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洺州广平人,字伯均。阎伯屿从父弟,李嘉祐内弟。初受业于萧颖士。颖士卒,作《兰陵先生诔》、《萧夫子集论》,盛称其文章。代宗大历中,为江州判官,曾至湖州,与皎然等唱和联句。与女诗人李季兰亦甚密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伯均,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代宗朝户部侍郎阎伯屿从父弟,李嘉祐内弟。大历中为江州判官,曾至湖州,与皎然等唱和。与女诗人李季兰关系密切。包何、李嘉祐等均有赠诗。初,士和受业于萧颖士,颖士卒,士和著《兰陵先生诔》、《萧夫子集论》,盛推其文章。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五、《新唐书·柳并传》及皎然等人诗。《全唐诗》存与皎然等联句4首,误作严伯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9—824 【介绍】: 唐僧。姓氏里居不详。少入法门,先参马祖道一,祖为立名天然。又师石头希迁禅师受戒法。居天台华顶三年,礼国一大师。宪宗元和中上龙门山,与庞居士、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曾于洛阳慧林寺燃木佛御寒,名震都下。十五年卜南阳丹霞山结庵。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9—824 姓氏居里不详,禅宗僧人。少习儒典,后转奉佛法。先参马祖道一,又师石头希迁,再诣马祖,寻入南阳丹霞山,转次居天台山莲华顶三载,又礼国一禅师。宪宗元和初,上龙门香山,与伏牛自在为莫逆交。曾于惠林寺焚木佛以御冬。元和十五年(820),再入丹霞山,世称丹霞和尚。穆宗长庆四年(824)卒。谥智通禅师。《祖堂集》卷四、《宋高僧传》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一四有传。《祖堂集》存其歌偈5首。《全唐诗续拾》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不知何许人。先以冠带见石头迁禅师于南岳。执㸑三年。始遂落发。复得戒于岳寺之希律师。即造江西大寂法会。大寂甚奇之。俄居天台华顶三年。寻诣径山。礼国一。元和中。登龙门香山。善伏牛禅师。尝客惠林寺。时天大寒。因取木佛像烧之。以自燠。或讥其拨无因果。曰吾欲以茶毗舍利尔。曰木头安从得舍利。然笑曰。若是则可更取几尊来焚。 元和三年。游洛阳晨。出横卧天津桥上。会留守郑公驺从过之。呵不为动。公使问何人。然徐仰视而应曰。无事僧。公异之。乃奉束帛袭衣。月给米面。自是归信者益众。十五年春。乃结庵南阳之丹霞山。以便林泉之乐。一日谒忠国师。先问侍者。国师在否。者云。在即在。只是不见客。然云。太深远生。者云。佛眼亦觑不见。然云。龙生龙子。凤生凤儿。国师睡起。者以告国师乃打十棒趁出。然闻之云。不谬为一国之师。明日却往礼拜。见国师。便展坐具。国师云。不用不用。然退步。国师云。如是如是。然却进前。国师云。不是不是。然绕国师一匝便出。国师云。去圣时遥。人多懈怠。三十年后。觅此汉也难得。 然访庞居士见女子灵照。取菜次。然云居士在否。女子放下菜篮。敛手立。然又云居士在否。女子提菜篮去。然上堂阿你浑家。切须保护一灵之物。不是你造作名貌得。更说什么荐与不荐。阿你自看。善巧方便。不从外得。善巧是文殊。方便是普贤。你更拟趁逐甚么物。如今学者。纷纷扰扰。皆是参禅问道。我此间。无道可脩。无法可證。若识得释迦只者凡夫。是阿你须自看取。莫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夜里暗双陆。赛采若为生。无事珍重。长庆四年六月。趣门人备汤沐曰。吾有远役。竟戴笠策杖蹑履。垂一足。未及地而逝。寿八十六。膳部员外郎镏轲撰碑文。谥智通塔号妙觉。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天然。不知何许人也。少入法门而性梗槩。谒见石头禅师默而识之。思召其自体得实者。为立名天然也。乃躬执爨凡三年始遂落饰。后于岳寺希律师受其戒法。造江西大寂会。寂以言诱之。应答雅正。大寂甚奇之。次居天台华顶三年。又礼国一大师。元和中上龙门香山。与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后于慧林寺遇大寒。然乃焚木佛像以禦之。人或讥之。