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善根  拼音:shàn gēn
佛教用语。指没有贪欲、瞋恨、愚痴的心。《维摩诘所说经。卷下》:「以诸善根,济无德者。」
《分类字锦》:修植善根
旧唐书高祖纪释迦阐教清净为先远离尘垢断除贪欲所以弘宣胜业修植善根开导愚迷津梁品庶
分类:释教
《國語辭典》:善本  拼音:shàn běn
版本学称最理想的本子。一般包括:一、时代最早或较早的本子。二、精印本。三、精钞本。四、手稿、写卷。五、名家精校的本子。六、海内外孤本。
《漢語大詞典》:资粮(資糧)
亦作“ 资粮 ”。
(1).粮食。泛指钱粮。左传·僖公四年:“若出于 陈 郑 之间,共其资粮屝履,其可也。” 杨伯峻 注:“资粮,同义连绵词,资亦粮也。” 晋 刘琨 《扶风歌》:“资粮既之尽,薇蕨安可食。”粮,一本作“ 粮 ”。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但是研究者自身的生活的保障,至低限度的糊口的资粮,这求之于国外,比在国内是还要困难的了。”
(2).按规定发给的米粮。旧唐书·裴胄传:“收其资粮,分为月进, 胄 至,奏其本末,罢之。”
(3).粮食为人生存之本,故佛教用以比喻善根功德。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大忍恶对门》:“是故发大乘者,多来此土,以救苦为资粮,以拔恼为要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按者亦以死论,僧求假七日,令持念为将来资粮, 郑公 哀而许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藏经中有《俱舍论》,载颂曰:‘欲往前路无资粮,来往中间无所止。’ 东莱先生 吕居仁 临终诗云:‘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盖用前语。”
《國語辭典》:法器  拼音:fǎ qì
1.具有修證佛法的根性,能行佛道的人。
2.僧道斋醮所需用具与乐器。如法剑、法盆、法铃、法鼓与铙、钹、鱼、罄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今日二月十五日开启,众僧动法器者,请夫人小拈香。」
《漢語大詞典》:诸根(諸根)
佛教语。谓信、勤、念、定、慧五根及其他一切善根;或指眼、耳、鼻、舌、身五根。《无量寿经》卷上:“具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诸根智慧广普寂定……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浄,光颜巍巍。” 清 敬安 《雪中酬徐叔鸿郎中见怀之作》诗:“断妄诸根寂,观空万事慵。”
《国语辞典》:佛因  拼音:fó yīn
得佛果之因。谓一切的善根功德。
《国语辞典》:机感(机感)  拼音:jī gǎn
佛教用语。早期的佛教徒认为众生有善根之机,能感知佛意。
《漢語大詞典》:法田
指以佛法滋长善根的心田。 元 周伯琦 《答复见心长老见寄》诗之一:“比丘喜得阶兰秀,应种菩提满法田。”
《漢語大詞典》:法喜食
指佛法。谓闻法欢喜,可以长养善根,增益慧命。《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禪悦食。”
《漢語大詞典》:煖地
佛教语。指善根渐趋成熟而尚未断绝烦恼的修行阶段。佛教认为,智慧火能焚尽烦恼薪。煖为火之前兆,因以为喻。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六折:“自煖地以至欢喜地、离垢地、焰慧地、法云地,地地相乘,囫囫圇圇,九仞难亏一簣。”
入一切平等善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回向之第六位。(参见:回向)
回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或作回向。回者回转也,向者趣向也,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谓之回向。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与于他者,回向于众生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者,回向于佛道也。大乘义章九曰:「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往生论注下曰:「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止观七曰:「众生无善我以善施,施众生已,正向菩提,如回声入角,响闻则远,回向为大利。」
【佛学常见辞汇】
把自己所修的种种功德,全部贡献出来,普遍到法界中去。
回向
【佛学常见辞汇】
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向于其他方面,叫做回向。回向约可分为三类,即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
【三藏法数】
谓三业所修一切诸善,乃至忏悔、劝请种种功德,回施法界一切众生,同證菩提,是名回向。(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三藏法数】
谓三业所修一切诸善,乃至忏悔、劝请、随喜种种功德,回施法界一切众生,同證菩提,是为回向。(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三不善根
【佛学大辞典】
(名数)贪瞋痴之三毒也。新译仁王经中曰:「治贪瞋痴三不善根,起施慈慧三种善根。」智度论六曰:「闻三善则喜,闻三不善则不欢喜。」
【佛学常见辞汇】
即贪瞋痴三毒。
三善根
【佛学大辞典】
(名数)对于三毒而立三善根:一无贪,二无瞋,三无痴。此三者皆为生无量善法之根本,故名善根。见集异门足论三。【又】即施,慈,慧之三者。反于贪瞋痴之三者。新译仁王经中曰:「治贪瞋痴三不善根,起施慈慧三种善根。」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不贪,二不瞋,三不痴。十住毗婆沙论一曰:「善根者,不贪不恚不痴,一切善法从此三生。」智度论三十曰:「一切诸善法皆从三善法生增长。」
【佛学常见辞汇】
即无贪、无瞋、无痴,因它们是生无量善法的根本,故名善根。
【三藏法数】
(出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一、无贪善根〕,谓于五欲之境,不贪、不著、不爱、不乐,此无贪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贪善根。(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无瞋善根〕,谓于一切众生,不生愤恚,不欲损恼,此无瞋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瞋善根。
〔三、无痴善根〕,谓于一切诸法,皆悉明了通达,知是善法,知是不善法,知有罪法,知无罪法,知应修法,知不应修法,此无痴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痴善根。
三种善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布施,慈悲,智慧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