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输入
征榷
博买
货币
市物
牌子
疲软
抽头
公量
市估
市场
贱货
货贝
交换
盘子
《國語辭典》:输入(輸入)  拼音:shū rù
1.外国或外地的货物输入本国或本地。如:「输入品」、「输入量」。也作「进口」、「入口」。
2.电脑资料、信号的接收储存。
《漢語大詞典》:征榷
谓国家征收商品税与官府专卖。 宋 曾巩 《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算,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财计二:“凡盐酒征榷,一切以钱为税。”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十》:“ 越南 之 红河 ……自归 法 人管理后,征榷较重。”参阅文献通考·征榷
《漢語大詞典》:博买(博買)
宋 时称官府收买外来商品。宋史·食货志下七:“ 嘉定 十二年,臣僚言以金银博买,洩之远夷为可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北宋 时沿海市舶司﹞收买舶货,名为博买,也叫‘抽买’、‘和买’、‘官市’。”
《國語辭典》:货币(貨幣)  拼音:huò bì
凡是具有交换的媒介、价值的单位、价值储藏与延期支付之工具等功能,均可称为「货币」。
《漢語大詞典》:市物
(1).货物,商品。周礼·地官·质人“掌稽市之书契” 汉 郑玄 注:“书契,取予市物之券也。”汉书·食货志下:“而不轨逐利之民畜积餘赢以稽市物,痛腾跃,米至石万钱,马至近百金。”宋史·食货志下八:“使审知市物之价,贱则增价市之,贵则损价鬻之。”
(2).购买货物。宋史·食货志下八:“平準务官吏等给费多,并遣官市物,搔动于外。”宋史·食货志下八:“先是,帝出手詔付 布 ,谓市易司市物,颇害小民之业,众言喧譁。”
《國語辭典》:牌子  拼音:pái zi
1.商品的名称。如:「你用什么牌子的化妆品?」
2.词曲的调子。如:「你唱的是什么牌子?」
3.衙门役卒。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梢公云)知道了,慢慢的来牌子,昨晚那个女孩儿在那里。」也作「牌头」、「牌军」。
4.凭据、票单。《红楼梦》第一四回:「宝玉听说,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说:『好姐姐,给出牌子来,叫他们要东西去。』」
5.宋人以金漆版代替书帖与朋友往来,称为「牌子」。参见「简版」条。
《國語辭典》:牌军(牌軍)  拼音:pái jūn
衙门役卒。《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安抚听罢,著外郎录了王青口词,押了公文,差两个牌军押著王青去捉拿三人并洪三。」《水浒传》第二回:「我儿,和你要私走,只恐门前两个牌军,是殿帅府拨来伏侍你的。他若得知,须走不脱。」也作「牌头」、「牌子」。
分類:衙门差役
《國語辭典》:疲软(疲軟)  拼音:pí ruǎn
1.身体怠倦。如:「登山归来,一身疲软。」
2.不振作。如:「他总是懒洋洋,疲软得提不起劲的模样。」
3.物价或股票行情跌落的趋势。也作「疲弱」。
4.没能力。《儒林外史》第一回:「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
《國語辭典》:抽头(抽頭)  拼音:chōu tóu
1.向赢钱的赌徒抽取一部分的利益给提供赌博场所的人。清。徐珂《清稗类钞。赌博类。赌博之抽头》:「召集博徒于家而饮食之,伺其既胜,或二十取一焉,或十五取一焉,谓之抽头。」也称为「拈头」。
2.从别人身上得到某些好处。《红楼梦》第九回:「我可也拿住了,还赖甚么?先让我抽个头儿,咱们一声儿不言语。」
3.收取回扣。《豆棚闲话》第一○则:「凡是卖字画骨董物件的,俱要抽头,先来与他说通,方成交易。」《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当初那一百两的本,又没有净银子与你,带准折,带保钱,带成色,带家人抽头,极好有七十两上手。」
4.抽身、脱身。《醒世姻缘传》第七回:「老先生你放心去做,你只来打听我,若我慌张的时节,老先生抽头不迟。」《红楼梦》第六九回:「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自己且抽头,用借剑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也作「抽脚」。
《漢語大詞典》:公量
(1).古代国定的量制。左传·昭公三年:“ 陈氏 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
(2).国际市场买卖生丝、羊毛等商品所采用的一种重量标准。此类商品在空气干湿不同的地方,随含水量不同而生变化,因此国际通行方法是先将此类商品的样品,烘净水分,得出干量,再加一定比例的标准水分(公定回潮率),得其准确的重量作为重量标准,即为公量。
《漢語大詞典》:市估
(1).即估税。 东晋 、 南朝 税名。对入市交易的商品按其值抽税百分之四。梁书·侯景传:“ 景 既据 寿春 ,遂怀反叛,属城居民,悉召募为军士,輒停责市估及田租,百姓子女悉以配将卒。”《陈书·宣帝纪》:“有无交货,不责市估;莱荒垦闢,亦停租税。”
(2).市价。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熙宁五年:“ 安石 退取市估及油店私簿閲视之,明日亟白上曰:‘油未尝增价也。’”宋史·食货志下三:“平其市估,使不得为轻重。”
(3).商贾。 清 陆师 《之官真州述怀》诗:“儒者重敬官,市估及竞利。”
《國語辭典》:市场(市場)  拼音:shì cháng
1.买卖货物的场所。如菜市场、超级市场等。
2.在一定经济范围内商品行销的区域。如国内市场、海外市场等。
3.指所有对某商品或服务有购买力又有购买意愿之潜在顾客。例如,这本书有市场是指有人有购买能力、又愿意购买该书,这些潜在顾客就构成该书的市场。
《國語辭典》:贱货(賤貨)  拼音:jiàn huò
1.不贵重的东西。
2.骂人不知自重的话。
3.不以财物为重。《礼记。中庸》:「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
《漢語大詞典》:货贝(貨貝)
(1).古代用贝壳作的货币。亦借指财货珍宝。礼记·少仪:“君将适他,臣如致金玉货贝於君,则曰致马资於有司。” 宋 费衮 梁谿漫志卷三:“贾竖藏货贝。” 清 程恩泽 《粤东杂感》诗之一:“香飞海舶关津裕,力走天涯货贝通。”
(2).货物,商品。 清 梁佩兰 《澄海楼》诗:“名都货贝街喧闹,属国賮琛驛交错。” 清 归庄 《甘茂叔六十寿序》:“﹝ 南翔 ﹞多大贾侨居,库藏坚密,货贝辐輳,不惟甲於诸镇,抑城郭之中不如也。”
《國語辭典》:交换(交換)  拼音:jiāo huàn
相互调换。唐。杜佑《通典。卷一五七。兵十。下营斥候并防捍及分布阵附》:「其虞候军职掌准初发交换,诸军营各量置虞候子,并使排比。」《水浒传》第八八回:「俺明日取小将军来到阵前,两相交换。」
《國語辭典》:盘子(盤子)  拼音:pán zi
1.盛放物品的浅底器皿。如:「请把桌上的盘子递过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拿盘子盛汤,回来那么子盛菜?」《红楼梦》第二九回:「张道士道:『手里不乾不净的,怎么拿!用盘子洁净些。』」
2.货物买卖的行情价格。《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傥若被他们知道这个意思,他一定把环妹妹藏到乡下去,再讲盘子。」
3.嫖妓茶围的偿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