曰吾茶毗舍利。曰木头何有。然曰。若尔者何责我乎。元和三年晨过天津桥横卧。会留守郑公出。呵之不去。乃徐仰曰。无事僧。留守异之。乃奉束素衣两袭月给米面。洛下翕然归信。至十五年春言。吾思林泉。乃入南阳丹霞山结庵。以长庆四年六月。告门人曰。备沐浴吾将欲行矣。乃戴笠策杖入屦垂一足。未及地而卒。春秋八十六。膳部员外郎刘轲撰碑纪德焉。敕谥智通禅师。塔号妙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少入法门。谒见石头禅师。躬执爨三年。始遂落饰。后于岳寺希律师受戒法。造江西大寂。应答雅正。大寂甚奇之。次居天台华顶三年。又礼国一大师。元和中。上龙门香山。与伏牛禅师。为物外交。后于慧林寺遇大寒。然乃焚木佛像以禦之。人或讥之曰。我茶毗舍利。曰木头何有。然曰。若尔者何责我乎。元和三年晨过天津桥横卧。会留守郑公出。呵之不去。乃徐仰曰。无寺僧。留守异之。乃奉束素衣两袭。月给米面。洛下翕然归信。至十五年春。言吾思林泉。乃入南阳丹霞山结庵。以长庆四年六月。告门人曰。备沐浴。吾将欲行矣。乃戴笠策杖入。履垂一足。未及地而卒。春秋八十六。刘轲撰碑。敕谥智通。塔号妙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0—823 【介绍】: 唐僧。富阳人,俗姓秦。工诗。初出家于灵隐山,为海和尚弟子。肃宗至德二年,试经得度,居天竺寺。代宗永泰初,从□法师学律。尝为寺经营十二年,置田亩,岁收万斛。德宗贞元中,退居西岭,人称西岭和尚。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出富春秦氏。七岁。灵隐山白云峰海和尚。见而抚其顶曰。此儿目如青莲。苟能舍家。以从吾游。必有善称。其父以为然。至德二年。诏天下白衣。通佛经七百纸者。听为比丘。标以其选得度。仍隶住天竺寺。永泰初。依顗律师。受具于灵光寺。时已推其善于护持。贞元中。别治室西岭下。谓之草堂。而吟啸之乐。非世间名利之迹所可到。杭人号西岭和尚。辞章高媲古作者。与吴兴如昼。会稽灵彻。相酬唱时。语见昼传。右庶子姑臧李公益云。重名之下。果有斯文。景陵陆羽云。夫日月云霞为天标。山川草木为地标。圣贤豪杰为人标。推能归美为德标。居闲趣寂为道标。呜呼品藻之极至。引天地人。以匹拟之。则其诚敬诚慕之心何如。故一时名公钜卿。林下英彦。莫不绸缪投分。慷慨论交。长庆三年六月七日。示灭于所居。是冬之十月二日。葬之山中。寿八十四。腊五十八。开成五年郑素卿。立碑颂德焉。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道标。富阳秦氏。七岁。神气清茂。有沙门过而识之。劝令出家。至德二年。诏通佛经七百纸者命为比丘。师首中其选。得度。居南天竺寺。护戒甚严。永泰中。住持奏赐寺额。居十二年。其徒多归之。常于灵鹫峰之南西岭下葺茅为堂。号西岭草堂。怡然养浩。不干人事。尤工诗章。搜鍊精巧。与吴兴皎然会稽灵彻鼎立齐声。时人有洞冰雪摩云霄之誉。称西岭和尚。一时名公如李益白居易陆羽之流皆敬之。长庆三年示寂。葬于山中。 赞曰。 出尘异相  挺见垂髫  业真空法  怡然养高 适意吟咏  配雅与骚  名标当世  可摩云霄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道标。富阳人也。俗姓秦氏。其远祖与羸同姓。世为汧陇大族。及晋东渡衣冠随之。后为杭人也。其高曾至王父。皆沿以儒素不甘为吏。故州里尊奉之。标生则孤明。长而深趣。老而坚固。盖良善之因有自来矣。年七岁时神清气茂不杂凡童。倏有大沙门手摩其顶曰。此孺子目秀如青莲。得非我释氏之威凤乎。苟能舍家必有善称。不然乘云霓薄天汉。吾不可得而知也。父允其请。遂为灵隐山白云峰海和尚弟子。妙高之上唯日月是丽。娑竭之宫固云雷斯蓄。至德二年诏白衣通佛经七百纸者。命为比丘。标首中其选。即日得度。蒙配天竺寺焉。永泰初受具品于灵光寺顗律师。登以护戒严谨为时所推毗奈多罗之言罔不该贯。凡度人戒计六坛为众紏绳。经一十二载。置田亩岁收万斛。置无尽财与众共之。贞元中以寺务克丰。我宜宴息。乃择高爽得西岭之下。葺茅为堂。不干人事。用养浩气焉。标经行之外尤练诗章。辞体古健比之潘刘。当时吴兴有昼。会稽有灵澈。相与詶唱递作笙簧。故人谚云。霅之昼能清秀。越之澈洞冰雪。杭之标摩云霄。每飞章寓韵。竹夕华时。彼三上人当四面之敌。所以辞林乐府常采其声诗。由是右庶子姑臧李公益书云。重名之下果有斯文。西还京师有以誇耀。又景陵子陆羽云。夫日月云霞为天标。山川草木为地标。推能归美为德标。居闲趣寂为道标。名实两全品藻斯当。尔后声价轶于公卿间。故与之深者有相国李公吉甫大司空严公绶。右仆射韩公皋。礼部侍郎吕公渭。滑毫节制卢公群。