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61,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吕尚
吕布
中吕
吕虔刀
吕仙
吕祖
嵇吕
吕刑
吕相
吕翁
有吕
干吕
韩吕
吕览
鼎吕
《国语辞典》:吕尚(吕尚)  拼音:lǚ shàng
人名。字子牙,东海人。本姓姜,其先封于吕,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周初贤臣,年老隐于钓,周文王出猎,遇于渭水之阳,相谈甚欢,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号「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后佐武王克殷,封于齐,后世称为「姜太公」。也称为「吕望」、「姜尚」。
《国语辞典》:吕布(吕布)  拼音:lǚ bù
人名。字奉先,东汉九原(今五原县)人。为董卓义子,后因董卓暴虐,与王允联手杀董卓,拥兵割据,最后为曹操所擒杀。
分类:人名
《國語辭典》:中吕(中呂)  拼音:zhōng lǚ
1.音乐上指十二律之第六律。也作「仲吕」。
2.词曲宫调的六宫之一。中吕所属曲牌,据九宫大成谱所载,包括北曲五十六支及南曲一百四十四支。
《漢語大詞典》:吕虔刀
三国 魏 刺史 吕虔 有一宝刀,铸工相之,以为必三公始可佩带。 虔 以赠 王祥 ; 祥 后位列三公。 祥 临终,复以刀授弟 王览 ; 览 后仕至大中大夫。事见晋书·王览传。后遂以“吕虔刀”为宝刀之美称。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前军 苏武 节,左将 吕虔 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天下军储一线漕,无能空佩 吕虔 刀。”
分類:刺史宝刀
《漢語大詞典》:吕仙
见“ 吕仙翁 ”。
《漢語大詞典》:吕仙翁
亦省作“ 吕仙 ”。 指传说中的仙人 吕洞宾 。 宋 洪迈 《夷坚支志庚·茅山道人》:“遇道人,服白紵衫,青布巾,修眉美须,风骨清峻。 郑 王 相谓曰:‘岂非 吕仙 乎?’” 宋 洪迈 《夷坚三志辛·岳阳稚松》:“道人者,盖 吕仙翁 云。”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 忠清巷 新建一座 纯阳菴 ,我们明早同去拈香,通陈此事。倘然 吕仙 有灵,必然震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我有一个朋友叫 倪子枚 ,是行医的,他家里设了个 吕仙 的乩坛。”参见“ 吕洞宾 ”。
《國語辭典》:吕祖(呂祖)  拼音:lǚ zǔ
对吕洞宾的尊称。参见「吕洞宾」条。
《漢語大詞典》:吕祖师(吕祖師)
即 吕仙翁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交人拾起看时,二口为吕,知是 吕祖师 化身。”亦省称“ 吕祖 ”。 清 宋永岳 《志异续编·仙弈》:“因设乩请仙, 吕祖 下降,布局呈政, 吕祖 云:‘输一子半矣。’” 阿英 《流离》一:“山巅有很著名的 丹池 ,好像是 吕祖 的。”详“ 吕洞宾 ”。
《漢語大詞典》:嵇吕
三国 魏 嵇康 与 吕安 的并称。二人相交甚为友善。事见晋书·嵇康传。后因以借指挚友。 清 钱谦益 《闽中徐存永陈开仲乱后过访各有诗见赠次韵奉答》:“论文 嵇 吕 更谁知,兵燹间关问索居。”
《漢語大詞典》:吕刑
尚书篇名。 周穆王 时有关刑法的文书,由于 吕侯 的请命,故名。近人有认为是 春秋 时 吕国 国君所造的刑书。书·吕刑:“ 吕 命, 穆王 训 夏 赎刑,作《吕刑》。” 孔 传:“ 吕侯 以 穆王 命作书,训畅 夏禹 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墨子·尚贤中:“先王之书《吕刑》道之曰: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文选·扬雄〈解嘲〉:“《吕刑》靡敝, 秦 法酷烈。”汉书·扬雄传作“《甫刑》”。按, 吕侯 后为 甫侯 ,故又称为《甫刑》。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吕刑》一篇,文体与左传相近,旧称为 周穆王 所作……我揣想它是 春秋 时 吕国 的某王所造的刑书,而经过后来的儒者所润色过的东西。”
《國語辭典》:吕相(呂相)  拼音:lǚ xiàng
1.春秋时晋大夫吕锜。《左传。成公十三年》:「晋侯使吕相绝秦。」
2.秦相吕不韦。唐。韦庄〈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诗:「貌愧潘郎璧,文惭吕相金。」
3.复姓。相传吕不韦的子孙以其官名为氏。
《漢語大詞典》:吕翁
(1).指八仙之一的 吕洞宾 。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望仙岩》:“道人腾至巖上,端坐含笑, 俊 望之,如在云霄……后还家,与妻子别,告人云:‘此 吕翁 也。’” 宋 洪迈 《夷坚志补·杜家园道人》:“ 杜 饮罢,戏言:‘此瓶有酒几何,而斟之未竭?公莫是 吕洞宾 先生否?’道人曰:‘君又不曾见 吕翁 ,云云何也?’”
(2).指 周 的开国功臣 吕尚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三:“ 豫章 《渔父》诗:‘ 范蠡 归来思狡兔, 吕翁 何意兆非熊。’”
《漢語大詞典》:有吕
古国名。 姜 姓。传为四岳之后。其国故址在今 河南 南阳 西。 春秋 初年为 楚国 所灭。有,词头。国语·周语下:“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 姜 、氏曰 有吕 。” 韦昭 注:“以国为氏也。”
《漢語大詞典》:干吕
犹入吕。古称律为阳,吕为阴,故以“干吕”谓阴气调和。海内十洲记·聚窟洲:“臣国去此三十万里,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吕,连月不散者,中国时有好道之君。” 北周 庾信 《羽调曲》:“既浮干吕之气,还吹入律之风。” 唐 王履贞 《青云干吕》诗:“异方占瑞气,干吕见青云。” 宋 王禹偁 《籍田赋》:“佩乎玉也,悬黎之色苍苍;载其旂焉,干吕之云郁郁。”
分類:阴气调和
《分类字锦》:韩吕(韩吕)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以韩吕二族为巨室欲藉以取重乃深与韩绛绛弟维及吕公著交三人更称扬之名始盛
分类:偶字
《國語辭典》:吕览(呂覽)  拼音:lǚ lǎn
1.吕氏春秋的代称。参见「吕氏春秋」条。
2.称吕氏春秋中的〈有始览〉、〈孝行览〉、〈慎大览〉、〈先识览〉、〈审分览〉、〈审应览〉、〈离俗览〉、〈恃君览〉等八览为「吕览」。
《漢語大詞典》:鼎吕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先生 一至 楚 ,而使 赵 重於九鼎大吕。 毛先生 以三寸之舌,彊於百万之师。” 司马贞 索隐:“九鼎大吕,国之宝器。言 毛遂 至 楚 ,使 赵 重於九鼎大吕,言为天下所重也。”九鼎,相传为 夏禹 所铸;大吕,为 周 宗庙的大钟。后遂以“鼎吕”指事物及言论的份量重。 宋 范成大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兹行公勿逊,安国如鼎吕。” 明 高攀龙 《文学景耀唐公墓志铭》:“重 于震 之言者若鼎吕。”