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13,分20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和峤专车
和靖
和銮
鹤子参和鸣
花气百和香
永和
灵和柳(又作:灵和标格)
囊药未陈
曲子压和凝
善和书
苏和仲
泰和汤
羲和
羲和湎淫
元真子
典故
和峤专车

相关人物
和峤
 
荀勖


《晋书》卷四十五《和峤传》
和峤字长舆,汝南西平人也。祖洽,魏尚书令。父逌,魏吏部尚书。峤少有风格,慕舅夏侯玄之为人,厚自崇重。有盛名于世,朝野许其能整风俗,理人伦。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太傅从事中郎庾顗见而叹曰:「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磥砢多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贾充亦重之,称于武帝,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中书令,帝深器遇之。旧监令共车入朝,时荀勖为监,峤鄙勖为人,以意气加之,每同乘,高抗专车而坐。乃使监令异车,自峤始也。

例句

管宁割席,和峤专车。 李瀚 蒙求

典故   
和靖
 
相关人物
林逋


《宋史》卷四百五十七〈隐逸列传上·林逋〉~3432~
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薛映、李及在杭州,每造其庐,清谈终日而去。尝自为墓于其庐侧。临终为诗,有「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之句。既卒,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
《林和靖诗集》卷首〈林和靖先生诗集序〉
天圣中,闻钱塘西湖之上有林君,崭崭有声,若高峰瀑泉,望之可爱,即之愈清,挹之甘洁而不厌也……君在咸平、景德间已大有闻。会天子修封禅,未及诏聘,故终老而不得施用于时……君既老,朝庭不欲强起之,而令长吏岁时劳问。及其殁也,谥曰「和靖先生」。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先生讳逋,字君复,年六十一。其诗时人贵重甚于宝玉,先生未尝自贵也,就,辄弃之,故所存百无一二焉。
典故

《毛诗正义》卷十之一〈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蓼萧〉~349~
「和鸾雍雍,万福攸同。」汉·毛氏传:「在轼曰和,在镳曰鸾。」东汉·郑玄笺:「此说天子之车饰者。」

例句

秘殿临轩日,和銮返正年。 郑谷 入阁

典故
鹤子参和鸣


《周易注疏》卷六〈中孚〉~33~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初九,虞吉,有它不燕。《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唐·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如鹤之鸣于幽远,则为其子所和。」
典故
花气百和香


《全唐诗》卷三百三十一〈即事〉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案:胡了切。】行云浮日光【皛皛行云无日光】。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典故
永和
 
兰亭会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例句

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 刘言史 上巳日陪襄阳李尚书宴光风亭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孟浩然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不因醉本兰亭在,兼忘当年旧永和。 李商隐 寄在朝郑曹独孤李四同年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誇。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人逢毂阳望,春似永和年。 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兰亭旧趾虽曾见,柯笛遗音更不传。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陵秀才

从今留胜会,谁肯画兰亭。 李群玉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一作张文新诗)

流觞想兰亭,捧剑传金人。 李适 三日书怀因示百僚

地殊兰亭会,人似山阴归。 权德舆 和九华观见怀贡院八韵

兰亭应驻楫,今古共风光。 武元衡 送寇侍御司马之明州

兰亭旧都讲,今日意如何。 温庭筠 赠越僧岳云(一作雪)二首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独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一作亭)重阳宴集作

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 皇甫冉 三月三日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一作刘长卿诗)

典故
张绪风流
  
灵和标格

相关人物
张绪


《南史》卷三十一《张裕传》附《张绪传》
绪吐纳风流,听者皆忘饥疲,见者肃然如在宗庙。虽终日与居,莫能测焉。刘悛之为益州,献蜀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缕。时旧宫芳林苑始成,武帝以植于太昌灵和殿前,常赏玩咨嗟,曰:「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其见赏爱如此。王俭为尚书令、丹阳尹,时诸令史来问讯,有一令史善俯仰,进止可观。俭赏异之,问曰:「经与谁共事?」答云:「十馀岁在张令门下。」俭目送之。时尹丞殷存至在坐,曰:「是康成门人也。」