襄阳节制孟公简。同州刺史李公敷。凤翔尹孙公璹。浙东廉使贾公全中书舍人白公居易。隋州刺史刘公长卿。户部侍朗丘公丹。外郎裴枢。秘阁严维。小谏朱放越。廉问薛戎夕。拜卢元辅。常州释元浩。润州释南容。金华释乾辅。吴门释光严。上都释智崇等。并心交尘外分契林中。万境在空驱之为射御。五峰满眼立之为疆场。文雄而再鼓不衰。神王而一战自胜者也。以长庆三年示有微疾。六月七日归灭于所居兰若。至冬十月三日葬于旧山春秋八十有四。法腊五十八。弟子如玢如𧦬行俭省言常俭智猷日超等。皆得师之法。仿仰不遑。空围绕于栴檀恨满盈于石室。至今杭民谓之西岭和尚矣。开成五年中郑素卿录德行刊碑颂。立于天竺山之东墟存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1—821 【介绍】: 唐僧。湖州吴兴人,俗姓李。早岁投径山出家。受戒后,乃往诸方参学,终嗣马祖道一。好隐栖山谷,常住伏牛山,世称伏牛和尚。曾至龙门、王屋、嵩山寻访古迹,与丹霞天然为莫逆交。作《三伤歌》,劝诫世人,宣扬禅旨,盛传当世。后卒于随州开元寺。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1—821 俗姓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早岁投径山出家,受具足戒后,乃往诸方参学,终嗣马祖道一。好隐山谷,常住伏牛山,世谓之伏牛和尚,与天然禅师为莫逆交。尝寻访古迹于龙门、王屋、嵩山,作《三伤歌》,盛传当世。穆宗长庆元年(821)卒于随州开元寺。《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传》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景德传灯录》卷三〇、《鉴诫录》卷一〇收诗3首。《全唐诗外编》录此3诗,署伏牛上人。敦煌遗书斯五五五八卷存2首,但云为香严智闲作。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744—约825 俗姓周,南康(今属江西)人。年已长始出家,后嗣马祖道一。至庐山五老峰,爱其灵异,遂止住数年。世称高城和尚。敬宗宝历中卒,年82岁。《宋高僧传》卷二〇有传。《祖堂集》卷一四收长篇歌行1篇,《宗镜录》曾多次节引,《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南康周氏子也。家世业儒。后尤进于岐黄之学。凡僧之有疾者。召之使治。必投之良剂。起其危笃。而辞其谢礼。以故多从林下游。而禅悦法喜之益。尤所慕嗜。遂依郡之平田山宝积院沙门师愿。而落发焉。寻谒大寂禅师于豫章。得心法。登庐山。卜居五老峰。食橡栗。饮溪涧。如是数年。而神人仙圣或过之。俄施币云委。而户屦响臻矣。宝历中。示寂。寿八十二。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法藏。俗姓周氏。南康人也。稚龄爽俊始研寻史籍。而于医方明得其工巧。同支法存之妙用焉。有门僧卧疾。几云不救。藏切脉处方。信宿平复。其僧多接谈玄。自尔萌出尘之意。年已长矣。恳辞亲投本郡平田山宝积院从愿师下。受教纳戒。后游谒大寂禅师。言喻若石之投水。翛然北下庐山登五老峰。爱其灵异独止寒林。采橡栗掬溪涧。聊延形气而止数年有二仙乘云而来。终日谈论。或留宵宿。或经月不来。或继日而至。他人有见者旁说不同。及乎学僧臻萃全无踪迹。又一日告辞藏云。且归山去师当好住。由是道且馨香檀越共营一院。宝历中示灭。年八十二。其年三月四日入塔云。 系曰。藏隐五老峰。时二仙来终日谈论者何。通曰。昔刘向辑列仙云。若干人见于内典欤。又裴周桐柏三真人弟子。各半学佛法可非来问道乎。诗中草虫之应阜螽同也。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5—818 俗姓徐,衢州须江(今浙江江山)人。嗣马祖道一。后住信州鹅湖,世称鹅湖和尚。德宗、顺宗、宪宗三朝皆曾应诏入内问对。卒谥慧觉大师。《祖堂集》卷一五、《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祖堂集》、《缁门警训》卷二存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字元贞。姓徐氏。会稽萧山人。生而秀朗。甫七岁。父以经典训之。日可忆数千言。年十二。投山阴灵隐寺。习内法。开卷辄通。见者叹赏。属中宗以龙飞。恩度天山僧道。都督胡元礼。考试经。义格第一。获剃染。配贯昭玄寺。自兹听习尤勤至。开元初。从吴郡圆律师受具。