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昌户
指 周文王 ( 姬昌 )的门庭。传说 文王 诞日,有赤雀衔丹书止于门庭的祥瑞。丹书戒言应以仁义守天下。史记·周本纪“﹝ 太任 ﹞生 昌 ,有圣瑞” 张守节 正义引《尚书帝命验》:“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 酆 ,止于 昌 户。其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隋书·音乐志上》:“假令巢侔 轩 阁,集同 昌 户,犹当顾循寡德,推而不居。”
《漢語大詞典》:文王操
乐府琴曲名。传为 周文王 所作。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一·文王操 宋 郭茂倩 题解:“《琴操》曰:‘ 紂 为无道,诸侯皆归 文王 ,其后有凤凰衔书於郊, 文王 乃作此歌。’ 谢希逸 《琴论》:‘《文王操》, 文王 作也。’”太平御览卷八四引 汉 桓谭 新论:“《文王操》者…… 文王 躬被法度,阴行仁义,援琴作操,故其声纷以扰,骇角震商。”
《漢語大詞典》:昌菹
亦作“ 昌葅 ”。
(1).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 周 天子使 周公阅 聘 鲁 , 鲁 君飨之昌菹等物,示旌表其功德。后以为主国盛礼款待他国使者之典实。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七:“ 茂陵 体犹瘠, 淮阳 疾未祛。翻疑承毒水,忽似遇昌葅。”参见“ 昌歜 ”。
(2).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据传 周文王 嗜昌菹, 仲尼 食之以取味。后以为倾慕前贤而嗜其所嗜之典实。《梁书·文学传下·伏挺》:“事等昌菹,谬彼偏嗜,是用不羞固陋,无惮龙门。”参见“ 昌蒲菹 ”。
《漢語大詞典》:昌歜
(1).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古以飨他国之来使,以示优礼。
(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传说 周文王 嗜昌歜, 孔子 慕 文王 而食之以取味。后以指前贤所嗜之物。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唐 皮日休 《郢州孟亭记》:“既慕其名,亦覩其貌,盖 仲尼 思 文王 ,则嗜昌歜。” 宋 苏轼 《仁宗皇帝御飞白记》:“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贬以想见其所与之人。” 宋 陆游 《夜坐观小儿作拟毛诗欣然有赋》:“即今见汝尚懽欣,此癖真同嗜昌歜。”
(3).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 宋 范成大 《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之三:“黍筒小费名田课,昌歜多浮乐圣杯。” 清 宫鸿历 《长安午日》诗:“綵结灵符聊辟鬼,盘堆昌歜故愁吾。”
《漢語大詞典》:昌蒲菹
亦作“ 昌蒲葅 ”。 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吕氏春秋·遇合:“ 文王 嗜昌蒲菹, 孔子 闻而服之,缩頞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 晋 张邈 《自然好学论》:“尚何假於食胆蜚,而嗜昌蒲葅也!”
《漢語大詞典》:西虢
古国名。 周文王 弟 虢仲 (一说 虢叔 )的封地,故城在今 陕西省 宝鸡县 东。 平王 东迁,随徙 上阳 (今 河南省 陕县 ),改称 南虢 。公元前655年为 晋 所灭。左传·隐公元年“ 虢叔 死焉” 唐 孔颖达 疏:“ 虢国 有二,而《经》《传》不言东西者,於时 东虢 已灭,故 西虢 不称西。”
《漢語大詞典》:姬姒
(1). 有莘氏 之女, 周文王 妻 太姒 。宋史·乐志十三:“《七德之舞》,四朝用康。有如 姬姒 ,助集 周 邦。”
(2).谓 周 和 夏 。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故论开济,则功軼于 姬 姒 ;颂熙洽,则治匹乎 唐 虞 。”
《漢語大詞典》:拘幽操
琴曲名。相传 周文王 为 崇侯虎 所谗, 商纣 囚之于 羑里 ,申愤而作此曲。 汉 蔡邕 《琴操·拘幽操》:“《拘幽操》, 文王 拘於 羑里 而作也。” 唐 韩愈 《琴操》诗中有《拘幽操》。 清 黄遵宪 《到家》诗:“援琴欲鼓《拘幽操》,月在中天天四垂。”参阅《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一·拘幽操》 宋 郭茂倩 题解。亦省作“ 拘幽 ”。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余读《琴操》所称记 舜 、 禹 、 孔子 诗,咸浅易不足道。《拘幽》, 文王 在繫也,而曰‘ 殷 道圂圂,浸浊烦,朱紫相合,不别分。’”
《漢語大詞典》:殷牖
(1).指 殷 代的 羑里 (今 河南 汤阴 ),相传 周文王 被 殷纣王 拘囚之处。 南朝 梁 庾肩吾 《乱后行经吴邮亭》诗:“ 殷 牗爻虽賾, 尧 臣吏转尊。” 清 顾炎武 《酬王生仍》诗:“演已成 殷 牖賾,援琴犹学 楚 囚尊。”
(2).泛指囚狱。陈书·高祖纪上:“ 殷 牖斯空, 夏 臺虚设。”
《漢語大詞典》:姬伯
即 周文王 姬昌 。文选·张衡〈东京赋〉:“仪 姬伯 之 渭 阳,失熊羆而获人。” 薛综 注:“ 姬伯 , 文王 为 西伯 也。”
分類:周文王
《漢語大詞典》:岐社
周文王 所立的 周 室神社。墨子·非攻下:“赤鸟衔珪,降 周 之 岐 社。”《楚辞·天问》:“ 伯昌 号衰,秉鞭作牧。何令彻彼 岐 社,命有 殷国 ?” 朱熹 集注:“ 岐 社, 太王 所立 岐周 之社也。”
《漢語大詞典》:熊岩(熊巖)
熊,指 周文王 卜“非虎非羆”之辞而得 吕望 于 渭 阳;岩,指 殷 武丁 得 说 于 傅岩 而 殷 得中兴。后因以“熊巖”借指受帝王知遇。 清 杜岕 《渡淮》诗之二:“鑾驾师谁驻?熊 巖 志未酬。”参见“ 熊羆 ”、“ 熊飞 ”。
《漢語大詞典》:昌姬
姬昌 。即 周文王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跨蹍 昌姬 ,韜軼炎 汉 。” 张铣 注:“ 昌姬 谓 文王 也。”
分類:周文王
《漢語大詞典》:两虢(兩虢)
周文王 弟 虢仲 虢叔 的合称。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超有 商 之 大彭 兮,越隆 周 之两虢。” 李贤 注:“国语曰:‘ 商伯 大彭 、 豕韦 。’左传曰:‘ 虢仲 、 虢叔 , 王季 之穆也。’”
分類:周文王
《漢語大詞典》:姬化
谓 周文王 姬昌 的德化。 晋 潘岳 《西征赋》:“耕让畔以闲田,沾 姬 化而生棘。”
《漢語大詞典》:西伯昌
周文王 姬昌 。 姬昌 曾为 西伯 。史记·伯夷列传:“於是 伯夷 、 叔齐 闻 西伯昌 善养老,盍往归焉。”
《國語辭典》:文武之道  拼音:wén wǔ zhī dào
本指周文王、周武王二王治国策略,后用指宽严互济的治国之道。《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晋书。卷六五。王导传》:「诚宜经纶稽古,建明学业,以训后生,渐之教义,使文武之道坠而复兴,俎豆之仪幽而更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