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玩戏(玩戲)
(1).开玩笑。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有 王子溶 者,为 浙东 仓司官属,郡宴必与提举者同席,陵忽玩戏,无所不至。”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二:“﹝高人逸士﹞溢为小词而间及于脂粉之间,所谓滑稽玩戏,聊復尔尔者也。” 明 宋濂 《吕府君墓志铭》:“人命至重,岂玩戏具耶?”
(2).演戏;唱戏。红楼梦第五四回:“如今这小戏子又是那有名玩戏的人家的班子,虽是小孩子,却比大班子还强。”红楼梦第六六回:“他家请了一起玩戏的人,也都是好人家子弟。”
《國語辭典》:走板  拼音:zǒu bǎn
唱戏不合节拍。因中国戏曲称节拍为板眼,故称不合节拍为「走板」。如:「荒腔走板」。后比喻说话偏离主题。也作「走板眼」。
《國語辭典》:唱戏(唱戲)  拼音:chàng xì
演唱戏曲。《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亲家要上门做朝,家里就唱戏、摆酒。」
《國語辭典》:戏迷(戲迷)  拼音:xì mí
对戏剧极为爱好而入迷的人。
《国语辞典》:飘字(飘字)  拼音:piāo zì
唱戏的人咬字发音不正确,称为「飘字」。
《国语辞典》:走板眼  拼音:zǒu bǎn yǎn
唱戏不合节拍。后比喻说话偏离主题。也作「走板」。
《國語辭典》:走票  拼音:zǒu piào
非职业性的演出戏剧或表演某种技能,称为「走票」。
《国语辞典》:黄腔(黄腔)  拼音:huáng qiāng
1.传统戏曲的腔调。原指流传于江西宜黄的地方戏曲腔调,清代后,乱弹、京剧中所谓之二黄,即指宜黄腔而言。因南人「二」、「宜」字音相近,讹宜为二,而称二黄,简称黄腔。
2.戏曲上指演员唱戏时腔调不标准。也作「荒腔」。
3.庸俗腐化或含有色情意味的言语。如:「那个人时常喜欢开黄腔,惹人生厌。」
《漢語大詞典》:河市乐人(河市樂人)
宋 代河市唱戏的艺人。后泛指以乐舞作谐戏的艺人。 宋 王巩 闻见近录:“﹝河市﹞四方商贾孔道也,其盛非 宋州 比。凡郡有宴设,必召河市乐人,故至今俳优曰河市乐人者由此也。”诗话总龟卷二九引 宋 刘攽 《贡父诗话》:“俳优人言河市乐人。説者谓 石駙马 在南都,其家乐甚盛,詆誚南河市中乐人,故得此名,其不然。”
《國語辭典》:本嗓  拼音:běn sǎng
说话或唱歌时自然发出的嗓音,没有掺杂矫揉造作的假音。
《國語辭典》:倒字  拼音:dǎo zì
唱戏时读错字音。
《國語辭典》:倒文  拼音:dào wén
1.校勘学上指抄刊古书时误写颠倒的字词。
2.古书中为求协韵而倒置的文字。
《漢語大詞典》:跑调(跑調)
(1).走调。指唱戏、唱歌、演奏乐器不合调子。 张抗抗 《夏》:“我自己也听得出来,那声音跑调了。” 鲁光 《中国姑娘》:“他唱歌的水平并不高,唱着唱着就跑调了。”
(2).指语音不合声调标准。 王安忆 《B角》:“本地话常常把普通话的第一声念成第三声,把第二声反念成第一声,阴错阳差,一不小心就跑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