复就乡里开元寺深律师。究四分学。深公既亡。乃游京师。法华玄俨律师。爱其俊迈。谓之曰。于今传法。非子而谁。未几。乡里称心寺超律师。请任寺职。开元中。以亲丧。转藏经于天台佛陇山。天宝中。筑室于故支遁沃州之地。以居。俗称为北坞者。 始梦。二梵僧告曰。汝于此有二十日缘。宝应初。复梦前僧曰。本期二十日。今过矣。魔贼且至。不宜更住。既而袁晁。据剡丹丘。被害滋甚。义因与大禹回律师。诣左溪朗禅师所。练治止观。于是朝野士大夫。归心焉。相国杜鸿渐。尚书薛兼训。中丞独孤峻。洺州刺史徐峤。其子浩。皆厚善。大历己未岁。五月终于称心。寿八十九。腊六十二。殡于北坞旧居。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大义。字元贞。俗姓徐氏。会稽萧山人也。以天授二年五月五日。特禀神异生而秀朗。七岁父训之以经典。日可诵数千言。年十二请诣山阴灵隐寺求师。因习内法开卷必通。人咸叹之。属中宗正位恩制度人。都督胡元礼考试经义。格中第一。削染配昭玄寺。自兹听习旁赡玄儒。开元初从吴郡圆律师受具。复依本州开元寺深律师学四分律指训。义因游长安。深公已亡。乃抠衣法华寺玄俨律师。其俊迈出伦。俨云。于今传法非子而谁。及称心本寺超律师请为寺任。开元中丧亲。誓入天台佛陇转藏经。答劬劳也。天宝中遂筑北坞之室。即支遁沃州之地也。初梦二梵僧曰。汝居此与二十日。至宝应初复梦。曰本期二十日今满矣。魔贼将至不宜更处。无何海贼袁晁窃据剡邑至于丹丘。义因与大禹寺迥律师同诣左溪朗禅师所学止观。而多精达。前后朝贵归心者相国杜鸿渐。尚书薛兼训中丞独孤峻。洺州刺史徐峤次徐浩皆宗人也。以大历己未岁五月终于本院。春秋八十九。僧腊六十三。殡于寺之北坞旧居。因造塔焉。义前后戒坛计二十七登。受戒弟子三万馀人。终时室中闻天乐声验乎生。诵法华经大涅槃经小大乘戒本。以为口业德行非归兜率。不往净土未可议其生处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7—818 【介绍】: 唐僧。常州人,俗姓宣。初入京选官,路经洪州开元寺,谒马祖道一,闻禅旨而感悟,遂出家。德宗贞元初,入天台山,住白沙道场。贞元末,移住越州五泄山,世称五泄和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7—818 俗姓宣,常州(今属江苏)人。初入京选官,路经洪州开元寺,谒马祖道一,闻禅旨而出家。德宗贞元初,入天台山,住白沙道场。约于贞元末年住越州五泄山,世称五泄和尚。《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传》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祖堂集》卷一五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毗陵宣氏子。成立之岁。本期射策登第。以荣亲里。闻预章马大师聚徒说法。因往观焉。目击道存。遂求薙染。受具后。乃谒石头迁和尚而悟旨焉。贞元初。入天台山中。居隋智者之白沙道场。阅二载。虎依以产子于近林。意颇驯扰。初智者之来建道场。凡一十二所。记之曰。此地妙严。非杂器所居。若能居此。与吾无异。故默盘桓不忍去。后又徙东道场。地愈益深僻。俄夜雷震。大树摧压崖谷。人以为必累及默所止庵。旦视之。无损也。尝游东白山。中毒。邻翁为召医。谢遣之。独闭门燕坐。出污而愈。既化浦阳。乃赴阳灵戍将李望五泄之请。元和初旱甚。默偶循涧而步。见青蛇大矫润旁。瞪视过客。略不动。默咄之曰。百姓且渴死。汝宁无慈悲心耶。夜果大雨洽境内。会平昌孟简。以中承廉问淅东。下教悉废管内寺院之学徒散逸者。暨阳令曹胄状举默德行。足以庇民社。许重造院以示尊显。 僧问何物大于天地。答曰。无人识得伊。僧曰。还可彫琢也无。答曰。汝试下手看。僧问此个门中。始终事如何。答曰。汝道只今底。成来得多少时也。僧曰。学人不会。答曰。我此间无汝问底。僧曰。岂无和尚接人处。答曰。待汝求接。我即接。僧曰。便请和尚接。答曰。汝欠少个甚么。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澡盥焚香嘱累。端坐而逝。寿七十二。腊四十一。高僧智闲。录其平生事迹行世。
