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吞 → 呑吞”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吞吞吐吐 拼音:tūn tūn tǔ tǔ
形容说话不直截,要说不说的样子。《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國語辭典》:支离(支離) 拼音:zhī lí
1.分散。《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捷猎麟集,支离分赴。」
2.残缺不全。《庄子。人间世》:「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
3.散乱而无条理。汉。扬雄《法言。五百》:「天地简易而圣人法之,何五经之支离?曰:『支离盖其所以为简易也。』」
4.漂泊流浪。唐。
杜甫 诗五首之一:「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漢語大詞典》:支离疏(支離疏)
亦省作“ 支离 ”。
《庄子》寓言人物。肢体畸形,于世无补,而坐受赈济。
《庄子·人间世》:“ 支离疏者 ,颐隐於脐,肩高於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脇。挫鍼治繲,足以餬口;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徵武士,则 支离 攘臂而游於其间;上有大役,则 支离 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 唐
权德舆 《古人名诗》:“从此 直不疑 , 支离疏 世事。” 宋
黄庭坚 《次韵师厚病间》之三:“古来 支离疏 ,粟帛王所仁。”
《漢語大詞典》:支离益(支離益)
《庄子》寓言人物。 朱泙漫 从之学屠龙。
《庄子·列御寇》:“ 朱泙漫 学屠龙於 支离益 ,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单,通“ 殫 ”。后亦省称“ 支离 ”。
《后汉书·张衡传》:“深厉浅揭,随时为义,曾何贪於 支离 ,而习其孤技邪?” 晋
张协 :“尔乃命 支离 ,飞霜鍔,红肌綺散,素肤雪落。”
《漢語大詞典》:支离叟(支離叟)
(1).指 支离疏 。 宋
刘克庄 《最高楼·乙卯生日》词:“此生惭愧 支离叟 ,何功消受水衡钱。”参见“ 支离疏 ”。
(2).松的别称。 元
陆友 《研北杂志》卷下:“﹝ 鲜于枢 ﹞於废圃中得怪松一株,移植所居旁,名之曰 支离叟 。”亦省作“ 支离 ”。 清
施闰章 :“ 支离 尔何意,不厌卧 长安 。”
《國語辭典》:嚅嗫(嚅囁) 拼音:rú niè
欲言又止的样子。宋。
韩驹 〈〉诗:「偶坐时闻窃嚅嗫,于今落落谁汝怜?」
《漢語大詞典》:熌烁(熌爍)
(1).亮光忽明忽暗,摇动不定貌。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三折:“着雷公发一声霹靂,震动山林;电母荧煌熌烁,光走金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 七郎 佩刀挂壁间,忽自腾出匣数寸许,錚錚作响,光熌烁如电。”
(2).比喻说话吞吞吐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驱怪》:“﹝主人﹞但劝盃酒,言辞熌烁,殊所不解。” 何垠 注:“熌音闪,火行也。烁音鑠,光也。以比其音旨之不定也。”
《漢語大詞典》:咽呜(咽嗚)
犹吞吞吐吐。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既至,而咽呜掣缩,似若所知实远,而未皆吐尽者。”
《漢語大詞典》:词惭(詞慙)
谓语言吞吞吐吐。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意欲其贯,不贯则乖离错糅而繁以乱;理欲其无疵,有疵则气沮词慙,虽工而于世无所裨。”
《國語辭典》:支支吾吾 拼音:zhī zhī wú wú
说话含混不清,搪塞了事。《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国语辞典》:含著骨头露著肉(含著骨头露著肉) 拼音:hán zhe gú tou lòu zhe ròu
比喻说话不甚明白,吞吞吐吐。《
红楼梦》第八八回:「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须先和我说明白了。要是这么含著骨头露著肉的,我倒不收。」
《国语辞典》:欲言又止 拼音:yù yán yòu zhǐ
吞吞吐吐,想说却又不说。如:「看她欲言又止,似有无限烦忧。」
《國語辭典》:嘴呐(嘴吶) 拼音:zuǐ nà
口齿迟钝不善于言辞。如:「他嘴呐回答不出来,只是憨憨的笑。」
《国语辞典》:半吐半吞 拼音:bàn tǔ bàn tūn
说话吞吞吐吐,不直截了当。《
红楼梦》第八九回:「近来说话半吐半吞,忽冷忽热,也不知他是什么意思。」也作「半吐半露」、「半吞半吐」。
《漢語大詞典》:哽吃
形容发言不连续、不流畅,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 老舍 《骆驼祥子》二二:“ 祥子 的脸红起来,哽吃了半天才说出来。”
《漢語大詞典》:顿咽(頓咽)
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 唐 戴孚 《广异记·新繁县令》:“﹝妇人﹞后数月一旦惨悴,言辞顿咽。”
《漢語大詞典》:丁丁列列
形容说话吞吞吐吐。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誓》:“俺丁丁列列,吐出在丁香舌。”
《國語辭典》:嗫嗫嚅嚅(囁囁嚅嚅) 拼音:niè niè rú rú
有话想说又不敢说,吞吞吐吐的样子。如:「他几次想把真相告诉她,但总是嗫嗫嚅嚅的,不知该如何开口才好。」也作「嗫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