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供销合作社(供銷合作社)  拼音:gōng xiāo hé zuò shè
大陆地区为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需要,所设立的商业机构。销售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并兼收购农产品。
《漢語大詞典》:工商业者(工商業者)
(1).统称从事工业、商业的人。
(2).特指资本家或资本家代理人。
《漢語大詞典》:公平秤
商业单位没置的供顾客检验所购商品分量是否准确的标准秤。
《国语辞典》:购物中心(购物中心)  拼音:gòu wù zhōng xīn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北美郊区的商业设施形式,一般均座落于郊区公路便利之处。居民以小汽车为购物的主要交通工具。
2.泛指货物集中的销售地点。
《漢語大詞典》:徽帮(徽幫)
旧指 徽州 籍商人在经商过程中因同乡、业务关系而结成的商业行帮。参见“ 徽商 ”。
《漢語大詞典》:徽商
旧指 徽州 籍的商人。 宋 代逐渐形成, 明 清 时其商业活动遍及全国,在 长江 中下游一带颇有势力。 清 末渐趋衰落。经营业务主要有盐、米、丝、茶、墨、木材、典当和对外贸易,其中以盐商、文具商和典当商为最著。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监·陈增之死:“ 守训 乃訐 宗尧 多赃巨万,潜寄徽商 吴朝俸 家。上如所奏严追。”
《漢語大詞典》:徽商
旧指 徽州 籍的商人。 宋 代逐渐形成, 明 清 时其商业活动遍及全国,在 长江 中下游一带颇有势力。 清 末渐趋衰落。经营业务主要有盐、米、丝、茶、墨、木材、典当和对外贸易,其中以盐商、文具商和典当商为最著。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监·陈增之死:“ 守训 乃訐 宗尧 多赃巨万,潜寄徽商 吴朝俸 家。上如所奏严追。”
《漢語大詞典》:过账(過賬)
过去指商业上把帐目由甲帐转入乙帐,现在簿记学上则指把传票、单据记在总帐上或把日记帐转登在分类帐上。
《漢語大詞典》:伯明翰大学
英国的大学。1909年创建于伯明翰。设有理工、文学、医学及牙科、商业及社会科学、法学、教育等学院。
《國語辭典》:不折不扣  拼音:bù zhé bù kòu
完完全全的、一点都不打折扣的。如:「老闆只要是说到钱便斤斤计较,是个不折不扣的吝啬鬼。」《文明小史》第四○回:「人人吃了六样菜、三斤酒、十六碗饭,开上帐来,足足四块钱,不折不扣。」
《國語辭典》:包销(包銷)  拼音:bāo xiāo
承揽某种货物,负责销售。
《國語辭典》:报摊(報攤)  拼音:bào tān
在街头零售报刊杂志的摊位。如:「报摊除了报纸、杂志,有的还兼卖香烟、彩券。」
《漢語大詞典》:底码(底碼)
(1).旧中国商业和银钱业中习用语。在商业中,指商品的最低售价,即商品成本加最低限度利润而定的价格。在银钱业中,指规定的最低限度的放款利息额。
(2).指基本情况。如:他们通过调查研究,摸到了一些疾病的底码。
《漢語大詞典》:饬末(飭末)
谓致力于商业。管子·幼官:“计凡付终,务本飭末,则富。”
《漢語大詞典》:出厂价格
工矿企业向商业部门或其他生产单位出售商品的价格。是工业品进入流通领域的最初价格。由成本加工业利润和税金构成。是制定工业品批发与零售价格的基础。
《漢語大詞典》:弃农经商(棄農經商)
放弃农业,经营商业。如: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反对弃农经商,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