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灵默。俗姓宣。毗陵人也。本成立之岁悦学忘疲。约以射策。登第以荣亲里。承豫章马大师聚众敷演造禅关。马师振容而示相。默密契玄机。便求披剃。若熟痈之待刺耳。受具之后苦练行门确乎不拔。贞元初入天台山中。有隋智者兰若一十二所。悬记之曰。此地严妙非杂器所栖。若能居此与吾无异。默因住白砂道场经于二载。猛虎来驯近林产子意有所依。又住东道场。地僻人稀。山神一夜震雷暴雨悬崖委坠。投明大树倒欹庵侧树枝交络。茅苫略无少损。遐迩闻旃皆来观叹。后游东白山。俄然中毒。而不求医。闭关宴坐。未几毒化流汗而滴乃复常矣。行次浦阳盛化。有阳灵戍将李望。请默居五泄焉。元和初亢阳田畯惶惶。默沿涧见青蛇夭矫瞪目如视行人不动。咄之曰。百姓溪竭苗死。汝胡不施雨救民邪。至夜果大雨合境云足。民荷其赐属平昌孟简中丞廉问浙东废管内兰若。学徒散逸。时暨阳令李胄状举灵山许重造院。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澡沐焚香端坐绳床。嘱累时众溘然而绝。寿龄七十二。法腊四十一。高僧志闲道行峭拔文辞婉丽。亦江左之英达。为默行录焉。
神僧传·卷第八
释灵默。俗姓宣氏。毗陵人也。初参豫章马大师。因住白砂道场。经于二载。猛虎来驯。近林产子意有所依。又住东道场。地僻人稀。山神一夜震雷暴雨悬崖委坠。投明大树倒欹庵侧树枝交络。茅苫略无少损。遐迩闻旃皆来观叹。后游东白山。俄然中毒。而不求医闭关宴坐。未几毒化流汗而滴乃复常矣。元和初久旱民皆狼顾。默沿涧见青蛇夭矫瞪目如视行人不动。咄之曰。百姓溪渴苗死。汝胡不施雨救民耶。至夜果大雨。合境云足。民荷其赐。厥后澡沐焚香。端坐绳床而卒。寿七十二。法腊四十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8—834 【介绍】: 唐僧。郑州新郑人,俗姓王。代宗大历十二年往嵩山会善寺皓律师受具足戒。德宗贞元间住池阳南泉院,三十年间足不下山。文宗太和初陆公亘等迎请下山,北面申礼。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8—834 俗姓王,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人。肃宗至德二载(757)于密县出家。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于嵩山受戒。后嗣马祖道一。自德宗贞元十一年(795)住池州南泉山,历30年不下山。世称南泉和尚。文宗大和初,宣歙观察使陆亘请其下山,四方从学者数百人。《宋高僧传》卷一一、《祖堂集》卷一六、《景德传灯录》卷八有传。后二书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王氏。郑州新郑人。至德二年出家。依密县大隈山大慧禅师祝发。大历十二年。愿且壮矣。寻从嵩山会善寺皓律师。受具戒。律藏教部。靡弗究研。而卒定宗于大寂门下。一日为僧行粥次。马大师问桶里是什么。愿云者老汉。合取口。作恁么语话。自馀同参之流无敢徵诘。贞元十一年。挂锡池阳之南泉山。蘘薜以衣。畬牧以食堙谷刊木。以辟所处。毳袍之侣。交进互退。填拥庭宇。 示众云。道个如如。早是变了也。今时师僧。须向异类中行。归宗云。虽行畜生行。不得畜生报。愿云。孟八郎。又恁么去也。有时云。文殊普贤昨夜三更。起佛见法见。每人与二十棒。趁出院。赵州云和尚棒。教谁吃。愿云。具道王老师。过在什么处。州礼拜而出。愿一日游庄庄主预备礼相待。愿问庄主曰。争知老僧来排辨如此。主云昨夜土地见报愿云。王老师修行无力。被鬼神觑破。僧便问。和尚既是善知识。为什么却被鬼神觑破。答云土地前。更下一分饭著。 有时云。江西马大师。说即心即佛。王老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恁么道。还有过么。赵州出礼拜。时有一僧随问。州上座礼拜。意作么生。州云。汝却问取和尚。僧问愿适来谂上座礼拜。意作么生。答云他却领得老僧意。一日捧钵上堂。黄檗先居第一座不起。愿问曰。长老是什么年中行道。檗云。空王佛时。愿云犹是王老师儿孙在。下去。一日问黄檗云。黄金为墙堑。白银为壁落。此是何人居处。檗云。是圣人居处。云更有一人。居何国土。檗叉手立云。道不得。何不问王老师。檗却理愿前话而问。答云可惜许。又问黄檗定慧等学如何。檗云。十二时中。不依倚一物好。云莫是长老见处么。檗云不敢。云浆水价且置。草鞋钱教阿谁还。一日遇两堂首座争猫儿。愿提起猫儿。问众曰。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即斩之。赵州自外归。愿举似前话。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愿曰汝适来若在。即救得猫儿。陆亘大夫问云。弟子从六合来。彼中还更有身否。答云分明记取。举似作家。陆异日又谓曰。弟子亦薄会佛法。愿问。大夫十二时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愿云犹是阶下汉。