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敛唇(斂脣)
闭口。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老年拗拗:“瀹茗惟以供饭后潄齿,餘则畏其性寒,敛脣避之。”
分類:闭口
《漢語大詞典》:缄唇(緘脣)
谓闭口不言。隋书·儒林传·王孝籍:“ 孝籍 鬱鬱不得志,奏记於吏部尚书 牛弘 曰:‘……况怀抱之内,冰火鑠脂膏;腠理之间,风霜侵骨髓。安可齰舌缄脣,吞声饮气,恶呻吟之响,忍酸辛之酷哉!’”
分類:闭口不言
《漢語大詞典》:牛唇
草名。即泽泻。尔雅·释草:“藚,牛脣。” 郭璞 注引 毛 传:“水蕮也。” 陆玑 疏:“今泽蕮也,其叶如车前草大。” 郝懿行 义疏:“《本草》:‘泽泻,一名水泻。’泻,与‘蕮’同。是藚即泽泻也。”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其陆卉则紫鳖緑葹,天著山韭,雁齿麋舌,牛脣彘首,布濩南池之阳,烂漫北楼之后。”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躬掇野蔬兼示雅什用以酬谢》诗:“深挑乍见牛脣液,细掐徐闻鼠耳香。”参见“ 泽泻 ”。
《國語辭典》:泽泻(澤瀉)  拼音:zé xiè
植物名。泽泻科泽泻属,多年生挺水性水生草本。即藚。茎高约六十至九十公分。叶基生,卵形或椭圆形,脉五至七条,基出。夏季开花,复伞形花序圆锥状,花瓣三枚,白色。根茎可入药,为利尿剂。
《漢語大詞典》:下唇
下嘴唇
昆虫的下唇,由第二对下腭在中腺联合而成,在各种昆虫内有变化但是典型的包括下唇基节
《骈字类编》:紫唇(紫唇)
宋 孔平仲 朱君以建昌霜橘见寄报以蛤蜊 赠我以海昏清霜之橘,报君以淮南紫唇之蛤。
《漢語大詞典》:河唇(河脣)
见“ 河漘 ”。
《漢語大詞典》:河漘
亦作“ 河脣 ”。亦作“ 河唇 ”。 河边。语本诗·王风·葛藟:“緜緜葛藟,在 河 之漘。”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琳琅销柱础,葛藟茂 河 漘。” 清 刘大櫆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清史稿·河渠志一:“ 河 脣淤高,埝外地如釜底,各村断不能久安室家。”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五章:“阿姆,那是一只跑到河唇喝水的牛。”
分類:河边
《漢語大詞典》:调唇(調脣)
搬弄是非。 明单本《蕉帕记·闹题》:“敢来调脣,自招人唾駡,费我香濜。”
分類:搬弄是非
《國語辭典》:齞唇(齞脣)  拼音:yǎn chún
兔唇,上唇缺裂,可见到牙齿。《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
《分类字锦》:斗唇(斗唇)
祖庭广记先圣生有异质月角日准河目海口斗唇
分类:
《漢語大詞典》:谗唇(讒唇,讒脣)
亦作“ 谗唇 ”。谗口;谗舌。 宋 宋祁《文正王公墓志铭》:“谗脣不摇,王室无惎。” 明 冯梦龙 定本《邯郸梦·谗人私计》:“俺试把谗唇鼓,应教天眼盲。”
分類:冯梦龙
《國語辭典》:兔唇(兔脣)  拼音:tù chún
一种先天性的脸部畸形。指上嘴唇纵裂或缺损,多有颚裂。可用整形手术来矫正。也称为「兔缺」、「缺唇」、「唇裂」。
分類:兔唇唇裂
《國語辭典》:鱼唇(魚脣)  拼音:yú chún
一种海味。用鲨鱼的唇加工而成。
分類:鲨鱼海味
《國語辭典》:唇膏(脣膏)  拼音:chún gāo
1.涂抹在嘴唇上,以修饰唇形和使唇色更鲜润的化妆用品。也称为「口红」、「口脂」。
2.滋润嘴唇,避免冻伤、晒伤的油膏。也称为「护唇膏」、「口脂」。
《韵府拾遗 阮韵》:唇反
米芾诗神清眸子知寡欲齿露唇反法定饥
《骈字类编》:蛟唇
明一统志蛟唇穴在瑞州府治西宋苏轼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