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8,分2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员外
一员
官员
部员
员外郎
二员
备员
幅员
员数
正员
伍员
员阙
员峤
三员
生员
《國語辭典》:员外(員外)  拼音:yuán wài
1.职官名。员外郎的简称。参见「员外郎」条。
2.旧称财主、富豪等为「员外」。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不是什么员外,俺们这里有几贯钱的人,都称他做员外,无过是个土财主,没品职的。」《水浒传》第六一回:「这李固原是东京人,因来北京投奔相识不著,冻倒在卢员外门前。」
《國語辭典》:员外郎(員外郎)  拼音:yuán wài láng
职官名。员外指正员以外的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隋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均设有员外郎,位次郎中。简称为「员外」。
《骈字类编》:一员(一员)
诗彼候人兮何戈与祋疏贤者为候人乃身荷戈祋非候人之官长也贤者之身充此徒中之一员耳
分类:一员
《國語辭典》:官员(官員)  拼音:guān yuán
官吏,具一定职等的政府工作人员。《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倒是我这雪斋先生诗名大,官、司、院、道现任的官员,那一个不来拜他?」
《國語辭典》:部员(部員)  拼音:bù yuán
各部的职员。如:「这次财经会议,各有关财经部会首长都率同重要部员出席。」
分類:部员人员
《國語辭典》:员外郎(員外郎)  拼音:yuán wài láng
职官名。员外指正员以外的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隋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均设有员外郎,位次郎中。简称为「员外」。
《骈字类编》:二员(二员)
宋史职官志提举修敕令旧制二员宣和中增至七员靖康初减为三员删定官无常员
《漢語大詞典》:备员(備員)
(1).充数;凑数。谓居官有职无权或无所作为。史记·秦始皇本纪:“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汉书·申屠嘉列传:“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著於世者。”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七:“有司但备员安禄而已。”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右丞 实嘉世鲁 ,居相位已七、八年,碌碌无补,备员而已。”
(2).用作任职或任事的自谦词。史记·平原君列传:“今少一人,愿君即以 遂 备员而行矣。” 汉 刘向 列女传·赵津女娟:“妾居 河 齐 之间。世习舟檝之事,愿备员持檝。” 宋 秦观 《祭洞庭文》:“顷缘幸会,尝厠朝列,备员儒馆,承乏史臣。”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臣前日备员政府,所当共议。”
《國語辭典》:幅员(幅員)  拼音:fú yuán
广狭称为「幅」,周围称为「员」。疆域有广狭及四至,故称疆域为「幅员」。《镜花缘》第五三回:「以北朝始末而论,魏在东晋之时,虽已称王,幅员尚狭。」
《漢語大詞典》:员数(員數)
官吏的员额。《后汉书·宦者传序》:“至 永平 中,始置员数,中常侍四人,小黄门十人。”
《漢語大詞典》:正员(正員)
正式编制内的人员。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选司考练,总是假手冒名。势家嘱请手不把笔,即送东司;眼不识文,被举南舘;正员不足,权补试摄。”新五代史·唐臣传·豆卢革:“责授 革 费州 司户参军, 説 ( 韦説 ) 夷州 司户参军,皆员外置同正员。”
《国语辞典》:伍员(伍员)  拼音:wǔ yún
人名。(?~西元前664)字子胥,春秋楚人。与父兄俱仕楚,后楚王听谗言杀其父兄,员逃亡吴国佐吴伐楚报仇,并辅吴称霸。吴王夫差灭越后,欲释越王句践回国,不听员谏,因信谗杀之。伍员死前预言越必灭吴,后九年越果灭吴。
《漢語大詞典》:员阙(員闕)
(1). 汉 建章宫 外之圆形阙。
(2).官职空缺。新唐书·选举志上:“是时弘文、崇文生未补者,务取员闕以补,速於登第。”宋史·章衡传:“判吏部流内銓,尝有员闕,既拟注,而三班院輒用之,反讼吏部。”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员缺:“员缺之名,自 晋 时已有之。晋书·王藴传:‘迁尚书吏部郎,每一官缺,求者十辈。’”
《漢語大詞典》:员峤(員嶠)
神话中的仙山名。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 杨伯峻 集释:“《释文》云:嶠,渠庙切,山鋭而高也。” 宋 沈辽 《陪客游山》诗:“峭岭想 员嶠 ,横溪胜 若耶 。”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三:“何时出此围,中宵梦 员嶠 。”
《骈字类编》:三员(三员)
宋史职官志见二员下
《國語辭典》:生员(生員)  拼音:shēng yuán
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入各府、州、县学读书的学生,统称为「生员」。《金瓶梅》第四九回:「军卫官员,吏典生员,僧道阴阳,都具连名手本,伺候迎接。」《儒林外史》第二回:「原来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