陆一日向愿道。肇法师甚奇怪。解道万法同根。是非一体。愿指庭前牡丹花云。时入见此一株花。是梦相似。 示众云。王老师卖身。阿谁要买。一僧出云。某甲买。云不作贵。价不作贱价。汝作么生买。僧无对。后来卧龙代云。属某甲了也。一日与归宗麻谷约同。参礼南阳国师。及行。乃于路上。画一圆相云。道得即去。归宗坐圆相中。麻谷作女人拜。愿云恁么即不须去也。归宗云。是何心行。愿乃相唤而回。大和初宣使陆公护军刘公北面申礼。迎请下山。 八年甲寅十月二十一日示疾。俄有白虹贯后峰。巨石自压。声闻数十里。虎绕林木昼号。识者忧之。十二月二十五日旦。忽戒门人曰。星翳灯幻久矣。勿谓吾有去来也。奄尔而逝。春秋八十七夏。腊五十八。弟子契元文畅等。凡九百人。皆布衣墨巾。执心丧礼。奔赴会葬者。相继于路。哀号之声震林谷。越明年乙卯。乃克奉全身于灵塔。膳部员外郎史馆脩撰刘轲撰文勒碑。追颂德美。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普愿。俗姓王。郑州新郑人也。其宗嗣于江西大寂。大寂师南岳观音让。让则曹溪之蒙子也。于愿为大父。其高曾可知也。则南泉之禅有自来矣。愿在孕母不喜荤血。至德二年跪请于父母乞出家。脱然有去羁鞅之色。乃投密县大隈山大慧禅师受业。苦节笃励胼胝皲瘃。不敢为身主。其师异之。大历十二年愿春秋三十矣。诣嵩山会善寺皓律师受具。习相部旧章究毗尼篇聚之学。后游讲肆上楞伽顶入华严海会。抉中百门观之关钥。领玄机于疏论之外。当其锋者皆旗靡辙乱。大寂门下八百馀人。每参听之后寻绎师说。是非纷错。愿或自默而语。群论皆弭。曰夫人不言乃言尔耳。自后含景匿耀。似不能言者。人以其无法说或扣其关。亦坚拒不泄。时有密赜其机者。微露头角。乃知其非无法说时未至矣。贞元十一年拄锡池阳南泉山。堙谷刊木以构禅宇蓑笠饭牛溷于牧童。斫山畬田种食以饶。足不下南泉三十年矣。夫洪钟不为莛撞发声。声之者故有待矣。太和年初宣使陆公亘前池阳太守。皆知其抗迹尘外为四方法眼。与护军彭城刘公。同迎请下山北面申礼。不经再岁。毳衣之子奔走道途不下数百人。太和甲寅岁十月二十一日示疾。十二月二十三日。有白虹贯于禅室后峰。占之者得非南泉谢世乎。是日西峰巨石崩。声数十里当昼有乳虎绕禅林。而号。众咸异之。二十五日东方明告门人曰星翳灯幻亦久矣。勿谓吾有去来也。言讫而谢。春秋八十七。僧腊五十八。契元文畅等凡九百人。皆布衣墨巾泣血于山门。赴丧会葬者相继于路。哀号之声震于崖谷。乙卯岁门人奉全身于灵塔。从其教也。膳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刘轲钦若前烈追德颂美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50—842 【介绍】: 唐僧。俗姓李,为宗室后裔,生于海汀郡,一作海门郡。自幼出家,依本郡云琮禅师。后诣南岳,从智严习律。终至南康,从马祖道一传禅法。宪宗元和末,年逾七十,迁住萧山法乐寺。晚住杭州盐官海昌院,世称盐官和尚。卒谥悟空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宗室子也。其先播迁。于是生安于海门郡。始娠终娩。皆有瑞相。童时。有异僧款门求见。为摩顶曰。凤穴振仪。龙宫藏宝。绍隆之业。其在斯乎。稍长亟请于父母。愿出家。父母不能禁。卒听依郡之云琮禅师。祝其发。年满登具。诣南岳智严律师。进毗尼学。后从大寂禅师于南康龚公山。妙领心地法门。元和末游越之萧山法乐寺。寺虽古制。然楹堵靡完。补坏扶倾。聊复燕坐。时杭之海昌法昕者。缁林之翘楚也。肇葺治盐官放生池壖废地。以拟偃息。闻安在越。遽迎之而举。以让焉。 僧问。如何本身卢舍那。安云。与我将净瓶来。僧即取净瓶。安云却安本处著。僧安瓶于旧处。再理前问。安云。古佛过去久矣。 有座主来参。安问云。蕴何事业。座云。讲华严经。安云华严法界有几种。座云。广说则重重无尽。略有四种。安竖起拂子云。者个是弟几种。座未及答。安咄云思而知虑而解。是鬼家活计。日下孤灯。果然失照。 安一日唤侍者云。将犀牛扇子来。侍者云扇子破也。安云扇子破还我犀牛来。侍者无对。 示众云虚空为鼓。须弥为椎。是什么人打得。众无对。宣宗皇帝方以比丘相。杂堂众安默识之。命为记室。尝使撰疏语以丐。而所获尤丰羡。安叹其福气之盛。且曰时至矣。母滞泥蟠。因以佛法嘱累云。会昌二年。壬戌十二月二十一日示寂。及帝登极。闻而怆悼。即诏中官卢简求建塔谥悟空。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齐安。俗姓李。实唐帝系之英。先人播越。故生于海门郡焉。深避世荣终秘氏族。安在胎母梦日兆详。既诞而神光下烛。