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翻胃
(1).反胃。指食物咽下后胃里不舒服,有恶心甚至呕吐的症状。《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冲脉公孙穴主治歌》:“结胸翻胃食难停。”注:“翻胃者,朝食暮吐,食难停留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準是他娘的得了翻胃了。”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他说他多吃油荤要翻胃。”
(2).反刍。某些动物先将食物吃进胃里,然后返回嘴里咀嚼,再咽下消化的生理现象。
《國語辭典》:害口  拼音:hài kǒu
妇女怀孕初期恶心、呕吐、饮食习惯异于平常的现象。也称为「害喜」。
《漢語大詞典》:食挂(食掛)
中医病名。症状为闻荤腥味即呕吐。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史载之 治 朱师古 之食掛, 徐嗣伯 治老姥之针疽。”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篇·手太阴经肺藏脉证三之一:“按 宋 人《閒窗括异志》云:‘ 眉州 朱师古 得疾,闻荤腥即呕,医莫能治。 史载之 曰:……此疾在经中名食掛,《素问》肺叶焦热掛是也。’”
《國語辭典》:晕车(暈車)  拼音:yūn chē
乘火车、汽车时头晕甚至呕吐的现象。如:「会晕车的人,上车前最好先准备一些晕车药。」
《國語辭典》:晕船(暈船)  拼音:yūn chuán
乘船时头晕甚至呕吐的现象。如:「风浪太大,所有的乘客都晕船了。」
《漢語大詞典》:沤泄(漚泄)
呕吐腹泻。 唐 柳宗元 《愚溪对》:“予闻 闽 有水,生毒雾厉气,中之者,温屯沤泄,藏石走瀨。”
分類:呕吐腹泻
《漢語大詞典》:吐法
用药物促使呕吐的治疗方法。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二·张子和汗吐下三法:“如引涎漉涎,取嚏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科学画报》1983年第9期:“吐法,也叫催吐法,是应用一些催吐的药物,使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吐出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漢語大詞典》:吐眩
呕吐眩晕。 宋 徐兢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蓬莱山:“舟中之人,吐眩颠仆,不能自持。”
分類:呕吐眩晕
《漢語大詞典》:歍尼
呕吐所及。语出山海经·大荒北经:“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 王国维 《冬夜读〈山海经〉感赋》诗:“蠚草则死蠚木枯,歍尼万里成泽湖。”
分類:呕吐
《国语辞典》:上吐下泻(上吐下泻)  拼音:shàng tù xià xiè
1.呕吐腹泻一起来的病症。
2.(歇后语)比喻两头忙。如:「我今天得上实习课,外加两篇报告,真是上吐下泻──两头忙。」
《国语辞典》:梅尼尔氏症(梅尼尔氏症)  拼音:méi ní ěr shì zhèng
病名。一种内耳淋巴分泌失衡,造成眩晕、呕吐、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约三成的病例与中耳炎、梅毒、头部受伤及过敏有关。此症大多发生在四十岁左右的人,其中尤以工业社会压力高的地区,发生率愈高。
《国语辞典》:氟化物中毒  拼音:fú huà wù zhòng dú
因过量氟化物所引起的中毒症。其症状包括呕吐、腹泻、流涎、呼吸急促、昏迷等。
《国语辞典》:瓦斯中毒  拼音:wǎ sī zhòng dú
因使用瓦斯不当,所造成的中毒。症状包括头昏、目眩、呕吐,严重者甚至死亡。
《国语辞典》:吐剂(吐剂)  拼音:tù jì
使人呕吐的药剂。如:「当有人服毒自杀时,可以用硫酸铜之类的吐剂来催吐解毒。」
分类:呕吐药剂
《国语辞典》:止呕(止呕)  拼音:zhǐ ǒu
使呕吐停止。如:「严重的呕吐症状,必须使用药物止呕。」
分类:呕吐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