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昼吟宵哭(晝吟宵哭)
昼夜哀叹、哭泣。战国策·楚策一:“﹝ 棼冒勃苏 ﹞于是赢粮潜行……七日而薄 秦 王之朝,雀立不转,昼吟宵哭,七日不得告。”
《國語辭典》:痛哭流涕  拼音:tòng kū liú tì
语本《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形容非常悲痛、伤心而流泪。宋。杨万里〈胡公行状〉:「此膝一屈不可复振,……可为痛器流涕长太息者矣。」也作「恸哭流涕」。
《漢語大詞典》:淹涕
掩面哭泣。淹,同“ 掩 ”。 晋 潘岳 《西征赋》:“眷 巩 洛 而淹涕,思缠緜於坟塋。”
分類:掩面哭泣
《國語辭典》:向隅而泣  拼音:xiàng yú ér qì
面对墙角孤独的哭泣。语出汉。刘向《说苑。卷五。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后泛称孤独绝望的哭泣。也作「向隅独泣」。
《漢語大詞典》:行号卧泣(行號卧泣)
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极。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自皇家祸乱,亟积寒暄,九州万国之人,蟠木流沙之地,莫不行号卧泣,想望休平。”
《国语辞典》:敛笑而泣(敛笑而泣)  拼音:liàn xiào ér qì
收敛笑容转为哭泣,由喜而悲。如:「她一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不禁敛笑而泣。」
《国语辞典》:泣下如雨  拼音:qì xià rú yǔ
低声哭泣,眼泪像雨一般流下。形容极度的悲哀伤痛。《聊斋志异。卷五。封三娘》:「十一娘因述病源,封泣下如雨。」
《国语辞典》:泣下沾襟  拼音:qì xià zhān jīn
低声哭泣,眼泪沾湿衣襟。形容内心极为悲痛。三国魏。阮籍〈乐论〉:「昔季流子向风而鼓琴,听之者泣下沾襟。」
《国语辞典》:如诉如泣(如诉如泣)  拼音:rú sù rú qì
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比喻声音凄楚哀怨。《东周列国志》第六八回:「师涓重整弦声,备写抑扬之态,如诉如泣。」也作「如泣如诉」。
《国语辞典》:号啕大哭(号啕大哭)  拼音:háo táo dà kū
大声哭泣。如:「妹妹不小心跌倒而坐在地上号啕大哭。」
分类:大声哭泣
《国语辞典》:黄帝乘龙(黄帝乘龙)  拼音:huáng dì chéng lóng
黄帝骑著龙上天,臣子无法跟随,只能抱著拉断的龙髯和遗落的弓哭泣。见《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后比喻仙去或帝王、权臣的去世。
《国语辞典》:向隅独泣(向隅独泣)  拼音:xiàng yú dú qì
面对墙角独自哭泣。形容孤单绝望而伤心哭泣。参见「向隅而泣」条。唐。杜牧〈上吏部高尚书状〉:「每遇时移节换,家远身孤,吊影自伤,向隅独泣。」
《国语辞典》:相拥而泣(相拥而泣)  拼音:xiāng yǒng ér qì
因为情绪激动而互相拥抱哭泣。如:「台风灾民一见到亲人,不禁相拥而泣。」
《国语辞典》:泫然欲泣  拼音:xuàn rán yù qì
流泪而将哭泣的样子。如:「她那副泫然欲泣的表情,像是受到极大的委屈。」
分类:流泪哭泣
《国语辞典》:啼啼哭哭  拼音:tí ti kū kū
哭泣不止。《儒林外史》第一回:「只见许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过。」《红楼梦》第一○三回:「他跟了一个破老婆子出了门,在街上啼啼哭哭的雇了一辆破车。」也作「哭哭啼啼」。
分类:哭泣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