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哈拉  拼音:hā la
油质食物的酸腐味。也作「哈喇」、「哈辣」。
《国语辞典》:哈拉库图(哈拉库图)  拼音:hā lā kù tú
地名。距青海省治一百五十公里,为青海入关第一要隘。
《国语辞典》:撒哈拉沙漠  拼音:sā hā lā shā mò
Sahara Desert
地名。位于非洲北部的大沙漠,北起亚特拉斯山,南至苏丹,西起大西洋岸,东至尼罗河,面积九百零六万五千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沙漠,气候燥热。
《漢語大詞典》:哈拉帕文化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代表遗址有哈拉帕及摩亨约、达罗(均在今巴基斯坦境内)。存在时期约为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到前2000年代中期。属青铜文化。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种植多种作物,最早栽培棉花;城市规模宏大;陶器、青铜器工艺精良;并产生了文字。
《漢語大詞典》:阿姆哈拉人
又译“安哈拉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约1700万人(1985年)。讲安哈拉语,通用英语。多信基督教。男女行割礼。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发达。
《国语辞典》:西非  拼音:xī fēi
West Africa
非洲西部地区。指北起撒哈拉沙漠,南达几内亚湾,东抵喀麦隆边界,西至大西洋沿岸的非洲国家。昔日为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今已独立为茅利塔尼亚、塞内加尔、甘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索、狮子山、赖比利亚、象牙海岸、迦纳、多哥、贝南和奈利及利亚等国家。
《国语辞典》:混同江  拼音:hùn tóng jiāng
河川名。由黑龙江、松花江二江在同江县的哈拉乌苏合流而成。因松花江含沙较多,江水北黑南黄,经久而混,故称为「混同江」。也称为「鸭子河」。
《国语辞典》:阿拉伯沙漠  拼音:ā lā bó shā mò
Arabian Desert
撒哈拉沙漠的东缘部分。位于埃及东部、尼罗河、红海与苏伊士湾之间。为砾漠或岩丘,海拔约三百至一千公尺。植物稀少,富石油等矿产。
《国语辞典》:西洛可风(西洛可风)  拼音:xī luò kě fēng
起自撒哈拉沙漠,吹过南地中海或北非,凡向东吹的南风或西南风,称为「西洛可风」。这种风乾燥而燠热,多挟带沙尘,常见于七、八月。
《漢語大詞典》:黑非洲
指 非洲 撒哈拉沙漠 以南的广大地区。当地居民主要是黑人。 曾克 《接班人》:“他为 日本 人民、 黑非洲 人民写颂歌。”亦省作“ 黑非 ”。 陈毅 《寄耿星同志》诗:“ 黑非 独立惊鼙鼓,数行韵语报平安。”
《漢語大詞典》:阿拉伯非洲
泛指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北的非洲。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通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其历史文化发展同撒哈拉以南的黑种人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