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爱沙尼亚共和国(爱沙尼亚共和国)  拼音:ài shā ní yà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Estonia
国名。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位于欧洲北部,北濒芬兰湾,东界俄罗斯,南界拉脱维亚,西濒波罗的海,面积四万五千二百一十五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五十八万。首都为塔林(Tallinn)。语言以爱沙尼亚语为主,信仰新教(Lutheran)。本为一独立共和国,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前苏联并吞,成为其附庸国之一。西元一九九○年起,与其他二小国致力于脱离前苏联的独立工作,并废除共党专政。但直至一九九一年八月才趁前苏联政变之际宣布独立。币制为Euro。简称为「爱沙尼亚」。
《国语辞典》:巴西联邦共和国(巴西联邦共和国)  拼音:bā xī lián bāng gòng hé guó
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
国名。位于南美洲东部,西与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及秘鲁为邻,西南与巴拉圭、阿根廷、乌拉圭交界,北与委内瑞拉、盖亚那、苏利南接壤,东临大西洋,是此洲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八百五十一万五千七百六十七平方公里,人口约二亿零七百六十六万。首都巴西利亚(Brasilia),多信仰天主教,主要语言为葡萄牙语。西元一八二二年九月七日宣布独立,并订该日为国庆日。物产以咖啡、可可、棉花最为著名。工业则以钢铁、石油加工、汽车制造业较盛。币制单位为Real。简称为「巴西」。
《国语辞典》: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罗斯共和国)  拼音:bái é luó sī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Belarus
国名。位于前苏联西部,与波兰毗邻。面积二十万七千六百平方公里。首都为明斯克(Minsk)。人民多信仰东正教,主要语言为白俄罗斯语、俄语。创立于西元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二年加入苏联,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发表主权宣言,决议变更国名,改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Belorussian Soviet Soci-alist repulic)为白俄罗斯共和国,同年十二月成为独立国家国协成员。币制为Belarusian ruble。简称为「白俄罗斯」。
《国语辞典》:保加利亚共和国(保加利亚共和国)  拼音:bǎo jiā lì yà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Bulgaria
国名。位于巴尔干半岛东部,北界罗马尼亚,西接南斯拉夫,南到土耳其与希腊,东濒黑海。面积十一万零九百九十四平方公里,人口约九百万。首都索菲亚(Sofia),人民多信仰天主教,主要使用保加利亚语。西元一九四六年九月十五日正式成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一九九○年十一月十五日,改国号为保加利亚共和国,订九月九日为国庆日。币制为Lev。简称为「保加利亚」。
《国语辞典》:义大利共和国(义大利共和国)  拼音:yì dà lì gòng hé guó
Italian Republic
国名。位于南欧义大利半岛。面积三十万一千二百七十七平方公里。人口约五千七百七十万。首都罗马(Rome)人民信仰天主教。主要语言为义大利语。西元一八七○年正式统一,并实施君主立宪,直到一九四六年六月二日举行公民投票,废除君主制度,改行共和,乃订该日为国庆日,六月十日为独立日。币制为Euro。简称为「义大利」。
《漢語大詞典》:刚果共和国
中非国家。西临大西洋。面积34.2万平方千米。人口267.9万(1992年)。首都布拉柴维尔。刚果河流经东部边境。赤道横贯中部,终年高温多雨。中非地区工业较发达国家,以采矿和农林产品加工业为主。主要出口石油和木材。
《漢語大詞典》:刚果民主共和国
中非国家。旧称“扎伊尔”。西端有一小段海岸临大西洋。面积234.49万平方千米。人口4557万(1995年)。首都金沙萨。地形由刚果盆地及周围高原、山地组成。扎伊尔河(刚果河)呈弧形流贯境内。赤道横贯北部,大部分地区终年高温多雨。采矿业为经济命脉,铜矿最为重要。钴和金刚石(工业用金刚石)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钽、铜、锡、锰产量居非洲前列。世界重要矿业国之一。
《漢語大詞典》:多米尼加共和国
北美洲西印度群岛中的岛国。濒加勒比海和大西洋。面积4.84万平方千米。人口750万(1995年)。首都圣多明各。境内多山。热带气候。农业国。主要产蔗糖。
《漢語大詞典》: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法国历史上第二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时成立。1852年12月,路易·波拿巴称帝,共和国被法兰西第二帝国取代。
《漢語大詞典》: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46年10月通过新宪法后成立。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9月通过新宪法,第四共和国被第五共和国取代。
《漢語大詞典》: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德育内容之一。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培养受教育者热爱祖国的观点、情感和维护祖国尊严的意志。国际主义教育主要培养受教育者坚持和维护同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及一切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组织和人士的团结,支持和援助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
《漢語大詞典》: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编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提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问题。指出制度方面的弊端主要是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以及各种特权。建议调整国务院领导成员和更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逐步实现领导人员年轻化、专业化;修改宪法,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企事业单位成立职工代表大会,等等。
《漢語大詞典》:大和国家
日本古代奴隶制国家。公元3世纪兴起于本州中部大和(今奈良)地区。5世纪统一日本。统治者初称“大王”,后改称“天皇”。实行部民制。后豪族专权,皇权衰落。645年大化改新后,确立天皇统治,日本进入封建时代,大和时代结束。大和国家与中国积极发展关系,中国文化陆续传入日本。
《國語辭典》:宗庙(宗廟)  拼音:zōng miào
1.奉祀祖先的宫室。《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唐。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此由天授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唐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祐助。」
2.王室、国家的代称。《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三国演义》第七三回:「宗庙倾危,社稷将坠。」
《國語辭典》:胭脂  拼音:yān zhī
红色系列的化妆用品。多涂抹于两颊、嘴唇,亦可用于绘画。《红楼梦》第四四回:「看见胭脂也不是成张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著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老残游记》第九回:「从白里隐隐透出红来,不似时下南北的打扮,用那胭脂涂得同猴子屁股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