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一道汤(一道汤)  拼音:yī dào tāng
北平方言。指品德、为人不相上下。通常含有贬损的意思。如:「那两个人是一道汤,谁也好不到那儿去。」
《漢語大詞典》:孚尹旁达(孚尹旁達)
亦作“ 孚尹明达 ”。 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孔子家语·问玉》:“君子比德於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 宋 叶适 《中奉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铭》:“公孚尹明达,既早慧,长益贯研古今,出其英华,皆有新意。” 清 钱谦益 《吴中名贤表扬续议》:“性廉静,见非义,气色艴然,不可犯干,闇然躬行,孚尹旁达。”参见“ 孚尹 ”。
《漢語大詞典》:孚尹
(1).玉的色彩。礼记·聘义:“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孚尹旁达,信也。” 郑玄 注:“孚,读为浮。尹,读如竹箭之筠。浮筠,谓玉采色也。”
(2).比喻诗文的文采。 清 钱谦益 《陆敕先诗稿序》:“以性情为精神,以学问为孚尹。有志于缘情綺丽之诗,而非以儷花鬭叶颠倒相上者也。”
《国语辞典》:斗南一人  拼音:dǒu nán yī rén
品德或才学独步当时的人。语本《新唐书。卷一一五。狄仁杰传》:「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分类:品德才学
《國語辭典》:怀瑾握瑜(懷瑾握瑜)  拼音:huái jǐn wò yú
瑾、瑜皆为美玉。怀瑾握瑜比喻怀有高贵的美德与才能。《楚辞。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梁书。卷五五。豫章王综传》:「怀瑾握瑜空掷去,攀松折桂谁相许。」
《國語辭典》:嫉贤妒能(嫉賢妒能)  拼音:jí xián dù néng
嫉妒比自己有才德的人。《孤本元明杂剧。庞掠四郡。第三折》:「他也不知道,似这等贪赃坏法,嫉贤妒能,理当如此也。」也作「妒贤嫉能」。
《漢語大詞典》:桂折兰摧(桂折蘭摧)
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元 曹之谦 《吊王内翰从之》诗:“山瞻斗仰名空在,桂折兰摧恨未休。”
《国语辞典》:冰壶玉尺(冰壶玉尺)  拼音:bīng hú yù chǐ
比喻品德高洁。《元史。卷一八一。列传。黄溍列传》:「及升朝行,挺立无所附,是不登钜公势人之门,君子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玉尺,纤尘弗污。」
分类:品德高洁
《國語辭典》:冰壶秋月(冰壺秋月)  拼音:bīng hú qiū yuè
比喻人的品格高洁清亮。《宋史。卷四二八。道学列传二。李侗》:「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
《國語辭典》:朝阳鸣凤(朝陽鳴鳳)  拼音:zhāo yáng míng fèng
比喻直言敢谏。参见「凤鸣朝阳」条。
《國語辭典》:白璧无瑕(白璧無瑕)  拼音:bái bì wú xiá
洁白玉上毫无瑕疵。比喻人或事的十全十美。如:「对自己品行修养的期许,要求达到如白璧无瑕般的境界。」也作「白玉无瑕」。
《漢語大詞典》:闇饰(闇飾)
谓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注意修饬自己的品德和行为。荀子·大略:“上好羞,则民闇饰矣。”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羞当为义。羞字上半与义同,又涉上文两羞字而误也。上好义则民闇饰者,言上好义,则民虽处隐闇之中,亦自脩饰,不敢放於利而行也。” 汉 贾谊 新书·大政下:“圣明则士闇饰矣。”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上好礼则民闇饰,上好货则下死利也。”
《國語辭典》:德才兼备(德才兼備)  拼音:dé cái jiān bèi
品德高尚,才能出众。如:「一时间要找到德才兼备的俊秀,确实不太容易。」
《漢語大詞典》:道德品质
也称“德性”,简称“品德”。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由道德信念、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因素构成。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國語辭典》:年高德劭  拼音:nián gāo dé shào
语本汉。扬雄《法言。孝至》:「吾闻诸传:『老则戒之在得』。年弥高而德弥劭者,是孔子之徒与!」指年纪大而有德望。明。张四维《双烈记》第二出:「终南山有一隐士,年高德劭,时望所尊,人皆称为陈公。」后用为祝寿用语。也作「德高年劭」、「德硕年高」、「德劭年高」。
《漢語大詞典》:使贤任能(使賢任能)
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曰:‘吾使贤任能,各殊其事,孤虚心高望,冀闻报復之谋,今咸匿声隐形,不闻其语,厥咎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