数岁有异僧款门。召见摩顶曰。凤穴振仪龙宫藏宝。绍终之业其在斯乎。及臻丱角亟请出家。父母诃止。安曰。禄利之养止于亲尔。冥报之利不其远邪。圭组之荣止于家尔。济拔之益不其广邪。二亲感其言而顺从。遂依本郡云琮禅师。虽勒劳谦默和光同尘。而萤月殊晖鸡鹤异态。年满登具乃诣南岳智严律师。外检律仪内照实相。后闻南康龚公山大寂禅师随化度人慈缘幽感。裹足振锡一日造焉。大寂欣其相依论持不倦。及其蜕去。安尽力送终。元和末安春秋已逾七十。而游越之萧山法乐寺。以其古制垣屋靡完。补坏扶倾不克宴坐。时海昌有法昕者。缁林翘楚。于放生池壖废地。肇葺禅居焉。昕谦而不自有。延请安主之。四海参学者麝至焉。道化之盛翕然推伏。安不言寒暑不下堂庑。无流眄无倾听。如此者盖有年矣。而又挺身魁岸相好庄严。眉毫绀垂颅骨圆耸。望之者如仰嵩华而揖沧溟。曾无测其高深也。以会昌二年壬戌十二月二十二日。泊然宴坐俄尔示灭。先时竹柏尽死。至是精彩益振。爰有清响叩户祥光满室。如环佩之锵鸣。若剑戟之交射。瑞相尤繁事形别录。又安悬知宣宗皇帝隐曜缁行将来法会。预诫知事曰。当有异人至此。禁杂言止横事。恐累佛法。明日行脚僧数人参礼。安默识帝。遂令维那高位安置。礼殊他等。安每接谈话益知贵气。乃曰。贫道谬为海众围绕患斋不供。就上座边求一供疏。帝为操翰摅辞。安览惊悚。知供养。僧赍去。所护丰厚殆与常度不同。乃语帝曰。时至矣无滞泥蟠。嘱以佛法后事而去。帝本宪宗第四子穆宗异母弟也。武宗恒惮忌之。沈之于宫厕。宦者仇公武。潜施拯护。俾髡发为僧纵之而逸。周游天下险阻备尝。因缘出授江陵少尹。实恶其在朝耳。武宗崩。左神策军中尉杨公讽宰臣百官。迎而立之。闻安已终怆悼久之敕谥大师曰悟空。乃以御诗追悼。后右貂卢简求为建塔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李。实唐帝系。深避世荣。终秘氏族。安在胎。母梦日兆祥。既诞而神光下烛。数岁。有异僧款门。召见摩顶曰。凤穴振仪。龙宫藏宝。绍终之业。其在斯乎。及丱角。亟请出家。父母顺从。遂依本郡云琮禅师。年满登具。乃诣南岳智严律师。外检律仪。内照实相。后闻南康龚公山大寂禅师。随化度人。裹足振锡。一日造焉。大寂欣其相依。持论不倦。及其蜕去。安尽力送终。元和末。安春秋已逾七十。而游越之萧山法乐寺。时海昌有法昕者。缁林翘楚。于放生池壖废地。肇葺禅居。请安主之。四海参学者麇至。道化之盛。翕然推伏。安悬知宣宗皇帝。隐曜缁行。将来法会预诚知事曰。当有异人至此禁杂言。止横事。恐累佛法。明日行脚僧数人参礼。安默识帝。遂令维那。高位安置。礼殊他等。安每接谈话。益知贵气。乃曰。贫道谬为海众围绕。患斋不供。就上座边。求一供疏。帝为操翰摅辞。安览惊悚。知供养僧赍去。所获丰厚。殆与常度不同。乃语帝曰。时至矣无滞泥蟠。嘱以佛法后事而去帝本宪宗第四子。穆宗异母弟也。武宗恒惮忌之。沉之于宫厕。宦者仇公武。潜施拯护俾髡发为僧。纵之而逸。周游天下。险阻备尝。武宗崩。左神策军中尉杨公。讽宰臣百官迎立。闻安已终。怆悼久之。敕谥悟空。以御诗追悼。建塔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2—839 【介绍】: 唐僧。襄州襄阳人,俗姓郑。幼入玉泉寺,凡百经书,一览必暗诵,更无遗忘。尝参大寂,遂悟。德宗贞元十二年,寄宿于四明梅福旧隐处,编苫伐木以居。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2—839 俗姓郑,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幼于荆州出家。后嗣马祖道一。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自天台移居明州余姚大梅山,世称大梅和尚。文宗开成初建成寺院,四方请学者甚众。《宋高僧传》卷一一、《祖堂集》卷一五、《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后二书录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全唐诗》误收1首于耽章(即曹山本寂)名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出襄阳之郑氏。幼于荆之玉泉寺入道。弱冠登具品于龙兴寺。貌清峻。资禀刚敏。衲衣缀钵。冷然世表。性慕禅悦。时大寂方王化钟陵。乃趋其座下。而问曰。如何是佛。寂曰。即心是佛。因有省。贞元间。自天台之四明。得汉南昌尉梅子真旧隐。而居焉。地深僻。衣食无所从致。乃啖松花。以充饥。制荷叶以被体。徙其庵重崦中。以避世人相接之迹。初盐官安禅师亦以大寂之道。