例句

梓泽花犹满,灵和柳未凋。 唐彦谦 汉代

不知新到灵和殿,张绪何如柳一枝。 唐彦谦 贺李昌时禁苑新命

假饶张绪如今在,须把风流暗里销。 李山甫 柳十首

桥北桥南千万条,恨伊张绪不相饶。 牛峤 杨柳枝五首

马卿山岳金相似,张绪风情柳不如。 贯休 上卢使君二首

风神何蕴藉,张绪正当年。 郑谷 寄左省韦起居序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袅长条。 韩偓

风流似张绪,别后见垂杨。 韩翃 送张渚赴越州

典故
囊药未陈

相关人物
王和平


《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传·王和平传》
北海王和平,性好道术,自以当仙。济南孙邕少事之,从至京师。会和平病殁,邕因葬之东陶。有书百馀卷,药数囊,悉以送之。后弟子夏荣言其尸解,邕乃恨不取其宝书仙药焉。

例句

肘后符应验,囊中药未陈。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典故
曲子压和凝


《北梦琐言》卷六
晋相和凝,少时好为曲子词,布于汴、洛。洎入相,专托人收拾焚燬不暇。然相国厚重有德,终为艳词玷之。契丹入夷门,号为「曲子相公」。
典故
善和书


《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三〈柳宗元五·寄许京兆孟容书〉~5790~
家有赐书三千卷,尚在善和里旧宅,宅今已三易主,书存亡不可知。皆付受所重,常系心腑,然无可为者。
典故
苏和仲

相关人物
苏轼


《栾城后集》卷二十二〈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公讳轼,姓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
典故

《说郛》卷七十三
宋。邵雍《无名公传》:喜饮酒,尝命之曰泰和汤。
典故
相关人物
和氏
 
羲氏


《尚书·虞书·尧典》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旧题汉·孔安国传:「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时之官,故尧命之,使敬顺昊天。」

例句

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闰月

用为羲和天为成,用平水土地为厚。 杜甫 可叹

典故
羲和湎淫

相关人物
羲和


《史记》卷二《夏本纪》
「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孔安国曰:「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时之官。太康之后,沈湎于酒,废天时,乱甲乙也。」

