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叫街  拼音:jiào jiē
在街上大声喊叫乞食。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你著我叫街,倒不识羞,我好歹也是财主人家女儿。」《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小贱人,你可见那叫街的丫头么?」
《漢語大詞典》:枭枭(梟梟)
象声词。呼喊声。 汉 王充 论衡·论死:“声色俱通,并禀於天,青青之色,犹梟梟之声也。死物之色不能復青,独为死人之声能復自言,惑也。”
《国语辞典》:广欬(广欬)  拼音:guǎng kài
大声呼喊。《礼记。曲礼上》:「车上不广欬、不妄指。」
《漢語大詞典》:鸣謼(鳴謼)
鸣呼,呼喊。汉书·息夫躬传:“痛入天兮鸣謼,寃际絶兮谁语!”
分類:鸣呼呼喊
《國語辭典》:摇旗呐喊(搖旗吶喊)  拼音:yáo qí nà hǎn
1.打仗时,挥舞旗帜,嘶喊以助声威。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摇旗呐喊,簸土扬沙。」《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又见山后那二百人,摇旗呐喊飞杀上来。」
2.比喻为他人声威助援,含有贬意。如:「他用的都是只会摇旗呐喊的助选员,怎可能会当选呢?」
《漢語大詞典》:吆喊
大声呼喊。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六:“自从 虎妞 搬来,什么卖羊头肉的,熏鱼的,硬面饽饽的,卤煮炸豆腐的,也在门前吆喊两声。”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脚夫﹞径直走到了山脚下,当他看不见雇主的踪影时,这才仰头向山上的女学生吆喊着。”
《国语辞典》:攘臂一呼  拼音:ráng bì yī hū
挥动手臂,高声呼喊。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劄子〉:「皆能攘臂一呼,聚众千百。」也作「振臂一呼」。
《国语辞典》:疾声大呼(疾声大呼)  拼音:jí shēng dà hū
呼喊大叫。《宋史。卷四○一。辛弃疾传》:「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也作「大声疾呼」。
分类:呼喊大叫
《国语辞典》:物不平则鸣(物不平则鸣)  拼音:wù bù píng zé míng
物受到不平的待遇就会呼喊。《红楼梦》第五八回:「怨不得芳官!自古说:『物不平则鸣』。他少亲失眷的在这里,没人照看,赚了他的钱,又作践他,如何怪得!」
《国语辞典》:一呼再诺(一呼再诺)  拼音:yī hū zài nuò
在上者一呼喊,在下者则连声应诺。形容恭敬顺从。《韩诗外传》卷五:「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当前决意,一呼再诺者,人隶也。」
《国语辞典》:大声吆喝(大声吆喝)  拼音:dà shēng yāo hè
大声的呼喊。如:「菜市场里的小贩,不时大声吆喝著,此起彼落,好不热闹。」
《漢語大詞典》:呼天吁地(呼天籲地)
谓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漢語大詞典》:鬼咤狼嚎
怪声怪气地呼喊嚎叫。 欧阳山 《三家巷》十四:“好吧,我只管去说说着,可你大清早,鬼吒狼嚎嚷什么呢?叫人听了好听!”
分類:呼喊嚎叫
《國語辭典》:嗨哟(嗨喲)  拼音:hāi yāo
众人一起出力使劲时的呼喊声。如:「拔河比赛时,哨音一响,『嗨哟!嗨哟!』的声音不绝于耳。」
《國語辭典》:大声疾呼(大聲疾呼)  拼音:dà shēng jí hū
大声而急促的呼喊,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引申为大力的提倡、号召。《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大声疾呼曰:『昭义侍中大军到矣!』」也作「疾声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