万善新茶岁贡兼。
《漢語大詞典》:从善(從善)
依从善道;听从善言。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从善服义之公心。”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聿修祖宗之志,思辑战国之苦,腹心不同,公卿异议,而独纳 羊祜 之策,以从善为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他既然从善,我们一发要还他礼体。” 清 姚鼐 《复孔撝约论禘祭书》:“后有执 郑君 以难 子邕 者,皆好为説而无从善徙义之公心者耳!”
《漢語大詞典》:善学(善學)
善于学习。礼记·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孔颖达 疏:“受者聪明易入,是为学之善。” 明 方孝孺 《见山堂记》:“知周乎物而不劳,才裕於用而无穷,斯为善学者矣。”
分類:学习
《國語辭典》:善书(善書)  拼音:shàn shū
1.好书。《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传》:「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2.工于文书计簿。《汉书。卷七二。贡禹传》:「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3.劝人为善的书。如阴骘文、太上感应篇等。
《漢語大詞典》:善谋(善謀)
(1).好的计谋。左传·文公七年:“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
(2).指认真谋划。 宋 秦观 《李泌论》:“天下之势,善谋之则无不利,天下之谋,善听之则无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