提唱海上。僧有自其会中。入山求主杖者。见之遂以闻大寂。大寂令僧问云。和尚见马大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常答以马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者里住。僧云。马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常云作么生别。僧云。又道非心非佛。常云者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在。任你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僧回似马师。马师召大众云。梅子熟也。于是庞居士遂造大梅问云。久向大梅未审梅子熟也。未。答云熟了也。只是无汝下口处。士以口作嚼势云。百杂碎。常伸手云。还我核子来。自此学者渐臻。道誉弥著。示众云。汝等诸人各自回心达本。莫逐其末。但得其本。其末自至。若欲识本。惟了自心。此心元是世出世间法之根本。故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本自如如。万法亦尔。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答云蒲花柳絮竹针麻线。夹山与定山同行言话次。定山云生死中无佛。即无生死。夹山云。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二人上山参礼。便举问常。未审二者见处。孰亲孰疏。常云且去明日来。夹山明日再问。常云亲者不问。问者不亲。一日忽谓其徒云。来莫可遏。往莫可追。从容间。闻鼯鼠声乃云。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诸人。善护持之。言讫而逝。寿龄。八十八。腊六十九。阇维获舍利无数。以葬而塔其上。碑则进士江积文也。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法常。俗姓郑。襄阳人也。稚岁从师于荆之玉泉寺。凡百经书一览必暗诵更无遗忘。冠年受具足品于龙兴寺。容貌清峻性度刚敏。纳衣囊钵毕志卯斋。贞元十二年自天台之于四明馀姚之南七十里。寓仙尉梅子真之旧隐焉。昔梅福初入山也见多龙穴。神蛇每吐气成楼阁。云雨晦冥。边有石库。内贮仙药神仙经籍。常寄宿于房。乃梦神人语之曰。君非凡夫。因话及石库中圣书悬记既往将来之事。受之者为地下主。不然为帝王之师傅矣。常谓之曰。石库之书非吾所好。昔僧稠不顾仙经。其卷自亡。吾以涅槃为乐。厥寿何止与天偕老耶。神曰。此地灵府俗气之人辄难居此立致变怪。常曰。吾寓迹于梅尉之乡非久据焉。因号梅山也。由是编苫伐木作覆形之调。居仅四十年。验实非常之人也。开成年初院成。徒侣辐凑请问决疑。可六七百纳徒矣。四年常忽示疾。九月十九日山林摇荡鸟兽悲鸣。辞众而逝。报龄八十八。戒腊六十九。十月十九日焚于南涧。收舍利五色璨然圆转焉。常先隐梅岭。有僧求拄杖。见之白盐官安禅师。曰。梅子熟矣。汝曹往寻。幸能疗渴也。进士江积为碑云尔。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四
宗和。贞元九年进士。
董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本名纯,避宪宗名改。善历算。德宗贞元间,荆南节度使裴胄礼而馆之,著《通乾论》。
红螺和尚 朝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法名不详。嗣马祖道一。住幽州红螺山。约德宗贞元前后在世。《景德传灯录》卷八有传,并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禅僧。法名不详。嗣马祖道一。约德宗贞元前后在世。《景德传灯录》卷八有传,并存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郗士美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819 【介绍】: 唐兖州金乡人,字和夫。郗纯子。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未冠为阳翟丞,后历京兆尹、河南尹、昭义节度使,工部尚书,检校刑部尚书,忠武节度使,有治绩。卒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