例句

昔在羲和,湎浮不修。 顾况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燕于巢

典故 
烟波钓客
   
相关人物
张志和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隐逸列传·张志和〉~5608~
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始名龟龄。父游朝,通庄、列二子书,为象罔、白马證诸篇佐其说。母梦枫生腹上而产志和。十六擢明经,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赐名。后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著玄真子,亦以自号。有韦诣者,为撰内解。志和又著太易十五篇,其卦三百六十五。善图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成。尝撰渔歌,宪宗图真求其歌,不能致。李德裕称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云。
《國語辭典》:孤山  拼音:gū shān
1.孤立的山头。
2.山名。位在浙江省杭县的西湖,界于里外二湖之间,宋代林逋隐居于此山的北麓。
《漢語大詞典》:林处士(林處士)
宋 林逋 的别称。 宋 梅尧臣 有《对雪夜访林处士》诗。 清 邵长蘅 《夜游孤山记》:“偕学士,呼小艇,渡 孤山 麓,从一奚童,登 放鹤亭 ,徘徊 林处士 墓下。”
分類:林逋
《漢語大詞典》:逋仙
宋 林逋 隐于 西湖 孤山 ,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人谓之“梅妻鹤子”,后世常以“逋仙”称誉之。 元 薛昂夫 《殿前欢·冬》曲:“自 逋仙 去后无高士,冷落幽姿。” 明 何景明 《画鹤赋》:“谢 逋仙 於 西湖 ,展 少保 之 青田 。” 明 无名氏 《精忠记·临湖》:“远望青山山色奇, 逋仙 放鹤鹤高飞。”
《国语辞典》:林逋  拼音:lín bū
人名。(西元967~1028)字君复,北宋钱塘人。性恬淡好古,擅长行书,好作诗,隐居西湖孤山,终身不仕,不娶,以植梅养鹤为乐,世称「梅妻鹤子」。诗风淡远,多写隐居生活和淡泊心境,卒谥和靖先生。著有《和靖诗集》、《西湖纪逸》等。
《漢語大詞典》:和銮(龢鑾)
同“ 和鸞 ”。 汉 班固 《东都赋》:“登玉輅,乘时龙,凤盖棽丽,和鑾玲瓏。”后汉书·崔駰传:“岂暇鸣和鑾,清节奏哉?” 宋 江休复 《牟驼冈阅马》诗:“军戎选轻捷,和鑾御调柔。”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一:“古者登车有和鑾之音,谓马动则鑾鸣,车动则和应也。鑾或作鸞,其义皆同。鸞以其有声;鑾以其金为之也。”
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龢”,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鑾”。文选·班固〈东都赋〉:“凤盖棽丽,龢鑾玲瓏。” 李周翰 注:“和鑾,铃也。”参见“ 和鑾 ”。
《漢語大詞典》:灵和柳(靈和柳)
南史·张绪传:“ 刘悛 之为 益州 ,献 蜀 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缕。时旧宫 芳林苑 始成, 武帝 以植於 太昌 灵和殿 前,常赏玩咨嗟,曰:‘此杨柳风流可爱,似 张绪 当年时。’”后遂以为咏柳常用之典。 唐 唐彦谦 《汉代》诗:“梓泽花犹满, 灵和 柳未凋。” 宋 陆游 《小市》诗:“楼臺到处 灵和 柳,帘幕谁家 子晋 笙?” 明 夏完淳 《宴送盛伯含之金陵》诗:“旧京无限 灵和 柳,折尽东风第一枝。”
《漢語大詞典》:泰和汤(泰和湯)
指酒。 宋 辛弃疾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词:“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参见“ 太和汤 ”。
分類:
《漢語大詞典》:太和汤(太和湯)
(1).即酒。 宋 邵雍 《无名公传》:“生喜饮酒,尝命之曰‘大和汤’。” 宋 邵雍 《林下五吟》诗之一:“安乐窝深初起后,太和汤釅半醺时。”
(2).谓沸水。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二·热汤
分類:沸水
《國語辭典》:羲和  拼音:xī hé
1.称唐虞时掌历法之官羲氏及和氏。
2.神话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人。《广雅。释天》:「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
《漢語大詞典》:元真子
即 玄真子 。 唐 张志和 的别号。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 张志和 ﹞坐事贬 南浦 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復仕,居江湖,自称 烟波钓徒 。著《玄真子》,亦以自号。” 清 吴伟业 《赠武林李笠翁》诗:“前身合是 元真子 ,一笠沧浪自放歌。”
分類:张志和
《國語辭典》:烟波钓徒(煙波釣徒)  拼音:yān bō diào tú
唐朝张志和亲丧之后,辞官隐居于江湖之间,自称「烟波钓徒」。见《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张志和传》。后以烟波钓徒比喻隐居湖海,不慕荣利的人。
《國語辭典》:玄真  拼音:xuán zhēn
1.事物的本真。晋。江统〈函谷关赋〉:「睹浮伪于末俗,思玄真乎大庭。」
2.道教称玉为「玄真」。《抱朴子。内篇。仙药》:「玄真者,玉之别名也。令人身飞轻举。」
《漢語大詞典》:玄真子
(1).传说中的古神仙。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五:“曷见 玄真子 ,观世玉壶中?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2). 唐 张志和 坐事贬 南浦 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 烟波钓徒 ,著《玄真子》,亦以自号。参阅《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后泛指归隐江湖之人。 宋 范成大 《次韵致远自毘陵见寄》:“故情若问 玄真子 ,依旧江头把钓竿。”
《漢語大詞典》:玄真子
(1).传说中的古神仙。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五:“曷见 玄真子 ,观世玉壶中?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2). 唐 张志和 坐事贬 南浦 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 烟波钓徒 ,著《玄真子》,亦以自号。参阅《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后泛指归隐江湖之人。 宋 范成大 《次韵致远自毘陵见寄》:“故情若问 玄真子 ,依旧江头把钓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