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天高日远(天高日远)  拼音:tiān gāo rì yuǎn
比喻身遭贬放,远离君王。明。邵璨《香囊记》第二五出:「孤衷自持臣子分,不得当朝亲事君,还思忖,总然是天高日远,怎负君恩!」
《国语辞典》:微服私行  拼音:wéi fú sī xíng
君王、官吏穿著百姓服饰,悄悄的出巡,探访民情。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三三出:「只是此行敛些光彩,不可喝道而去,只得微服私行罢。」
《国语辞典》:主辱臣死  拼音:zhǔ rù chén sǐ
君王危难受辱时,臣当尽力效死。常为臣子对君王表示忠诚的话。《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宋。张孝祥〈代诸父祭伯父文〉:「主辱臣死,臣敢爱身。」
《国语辞典》:主忧臣辱(主忧臣辱)  拼音:zhǔ yōu chén rù
君王有忧患,臣子无法分忧解劳,是臣子的过失耻辱。常作为臣子向君王表示忠诚的话。《三国演义》第三三回:「丞相差矣,某闻主贵臣荣,主忧臣辱,某久事袁氏,岂可背之!」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因此圣人怀忧,无可奈何。便好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若不与主上分忧,岂为臣子之道。」
《国语辞典》:大院君  拼音:dà yuàn jūn
朝鲜国中,若君王死后无嫡子,而由王族中选出来即位的新王的生父,称为「大院君」。
《国语辞典》:宥坐器  拼音:yòu zuò qì
古代君王放在座位右边以示警戒之物,即敧器。《荀子。宥坐》:「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
《国语辞典》:法家拂士  拼音:fǎ jiā bì shì
世代为官,谨守法度的臣子和辅助君王的贤士。《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语辞典》:春秋大梦(春秋大梦)  拼音:chūn qiū dà mèng
春秋时各国君王都有称霸中原的梦想,故春秋大梦比喻不著实际的想法。如:「别作春秋大梦吧!努力念书才是成功唯一的途径。」
《漢語大詞典》:回天转地(迴天轉地)
犹言旋转乾坤。比喻改变君王的情绪或态度。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刚正》:“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迴天转地之威,方斯更烈。”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上又晏诸王於 木兰殿 ,时木兰花发,皇情不悦。妃醉中舞《霓裳羽衣》一曲,天颜大悦。方知迴雪流风,可以迴天转地。”
《國語辭典》:贯鱼之次(貫魚之次)  拼音:guàn yú zhī cì
宫中的后妃依次受到宠幸。《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宜绝慢慠之戏,念官人之重,割用板之恩,慎贯鱼之次,无令丑女有四殆之叹,遐迩有愤怨之声。」也作「贯鱼承宠」。
《國語辭典》:贯鱼(貫魚)  拼音:guàn yú
依次排列的样子。《北史。卷一三。后妃传。序》:「宫闱有贯鱼之美,戚里无私溺之尤,可谓得君人之体也。」
《漢語大詞典》:跋烛之咨(跋燭之咨)
旧唐书·柳公权传:“每 浴堂 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后以“跋烛之咨”指君王之恩遇征询。 宋 汪藻 《谢除翰林学士表》:“学非閎博,难酬跋烛之咨;思或淹滞,将误掣铃之召。”
《國語辭典》:宠辱若惊(寵辱若驚)  拼音:chǒng rù ruò jīng
得宠或受辱皆感到惊惶。语出《老子》第一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形容患得患失的心情。
《漢語大詞典》:逆指犯颜(逆指犯顔)
谓直言强谏者敢于违逆君王旨意,冒犯君王威严。 宋 秦观 《贺苏礼部启》:“决科射策,亟闻 董相 之风;逆指犯颜,屡夺 史鱼 之节。”
《漢語大詞典》:荣爱(榮愛)
指君王的宠爱。文选·张衡〈西京赋〉“竞媚取荣” 三国 吴 薛综 注:“竞争邪媚,求荣爱也。”
分類:君王宠爱
《漢語大詞典》:搢本
谓古代君王佩士所用的笏版,以示俭约。礼记·玉藻:“年不顺成,君衣布搢本。” 孔颖达 疏:“搢本者,本谓士笏,以竹为之,以象饰本。君遭凶年,搢插士笏,故云搢本。”
分類:君王俭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