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谆熟(諄熟)
再三告诫使牢记不忘。新唐书·王涯传:“臣愿不爱金帛,使信臣持节与北虏约曰:‘能发兵深入者,杀某人,取某地,受其赏。’开怀以示之,所以要约谆熟异它日者,则 匈奴 之鋭可出,西戎之力衰矣。”
《漢語大詞典》:托戒(託戒)
嘱托、告诫。书·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临君 周 邦” 孔 传:“大君 成王 言凭玉几,所道称扬终命,所以感动 康王 ;命汝继嗣其道,言任重,因以託戒。”
分類:嘱托告诫
《漢語大詞典》:五申三令
三令五申。谓再三告诫。 前蜀 杜光庭 《川主太师南斗大醮词》:“玉律金科,虑爽重轻之信;五申三令,惭乖训抚之宜。”
分類:再三告诫
《國語辭典》:训话(訓話)  拼音:xùn huà
长上对属下教导、告诫的话。
《国语辞典》:孟母断织(孟母断织)  拼音:mèng mǔ duàn zhī
孟子母亲用刀切断正在织的布,来告诫孟子为学不可中途而辍的故事。见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也作「孟母断机」。
《国语辞典》:警告启事(警告启事)  拼音:jǐng gào qǐ shì
事前做公开告诫的书面陈述。如警告逃妻的启事。
《国语辞典》:学如逆水行舟(学如逆水行舟)  拼音:xué rú nì shuǐ xíng zhōu
比喻为学的艰难。用以告诫人学习应抱著严谨、持恒的态度,不可轻忽怠慢。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没有恒心毅力,怎么可能会有成就呢?」
《國語辭典》:嘴碎  拼音:zuǐ suì
说话啰嗦。《红楼梦》第六二回:「二则姨妈老人家嘴碎,饶这么样,我还听见常说你们不知过日子,只会糟塌东西,不知惜福呢。」也作「嘴频」。
《国语辞典》:陈师鞠旅(陈师鞠旅)  拼音:chén shī jú lǚ
鞠,告诫。陈师鞠旅指整军誓师。如:「我军陈师鞠旅,以备反攻。」
分类:告诫誓师
《漢語大詞典》:讽诏(諷詔)
讽喻告诫。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虽然热心之事,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詔世俗,则权不我操;而《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崇论閎议,终淹殁而未行者,有之矣。”
分類:讽喻告诫
《漢語大詞典》: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明 李贽 《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漢語大詞典》:驳饬(駁飭)
驳斥告诫。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致刘次白抚部事:“继闻此事,已奉中旨再三驳飭。” 清 龙启瑞 《上梅伯言先生书》:“有一、二能办之员,且多方驳飭之,使逆知吾意而不敢为。”
分類:驳斥告诫
《漢語大詞典》:毖劳(毖勞)
告诫劝勉。汉书·翟方进传:“天毖劳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安皇帝之所图事。”
分類:告诫劝勉
《國語辭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拼音: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谨防外界诱惑,因正气难以修得,而邪气却容易高过正气。《西游记》第五○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帐。」后用以比喻一事兴起,又会有一事超过其上。
《國語辭典》:寝丘之志(寢丘之志)  拼音:qǐn qiū zhī zhì
寝丘,春秋时楚封邑,在今河南省沈丘县东南,土地薄瘠,人多不取。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肥美的封地,而应请受贫瘠的寝丘,以保长久。典出《吕氏春秋。孟冬纪。异宝》。后指与世无争,随分知足。南朝齐。王俭 太宰褚彦回碑文:「既秉辞梁之分,又怀寝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
《漢語大詞典》:寝丘(寢丘)
春秋 时 楚 地名。在今 河南 固始 、 沈丘 两县之间,以贫瘠著称。吕氏春秋·异宝:“ 孙叔敖 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受无利地。 楚 越 之间,有 寝 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 人畏鬼而 越 人信禨,可长有者唯此也。’”史记·滑稽列传:“於是 庄王 谢 优孟 ,乃召 孙叔敖 子,封之 寝丘 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常以借喻贫瘠的土地。 清 钱谦益 《漳浦刘府事墓志》:“先尹分甘让肥,所自予者,皆 寝丘 之田。”
分類:地名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