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呆 → 騃呆”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直呆呆
神情呆滞的样子。 管桦 《惩罚》五:“鬼子 川岛 浑身血污和泥水,直呆呆瞪着眼睛站在那里。”
分類:神情呆滞
《國語辭典》:死眉瞪眼  拼音:sǐ méi dèng yǎn
形容表情冷漠。《红楼梦》第一一○回:「偏偏那日人来的多,里头的人都死眉瞪眼的。凤姐只得在那里照料了一会子。」
《漢語大詞典》:涎不答
呆呆,呆滞。 明 朱有燉 《曲江池》第一折:“软兀剌了躯老,涎不答的眼脑,战篤速了手脚,将丝鞭坠落。”
分類:呆呆呆滞
《国语辞典》:目瞪神呆  拼音:mù dèng shén dāi
睁大眼睛,神情呆滞。形容人吃惊发楞的样子。《镜花缘》第一八回:「登时惊的目瞪神呆,惟恐他们盘问,就要出丑。」
《国语辞典》:目呆口咂  拼音:mù dāi kǒu zā
咂,以舌抵齿发声。「目呆口咂」指目光呆滞,口中发出啧啧之声。形容惊讶呆滞的样子。《隋唐演义》第五二回:「何曾看见如此礼物,见了个个目呆口咂。」
《漢語大詞典》:佛顶珠(佛頂珠)
(1).比喻懒散呆滞、推拨不动的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井珠:“凡纳婢僕,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曰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
(2).踢毽子的一种架式。 明 徐炬 《古今事物原始·蹴踘》:“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箭子,三四成羣走踢,有……佛顶珠、剪刀拐之名色,亦蹴踘之遗事也。”
《國語辭典》:发怔(發怔)  拼音:fā lèng
因心神不贯注而眼睛呆视的样子。《红楼梦》第二九回:「话说宝玉正自发怔,不想黛玉将手帕甩了起来。」也作「发楞」。
《國語辭典》:发楞(發楞)  拼音:fā lèng
因心神不贯注而眼睛呆视的样子。《文明小史》第三一回:「知道他是个有才学的,不觉肃然起敬,连桂枝也发起楞来。」也作「发怔」。
《漢語大詞典》:呆账(呆賬)
指逾期已久,处于呆滞状态,但尚未确定为坏账的应收款项。有时也用作“坏账”的同义语。
《漢語大詞典》:呆涩(呆澀)
犹呆滞,不灵活。 艾芜 《左手行礼的兵士》:“﹝ 吴大经 ﹞坐在长凳上面,静静地等待着,眼光很呆涩,现出沉思的样子,仿佛一尊石像似的。”
《漢語大詞典》:呆钝(呆鈍)
呆滞迟钝。 叶圣陶 《倪焕之》三:“儿童的爱娇、活泼、敏慧,仿佛从来不曾在他们身上透过芽,他们有的是奸诈、呆钝、粗暴。” 艾青 《向太阳》诗:“没有哪一天,我不是用呆钝的耳朵,听着这国土的没有止息的痛苦的呻吟。”
分類:呆滞迟钝
《漢語大詞典》:呆容
呆滞的表情。《天雨花》第九回:“二爷慢步出来迎,呆容冷气无欢色。”
分類:呆滞表情
《漢語大詞典》:迟眉钝眼(遲眉鈍眼)
谓眼神呆滞,不灵活。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二:“并且迟眉钝眼地,看着人憨痴痴地,比 蔡兴顺 精灵不到多少。”
《漢語大詞典》:痴瞪瞪(癡瞪瞪)
亦作“痴瞪瞪”。 形容神情呆滞。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一章:“ 高增福 痴瞪瞪地站在砖脚地想:‘我这阵就走,没探到这小子心底上。’”
分類:神情呆滞
《漢語大詞典》:痴眉钝眼(癡眉鈍眼)
亦作“痴眉钝眼”。 神情迟钝呆滞。 克非 《春潮急》二:“半箩筐砖头瓦块的话,轰得牛贩子不知东南西北,霎时痴眉钝眼,回不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